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有效地减少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时保证建筑企业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征收碳税的基础上把建设项目成本分为4项: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和二氧化碳成本,从而研究建设项目碳排放对建设项目成本的影响;并建立建筑企业建设项目的决策模型,最后用实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二氧化碳成本是建筑企业项目决策的关键因素之一。该研究为碳税实施后建筑企业进行建设项目的选择提供了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2.
碳税既是促进碳减排行为的手段之一,也是影响企业生产的重要因素。首先构建碳税影响企业生产和减排行为的基础模型,并进一步将学习效应纳入研究框架;接着在理论上剖析碳税与学习效应对企业生产和减排行为的影响;最后通过算例做进一步分析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计划生产期内企业的产量和碳减排量主要由碳税决定;碳减排经验积累形成的学习效应可以增加碳减排量,从而有助于提高生产企业减排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碳税政策的减排效果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文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通过引入碳税,分高、中、低3种税率以及生产性碳税、消费性碳税两种碳税形式,共6种情景对碳税政策的减排效果及其对宏观经济和各产业部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碳税的征收可以有效地减少CO2排放,在高税率下较不征收碳税可减排1141-2132万吨,总产出及国内产品供给不降反升,进口增加,复合品需求增加,主要用于满足投资需求;企业的投资及资本需求增加,替代了部分劳动需求,生产压缩导致企业收入减少;劳动需求下降引起居民收入下降,而产品价格上涨导致居民消费下降;政府收入中碳税和进口关税的增加抵消所得税下降部分略有剩余,政府收入增加.碳税的征收有效地降低了高碳含量的能源产品的供给和需求,同时也对非能源部门造成一定的影响,玩具体育娱乐用品、针编织及其制品、基础化学原料、皮革羽毛制品、文化办公用机械、日化产品、纺织毛织服装等制造业部门受到的负面影响较大,而通讯设备、电子设备元器件制造、建筑业、仓储业、汽车制造以及林业等部门所受的正面作用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鉴于众多学者从宏观和微观层面研究了碳税对二氧化碳减排效果和企业生产决策的影响,本文首次从供应链的视角建立了集中式和分散式决策模型,分别讨论了碳税政策下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最优二氧化碳减排和定价策略,以及税率对单位产品二氧化碳减排量和销售价格的影响。研究表明:碳税政策下单位产品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和销售价格不仅依赖于碳税税率,还与其初始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供应链的决策方式有关。此外,碳税政策下分散式决策存在"双重边际效应"问题,于是通过两部定价合同实现了供应链的完美协调。最后通过数值仿真进一步验证了相应的结论,并就如何提高供应链的减排效率给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今日科苑》2010,(13):62-64
目前,由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课题组完成的“中国碳税税制框架设计”专题已经完成,报告建议十二五期间征收碳税,由于所有外部环境已经具备,最早可于明年开始进入实施阶段。  相似文献   

6.
我国碳税设计中的政策目标协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税作为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减排措施,在节能减排的政策背景下,已经成为我国下一步税制优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碳税的征收原理来自于效率最大化的"庇古税"理论,但是,作为税收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碳税设计中还需要考虑效率、公平、收入、成本等政策目标之间的协调.本文论述了开征碳税应考虑的多元化政策目标,并对我国碳税设计中如何适应上述目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家庭能源消费与节能减排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消费、收入和污染物排放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复杂关联.基于大量的入户调查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在黄土高原西部地区城乡居民家庭实物用能的数量差异不大,但有效用能从大、中城市、县城到农村依次下降,形成明显的阶梯特征.从家庭层面核算,农户用能产生的污染物排放显著地高于城镇家庭.但从社会层面来核算,城乡居民家庭用能产生的污染物排放差异不大.有效用能与人均收入、污染物排放具有良好的交叉二次关系,家庭有效用能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为应对未来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带来的一系列环境、经济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整能源结构,改进用能技术,提高能源效率,完善能源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碳税政策对竞争性制造商的低碳技术选择和技术许可等问题的影响.研究发现:碳税引导制造商选择低碳技术受市场需求的影响.如果市场需求较小,碳税不能引导制造商选择低碳技术;如果市场需求较大,合适的碳税可以引导制造商选择低碳技术,较高的碳税引起掌握低碳技术的制造商垄断市场.存在低碳技术许可的碳税区间内,当碳税较低时,许可制造商采用固定许可机制;当碳税较高时,许可制造商采用单位许可机制,技术许可能够增加企业利润、消费者剩余和降低碳排放.  相似文献   

