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费维峰 《科技广场》2012,(7):246-249
目前区位优势转换为旅游经济优势的中间环节——"高铁"的出现,为旅游业的腾飞带来了机遇。文章从"高铁"带来的"小时旅游圈"和"同城效应"等方面探讨了安徽省旅游经济由于交通格局的改变所带来的旅游市场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安徽省技术市场发展20年来取得的成就,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安徽省技术市场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安徽省技术市场和技术转移的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发展技术市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指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首要任务。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技术进步为手段,着力构筑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经济体系。通过调整,形成具有资源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五大特色产业链,即盐湖钾盐开发与镁、锂、锶、硼等资源综合利用相结合的盐化工产业链,水电资源开发与有色、冶金工业相结合的高耗电工业产业链;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加工利用相结合的油气化工产业链,高原生物资源的保护、种养与加工增值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车静 《软科学》1997,11(2):42-45
建立四川工业产品在国内市场上的优势车静近几年来,四川省际贸易逆差呈扩大趋势,这与各省加大国内市场开拓力度,进军四川市场有关,更主要的是四川产品的竞争力减弱,市场占有率降低。四川产品在国内市场面临严峻考验。如何建立四川工业产品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加...  相似文献   

5.
后危机时期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经济危机后世界经济格局新变化,中国经济结构必须从投资拉动型和出口拉动型向国内消费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在关注国内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利用宽松的财政政策对国内产业升级、产业结构升级、个人可支配收入、投资结构和出口结构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宏观调整,目前国内建筑市场和房地产开发市场出现了整体的低靡,特别许多省市商品房由于造价过高,限制了人们购买力,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使其适应建筑市场的需求,是一项系统控制工程,利用“现代控制工程”理论,才能使其有科学性,达到以工程造价的最佳化,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快,国际产业分工也在进一步调整。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呈现高科技化、可持续化和特色化趋势。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呈现潮流性、开放性和发展性特征。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要从制度创新入手,以市场为导向,加速信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同时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核心区在哪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经济核心区对一个国家的快速崛起和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旨在依据保罗·克鲁格曼的核心-边缘理论和美国经济核心区的特点,从国内市场的空间密集性角度确定中国经济核心区的城市构成和地理范围。文章首先阐述了国家层面经济核心区的思想和特征.并使用2006年中国286个城市的经济数据,分析并比较了以上海、北京、广州、武汉、重庆和西安6个制造业城市为中心的国内市场的空间格局,发现上海、北京比广州、重庆和西安具有更大的市场邻近性优势,武汉比这5个城市具有邻近全国市场的优势.由此确定了中国经济核心区即以上海-北京-长沙为轴线、由沿海及中部地区的11个省区的32个制造业城市构成、制造业就业规模占全国的48%、面积为85万平方公里的三角形地带。最后建议在经济核心区内打造中国的制造业带、实施市场高度一体化政策,以充分利用国内市场优势提高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经济起飞阶段国内市场的适度保护徐剑明历史经验表明,处于经济起飞阶段的国家不能完全放弃对国内市场的保护,否则其相对脆弱的民族工业将难以抵挡外部力量的冲击,甚至会逐步丧失经济独立性。一、保护国内市场的理论基础与各国实践保护国内市场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  相似文献   

10.
企业竞争战略及规模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尽快推动国有企业的经济改革,以适应知识经济、全球经济化及进入WTO对我国经济带来的深远影响,必须提高其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以取得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通过战略重组带来的规模扩张可以解决行业中企业规模偏小,成本偏高,市场竞争力较弱等问题,但在规模扩张中要注意资产的重组效率,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配置及其经济性。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在全国区域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变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飞 《预测》2002,21(5):20-24,10
本文探讨了改革开放后,地区经济要素不平衡所导致的中国区域经济变动特点和安徽在全国的地位变动情况,并辩证地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经济结构和国家政策是导致安徽经济地位变动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经济结构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枫 《预测》2002,21(3):18-21
“九五”期间,安徽省三次产业结构转换实现了由“二一三”到“二三一”历史性突破,各产业内部结构明显优化。“十五”期间,经济结构将继续向提高第三产业比重、降低第一产业比重、提高经济外向度和消费度、提升居民消费结构的方向变化。  相似文献   

13.
资源约束下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张琦 《资源科学》2006,28(2):147-153
中国经济已经从短缺经济阶段、剩余经济阶段进入到了资源约束经济新阶段,当前面临矛盾是:经济增长是以牺牲大量资源为代价;受世界经济波动风险影响增大;越来越多的经济贸易摩擦给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损伤;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给未来经济持续增长构成严重阻碍,经济安全风险增大、也造成国家安全隐患。因此,本文提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是必然选择,而且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战略性调整:从指导思想上用“以经济持续增长为重心”替代“以经济建设为重心”;建立以绿色GDP为核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建立科学规范的政府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建立推进循环经济的产业技术标准、市场准入标准和科技创新体制和技术创新体系;改革和完善我国资源产权制度,推进循环经济的利益补偿机制的建立;从思想上彻底实现观念转变,树立循环经济发展的节约型习惯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汽车保有量急剧增长的情况下,日益严重的能源稀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将成为制约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汽车产业作为安徽省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三高"产业,能否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对推动全省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依据发展经济学低碳经济理论,对未来安徽汽车产业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选择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发展路径,以期为安徽省汽车产业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安徽工业经济效益Topsis法分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方世建  华武  陈刚 《预测》2003,22(3):77-80,71
工业经济效益需要采用适当的指标分析方法加以衡量,以反映整体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本文采用了Topsis法,对安徽省近年来工业经济效益指标进行了选取、计算,得出相应结果。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安徽省为例,利用C-D生产函数,对安徽省1985-2004年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得出科技进步是推动农业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这一结论,进而指出要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不能再以劳动力、耕地和农田水利设施等传统农业投入作为农业增收的主要源泉,而应该充分认识到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物质投入等现代农业投入对农业经济的增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最后就如何增加科技投入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利用层次分析法理论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从创新投入、创新环境、创新绩效以及可持续发展性4个方面对创新型经济的发展进行评价;同时,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将层次分析法的结果作为样本对其进行训练和测试,在此过程中选取安徽、陕西、广东等7个省市与江苏省进行对比,明确江苏省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成就并发现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显示,基于AHP-BP的评价体系可行,江苏省创新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在可持续发展发面需要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8.
黄润源 《科教文汇》2014,(11):222-223
随着安徽省经济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安徽外贸的影响愈发显著。安徽作为我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其外贸企业合理应对汇率波动对于安徽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采用PEST分析,通过研究安徽省经济发展水平及其产业布局结构,结合05年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和对于未来的预期。分析其对安徽外贸发展带来的现实影响,同时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以期促进安徽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对文化产业集聚的重要影响在互联网时代显得格外重要,但安徽省内的相关研究尚处于空缺状态。基于此,测度安徽省文化产业集聚水平,研究了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科技创新水平、人力资本等因素对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安徽省文化产业集聚水平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强有利于地区文化产业集聚程度的提高。这一结论对于政府部门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总部经济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弘 《科学学研究》2009,27(1):45-51
 随着知识经济在全球的兴起,越来越多企业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将总部与生产制造基地分离以取得密集的知识要素并降低知识生产与转化的成本,这种对企业发展和区域经济产生深刻影响的新的经济现象被学者概括为“总部经济”。为了系统准确地理解总部经济,本文从总部经济产生的知识经济背景、总部经济的核心思想、总部经济在我国的发展等方面,对“总部经济”进行解读,并重点分析总部经济对我国知识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