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培 《青年记者》2007,(1):52-53
2002年10月,中央电视台首次启动"感动中国2002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时值2006年,"感动中国"已经评选了四届,一共有41名个人和3个团体获此殊荣.在颁奖晚会上,无论是台上的主持人还是台下的观众,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平民百姓,都一次又一次为候选人留下了眼泪."感动中国"何以让中国感动?是否是典型的力量又一次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期待已久的201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于2011年2月14日晚8时在中央电视台隆重举行。英雄的行为无论是惊天动地,还是平实质朴,都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整台节目实现了“感动中国”的震撼效果。颁奖仪式如此“感动中国”的原因是什么?最重要的当然是人物事迹本身,但又不仅如此,还因为中央电视台凭借现代传媒手段为节目进行了成功的宏观策划与精心的细节设计。可以说,颁奖仪式是以2010年度最“感动中国”的人物组合与精彩的叙事构成视觉、听觉和感觉全方位的震撼人心的审美效应。在颁奖典礼中,颁奖词无疑是颁奖仪式的聚焦点和高潮所在,也是最能够实现“感动”效应的刺激点。  相似文献   

3.
中央电视台自2002年举办《感动中国》节目以来,观众收视率逐年增加,受到全国观众的关注和好评。全国上百家媒体也争相报道,用巨幅版面刊登《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先进事迹和颁奖词,整个中国被他们的先进事迹深深感动了。在众多由媒体举办的年度人物评选中,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何以能脱颖而出,并迅速成长为一个知名度和美誉度都极高的电视品牌?评选出的十大年度人物何以得到如此广泛的认同?播出的节目又何以感动大众、感动中国?这一节目运作成功的关键在于策划人的创新,即选题策略的创新、运作的创新和艺术表现手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第六届“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参评图书综评钟舒初第六届“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评奖活动是对1996年的中国出版业的一次集体检阅。中国出版业以前所未有的佳绩经受住了这次检阅。无论是图书内容,还是出版质量,较之往年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显示了独特的风貌。...  相似文献   

5.
2002年10月,中央电视台首次启动“感动中国2002年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此后这种方式被各级电视媒体所“抄袭”,毫不夸张的说:“感动”“骄傲”漫天飞舞。对这些“骄傲”和“感动”作出一些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它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6.
2004年7月11日上午,一个自称为“南湖居士”的人在网上发了一道《两所乡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的帖子。一篇普通、熟悉、并不新鲜的文章却有257000次的点击率。这篇帖子里的主人公就是徐本禹,华中农业大学经贸学院1999级的学生,山东聊城人。他在从事家教时偶然读到一篇《当阳光洒进山洞里……》的文章,促使他2002年暑假来到至今不通水电、不通公路、不通电话、非常贫困的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一个叫狗吊岩的岩洞小学支教……徐本禹只是源于“朴素的报恩心理”的举动,感动了别人感动了中国甚至感动了世界。徐本禹穷大学生的身份与“感动中国”之间的巨大反差,讲述了一个浅显的道理:为仁行善并不一定是富人的事,而是全社会的事。行善方式或有不同,行善能力或有大小,然而善举背后那颗贮满“爱”的心一样伟大。徐本禹还给当代中国青年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榜样。其实,我们的社会并不缺少拥有爱心的人,缺少的恰恰是催化爱心的催化剂。徐本禹的事迹借助“感动中国”被放大,起到的正是爱心催化荆的作用。爱具有传染性,爱可以“感动”人,爱本身也可以被“感动”。徐本禹“感动中国”的最大意义正在于:期待更多的爱被“感动”。为此.本刊特约请徐本禹支教所在地的贵州毕节日报社和其家乡的山东聊城日报社撰文,讲述他们对新闻人物的宣传以及他们与主人公之间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2005年2月17日晚8时,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0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颁奖仪式上,10位民族之星和英雄群体的感人事迹,又一次让现场观众和亿万国人泪流满面。  相似文献   

8.
怀想二胎     
“上海生育二胎政策松动”的消息.又一次燃起了城市白领们拥有两个孩子的梦想。然而.无论是中国的人口现状还是来自官方的政策解释.都让这种梦想只能停留在“怀想“阶段。  相似文献   

9.
吴强 《新闻记者》2005,(12):36-38
《新民晚报》的田世国“捐肾救母”系列报道,最近获得了2004年度全国晚报新闻奖特等奖。兴奋之余,又一次回味其中甘苦,感慨良多。这组系列报道从2004年9月起,一直持续了一年有余,宛如一部跌宕起伏的命运连续剧,记录了田世同从入院手术、捐肾救母,到获评200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的藏书(摘自《新华文摘》1996年9期)盛曙丽我们读中学的孩子们在看什么书,又“藏”着一些什么书?我们的孩子他们在和谁对话?是席绢,还是金庸?是曹雪芹,还是德莱塞?是文化精品,还是地摊杂货?他们与书做了怎样的“朋友”?是“拿来主义”,还是“照盘...  相似文献   

