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云 《考试周刊》2008,(1):184-185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隐士可以说是一种很特殊的群体,也是中国历朝历代最具特色的文化现象.遍观中国美术发展史,不难发现,在画史上起到至关重要影响的往往都是那些隐士型画家们.本文旨在通过对文人隐士这种特殊文化群体的内在分析,从而认识到隐士及其思想对中国画品和画风上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逸品"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黄休复在前人基础上总结了逸品内涵;两宋期间,受文人画论影响,逸品论更强调文人意蕴;元代的逸笔说、逸墨说有了更鲜明的涵义,重视表现主体价值的写意;明清的逸品论则更推崇简淡清雅。神和逸皆能达到化工肖物的自然之境,然相对于神品,逸品有着更丰富的精神性涵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山水画委婉幽曲的“形式美”和宏博深密的“抽象美”,具体而细微地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古代画家对于其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之美的认知与追求。芬兰环境美学家约&;#183;瑟帕玛在其著作《环境之美》中说道:“环境美学是现实世界的美学。这里,环境指观察者外在世界的一切;自然环境、文化环境和建成环境,与之对应的是艺术之想像世界的美学。  相似文献   

4.
恽向对黄公望、倪瓒的评价之所以能落实到细微处,落实到笔墨上,这是基于他对黄、倪的理解深度,特别是倪瓒画中的简和逸气,黄公望画的笔墨及意境的追求上,使得其对黄、倪的绘画了解得更深更透切。恽向提出“气韵在笔而不在墨”,指笔乃出自天成,是决定气韵的内因;墨虽也是传达气韵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是附着在笔法之上的,笔是气韵生发的源泉。  相似文献   

5.
"逸格"早在唐代被提出,到了宋代,不拘常法的"逸品"逐渐受到社会的重视。经黄休复对"四格"的重新解释与位置排序,"逸格"在北宋渐渐得到了社会上的响应。"逸格"在美术批评中的初步定位,成了宋代绘画迈向一个新阶段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莫兰迪的绘画质朴无华,造型简约,力求探寻最平凡状态中的深层意识,在精神境界、艺术追求上与中国文人画中的"逸品"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比较深刻地阐释了山岳文化的美学内涵以及给审美主体带来的独特的审美体验。作者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 1)对形象、形式美的感受与体验 ;( 2 )对声响、色彩、动态美的欣赏 ;( 3)对人文景观特殊美学价值的认知。  相似文献   

8.
中国艺术以形写神,以形似达到神似,神似重于形似。“传神”的审美特征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精神,体现了中国美学重“无”的智慧取向、“省”的审美意识及其它学的色彩。这与西方追求刻肖外物的真的境界,重“有”、重再现的美学思想形成了对比,而中西方将互融互补,艺术共荣。  相似文献   

9.
"隐秀"是日本"幽玄"范畴的一个重要来源。二者有着共通的理论渊源和精神源头——道教。另外,二者具有共同的审美理想,分别注重"隐"和"余情",即追求"言外之意"的含蓄之美。但二者在文学创作和审美风格上又存在着差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隐秀"进行阐释时强调,在文辞之中要有独拔于全篇的绝妙警句,而日本"幽玄"论则无强调秀句的作用,反而更看重整体美的审美意蕴。在审美风格差异上,一方面,"隐秀"强调直接的视觉体验性,"幽玄"则追求飘忽不定的朦胧美;另一方面,"隐秀"偏重自然天成之美,"幽玄"则追求刻意雕琢之美。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美学范畴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对各自文化的反映、提炼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动画美学理论对动画艺术创作、欣赏及动画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目前相关研究极端匮乏,究其原因,一则直接参考文献少,再则动画艺术发展本身不很成熟。从中国画论中进行动画美学思想的探索为该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从中国画与动画之间的本体渊源及方法逻辑上分析,这种研究方式是切实可行的,并可以在这两种不同门类的艺术间找到并打通诸多美学思想的会通点。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意境"理论首先出现并成熟于诗学领域,之后逐渐扩展到艺术领域。绘画中出现的"意境"理论,在形成过程中,受到"意象"以及"境界"两个范畴的深刻影响,这与诗学领域中出现的情况具有一致性。诗学"意境"理论所具备的内涵及三个美学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境生象外,同样适用于绘画领域。通过对绘画领域"意境"理论的梳理以及相关山水画理论的解读,以期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认识"意境"这个传统的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12.
"童心说"作为李贽思想的核心内容,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它主张真实自然地抒发情感,反对虚假夸饰的封建理学,要求表现个体情感欲望,抒发真性情。同时努力追求新奇,力图突破僵化格式的束缚。这种美学思想具有鲜明的进步意义,对当时及后世的文艺创作具有极大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3.
动画美学理论对动画艺术创作、欣赏及动画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目前相关研究极端匮乏,究其原因,一则直接参考文献少,再则动画艺术发展本身不很成熟。从中国画论中进行动画美学思想的探索为该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从中国画与动画之间的本体滞源及方法逻辑上分析,这种研究方式是切实可行的,并可以在这两种不同门类的艺术间找到并打通诸多美学思想的会通点。  相似文献   

14.
15.
"痴"作为一个概念,走入艺术领域,成为一种喜爱,一种依恋,一种生活态度,在中国古代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所体现和折射的是中国传统文人人格精神、艺术情调、哲人深思。中国古代所体现出的对"痴"的审美与文化认知,已经成为滋养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养料,规范着文人士子们的艺术生活和文学创作,塑造着儒家传统所希冀的理想人格。相较于西方的"酒神"精神说和"疯"的范畴,"痴"具有更为深广圆融的审美与文化价值内涵,也显示了中华思维的固有模式。  相似文献   

16.
“慷慨”是建安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慷慨”的产生,与“壮士不得志于心”,与崇尚个性风采,与我们民族传统的思维模式有密切的关系。“慷慨”有丰富的美学内涵,与豪放美、悲凉美、含蓄美等有内在的联系,并体现了一种审悲快感,令人味之无极。  相似文献   

17.
左边 《陕西教育》2009,(7):145-147
曹禺先生在他的戏剧创作中主张"悲剧的精神是要极端的";但先生正如现代文学史上许多悲剧作家一样,并没有从理论的角度对悲剧的本质特征作出系统的阐述和定位.本文试图以曹禺先生的剧作与部分创作感言为依托,探索"悲剧精神是要极端"的内涵与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和”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之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中国传统武术,在“和”文化精神和审美理念的浸润下,形成了“天人合一”的自然美、“以和为贵”的武德美以及“中和适度”的艺术美的基本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9.
唐志云 《广西教育》2015,(3):154-155,175
和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之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中国传统武术,在和文化精神和审美理念的浸润下,形成了天人合一的自然美、以和为贵的武德美以及中和适度的艺术美的基本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20.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5,(5):104-110
古典中国画论在9-11世纪发生了一种奇特的变易:禅宗的观念一定程度上成为作者观念的来源,却表征为与之相异的话语模式,具体表现为道教、经典儒学、北宋理学三种不同的言说途径。通过这些路径,禅宗得到了两方面展开:一是其哲学维度被进一步确证,二是其本身以渗透时代显学的方式深刻影响着古典中国美学的问题意识和基本格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