9.
陈颉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2):154-156,172
高科技企业员工离职后在同一行业内创业已成为普遍现象。从现有企业衍生出新企业有双重效应,一方面创业活动促进了产业创新和地区经济发展,提高了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但同时也影响着现有企业的创新动力,损害社会福利。相关部门应综合考虑这些效应,通过政策来平衡保护现有企业与鼓励创业行为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我国预计将于2020年,全面扩大碳交易体系并开征碳税,这势必为制造企业运营产生重要影响。为分析碳税机制下企业生产与库存运营调整,以及企业主动实行碳减排技术投资所产生的影响,本文基于经典Arrow-Karlin动态模型研究无碳排放约束、碳税机制、实行减排技术投资三种情景下制造企业生产-库存变化,分析模型数理特性,运用庞特里亚金极大值原理和前向Arrow-Karlin算法求解模型。得出碳税机制下,实行减排技术投资时企业的生产与库存水平最佳。随着减排技术投资增加,企业碳排放数量减少,但存在边际投资减排递减规律。  相似文献   

11.
分析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的碳减排状况,为现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改进提供经验依据。基于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是否存在碳减排效应,并采用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PSM-DID等方法检验回归结果的稳健性,通过中介效应分析检验绿色技术创新和能源结构转型的传导路径,最后分析试点政策的地区异质性。结果表明:(1)试点政策显著降低试点地区的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的碳减排效应;(2)绿色技术创新和能源结构转型都是试点政策实现碳减排效应的作用路径,绿色技术创新在降低试点地区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中分别发挥了12.38%和5.51%的作用,能源结构转型则分别发挥了3.74%和0.47%的中介效应作用;(3)北京的碳减排效应在6个试点地区中最强,其次是上海和天津,湖北和重庆的整体碳减排效应较弱。研究结论为更好实现“双碳”目标、同时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和绿色技术创新提供的主要启示包括,要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因地制宜地制定差异化减碳政策等。  相似文献   

12.
基于DSGE模型的碳减排目标和碳排放政策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翱  刘纪显  吴兴弈 《资源科学》2014,36(7):1452-1461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增加,环境问题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国内很少有文献系统地研究碳排放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比较了相同减排目标下,没有碳排放政策、碳排放强度、碳排放上限和碳税四种不同碳排放政策的优劣,分别分析了在20%和40%的减排目标下,这四种政策对宏观经济变量稳态值的影响,并利用1980年到2012年的我国碳排放量和GDP数据模拟了正向的技术冲击和污染中间产品效率冲击对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在相同的碳减排目标下,碳排放强度政策较其他政策更能促进经济的平稳增长,达到稳态值损失的社会福利最小。碳排放上限政策和碳排放税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相同;②两种冲击在没有碳排放政策的情况下对经济均有长期的影响,且技术冲击的影响程度更大;③技术进步和污染中间产品使用效率的提高具有回弹效应。  相似文献   