11.
个人秀     
工作 1、您在印刷业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入行时间?现在您从事的工作和岗位是什么? 2002年毕业后,我就进入了昆明颜之灵数码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做CAD专员,那时公司业务很繁忙,什么都要做,致使下班后精疲力尽。当时真想辞职算了,但看着我的同学们一次次参加招聘会,一次次参加面试,从一个单位到另一个单位,用了很多时间,耗了很多精力,收获的却是“失望”和“迷茫”。  相似文献   

12.
一、一年一度的约定 2013年2月19日,正月初十.此时,大多数中国人还沉浸在春节的喜庆气氛中.而每年大约这个时候,无论是回家的儿女,还是已经返回工作岗位的人们,都会守在电视机前,等待一个一年一度的节目,等待一份一年一度的感动.在过去的十一年里,这份荣誉从孩子的手里一次又一次递送到获奖者手中.在这样的过程中,它也慢慢的传送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这个节目是《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中国人的年度精神盛典.当奖杯在荧幕上慢慢升起的时候,我在思考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持着这个节目前行.  相似文献   

13.
《今传媒》1997,(2)
“质量是报刊的生命!”无论是报刊工作者还是广大读者,对这句一言中的的话,听得熟而又熟并且早已达成了共识。这句话所说的“质量”,自然指的“高质量”而言。那么,报刊“高质量”的内涵是什么?答日:内美与外秀的和谐统一。内美,首先要求内容健康纯正。报刊所载的...  相似文献   

14.
“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夜来风雨声,大包知多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我是郭德纲。”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在大街还是在小巷,这种篡改古诗的声音不时响起,稚嫩的童音令人困惑,成熟的变声更令人迷茫,“这还是屈原、李白的国度吗?中国诗歌到底怎么了?”  相似文献   

15.
魏文彬的2008     
张姝 《传媒》2008,(4):26-27
说起中国广电业的发展,有一个地方不得不提,那就是湖南广电。说起湖南广电的点点滴滴,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魏文彬。 从他1993年执掌湖南广电的帅印至今,十几年过去了。湖南广电在中国广电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无论是独立制片人制,还是平民视角,百姓情怀;无论是成功上市的电广传媒,还是气势恢弘的金鹰城、落地长沙的金鹰节;无论是娱乐中国的《快乐大本营》,还是唱响中国的“超级女声”,“快乐男声”……魏文彬一直率领着湖南广电挺立在中国广电业发展变化的风口浪尖,为人所未为。  相似文献   

16.
一支中国式的交响音乐─—听“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黄成炬新华社记者虽然听过不少交响音乐,但是象听完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那样,整个剧场内听众的情绪激动到不可抑止的地步,还是第一次见到。有的听众被乐曲感动得热泪盈眶,有的禁不住发出这样的赞叹:“这是...  相似文献   

17.
回首2000年,当新千年到来的时候,正是网络媒体如日中天之时。时隔一年,当我们又当面对新世纪第一缕阳光的时候,伴随着互联网大潮的低迷,有些尘埃落定的网络媒体和网络新闻,发展的日光又该落在何处? 精神快餐还是饭后笑料 2000年,是新闻网站和网络新闻的发展年,网络媒体的发展壮大、网络法规的及时出台、网络管理机构的相继建立使网络新闻更加深入人心。无论是在“两会”这样的重大政治事件还是在老山汉墓发掘以及火灾、爆炸等等的突发性新闻事件上,网络的大容量、高速度和良好的交互性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第四媒体…  相似文献   

18.
2007年11月9日晚,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在黄金时段播出了一台名为《中国骄傲》的晚会,这也是中央电视台连续第三年举办这样的公益晚会。在传媒业空前发达的现代社会,在数以百计的电视节目中,让人感动的节目亦时时有之,但像《中国骄傲》这样让人“情难自已、掌声如潮、泪如泉涌、久久感动”的节目却为数不多。那么,它究竟有着怎样的精神内涵?节目的制作有着怎样的独到之处?究竟是什么感动了观众的心呢?  相似文献   

19.
问问导报人     
加入经济导报这个团队的时间并不长。不过,导报却给我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自私、自利、自恋”。您认可这样的观点吗?还是先来问问导报人。 一问导报人,你是不是很自私? 我们的记者许慧艳曾经这样说,“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企业老板,对他们职位和成就的尊敬都不等于放弃采访的勇气。”  相似文献   

20.
岳璐 《青年记者》2007,(12):103-104
从2003年开始,一个以“感动”为主题、以评选过去一年具有崇高人格魅力的10位新闻人物为主要内容的年度节目走进了千家万户的电视荧屏,这就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品牌节目——“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感动中国》在娱乐偶像当道的今天,推出一批张扬时代精神和民族传统的人物,无疑对社会的价值取向起着正面的示范作用,《感动中国》在典型人物的报道方面所作的创新值得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