13.
基于碳税的政府与企业行为博弈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媛  赵道致  祝晓光 《资源科学》2013,35(1):125-131
在供应链低碳化过程中,考虑到政府拟采取征收碳税的方式对制造企业碳排放进行规制,构建了政府和企业的三阶段博弈模型.在模型中综合考虑了产品低碳度、消费者低碳偏好、碳税税率等因素,使模型更加接近现实从而减少预测误差.第一阶段为政府制定单位碳排放的征收税率,第二阶段为制造商确定最优减排率,第三阶段为制造商确定产品价格.研究表明,征收碳税对制造企业减排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将碳税税率制定在不同水平,企业的减排效果发生很大的改变;碳税对企业的产品价格影响较小,伴随税率的变化价格波动较低.最后,进行了模型的应用分析,为低碳化供应链管理中政府及制造商的战略决策提供技术指导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中国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政策启示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运用LMDI加和分解法,从我国整体、不同行业、工业内不同部门的角度探讨我国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整体上,我国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经济产出效应,对碳排放的整体贡献为148.49%;其次是人口规模效应,整体贡献为9.65%;最后是能源结构效应,整体贡献为1.36%;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抑制因素是能源强度效应,对碳排放的整体贡献为-53.43%;产业结构效应有抑制作用,整体贡献为-6.07%,潜力没有显现出来;从不同产业的角度研究发现,农林牧渔业、建筑业整体上"低碳"发展状态较好,工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其他行业"低碳"发展状态不佳;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工业,通过工业内不同行业的比较发现,电力蒸汽及水生产供应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行业是我国碳排放的来源。对此,从能源利用效率、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楼宇是中心城区产业发展的新空间和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同时也是全球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中心区域,杭州市下城区作为浙江省首个城区型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低碳楼宇建设是实验区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并被列入《下城区“十二五”低碳城区发展规划》。在对杭州市下城区进行碳排放总量测算的基础上重点剖析该区楼宇碳排放的总量及其结构,从节能减碳的视角阐述低碳楼宇建设的重要意义。在实地调研基础上系统总结杭州市下城区创建低碳楼宇的四大瓶颈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郭存芝  孙康 《资源科学》2013,35(2):261-267
本文借助国家税务总局提供的减免税调查数据,在使用因子分析等方法测算节能减排效率的基础上,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在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工业产业结构、R&D投入强度、出口依存度等节能减排的其他主要影响因素的同时,通过实证检验税收减免率与节能效率、减排效率、节能减排效率之间的关系,分析我国现行税收优惠政策的节能减排效应,包括总体分析、分地区分析两个方面.实证结果显示,无论是从全国总体看,还是分地区看,税收减免率与节能效率、减排效率、节能减排效率之间基本上都呈现出了正相关关系,但税收优惠对节能效率、减排效率、节能减排效率的提高的促进效应,只在90%的置信度下显著,或者不显著,没有达到在95%或99%的置信度下显著.这说明税收优惠可以在促进节能减排中发挥作用,但作用有限.究其原因,可能与税收优惠具有激励作用而不具有约束作用有关,要充分发挥税收在促进节能减排中的重要作用,需要激励性税收政策和约束性税收政策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7.
姜跃  韩水华 《软科学》2016,(6):43-48
研究了由一个供应商和一个制造商组成的供应链,建立一个以供应商作为领导者、制造商作为跟随者的两阶段斯坦伯格博弈模型来分析供应商参与对企业减排决策的影响,分析比较了供应商参与和不参与减排两种情况下制造商和供应商的最优决策,并通过算例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碳税与消费者碳排放敏感度对最优决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运用模糊聚类方法并使用总资产、利润总额、能源消耗量和污染物排放量指标对我国39个工业行业进行分类,依据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特征确定规模特殊行业和效率特殊行业,探究2007年重要减排政策对特殊行业减排成效的影响。主要结论为: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规模的重工业化趋势减弱,但电力行业始终具有特殊性;2008年起,轻工业行业在能源消耗和污染物处理效率方面的缺陷得到弥补,两类特殊行业证明了工业能源投入与污染产出特征随时间发生变化。同时,减排政策对高污染行业控制成效优于高耗能行业,促进了特殊行业能源消耗和污染物处理效率的整体优化,但需进一步强化轻工业减排政策。最后,提出我国工业减排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提出要加快关键新能源核心技术创新的背景下,以2010—2017年我国A股上市的新能源企业为研究样本,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创新政策、直接支持政策和间接支持政策分别进行综合得分的测算,然后利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创新政策与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影响效应,得出以下结论:(1)创新政策显著促进了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2)不同类型的创新政策对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影响效应存在差异,直接支持政策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而间接支持政策则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3)创新政策对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存在区位异质性效应和产权异质性效应,创新政策对位于东部地区的国有新能源企业的技术创新有更加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而间接支持政策对位于中西部地区的非国有新能源企业的技术创新有更显著的负向抑制效应。由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继续推进完善促进新能源企业创新的直接支持政策;建立多方位支持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体系;加强科技信息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因地制宜制定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