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童话作为最受幼儿喜爱的一种学体裁,一直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长期以来,人们对幼儿(欣赏主体)在欣赏童话作品时究竟有哪些特点缺少专门的研究,这直接或间接地导致童话欣赏活动的盲目性、程式化和简单化。为此,笔以学心理学、审美心理学以及儿童学接受的有关理论为基础,对3~6岁幼儿在童话欣赏过程中的感知、想像、理解和情感等审美心理特点进行质与量相结合的研究,以期为幼儿童话欣赏教育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安徒生童话深具儿童精神,安徒生童话的儿童精神在中国的流变从一个侧面记录着中国文学自身成长的足迹,梳理安徒生童话的儿童在中国的流变为思考自身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参照。  相似文献   

3.
4.
野军 《山东教育》2005,(5):115-115
山坡上,有座木房子。木房子里,住着一个老爷爷。  相似文献   

5.
民间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幼儿园应有效挖掘、释放民间童话的教学魅力,使幼儿在身心方面获益。文章在阐述民间童话的涵义及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民间童话在幼儿园活动中的教育价值,并提出应从幼儿园层面、教师层面和社会层面采取相应的策略,共同协力,使民间童话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幼儿园教育活动,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等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童话的本质属性在于其来自幻想的诗意与游戏性,其终极价值是滋润儿童的心灵,本体功能是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因此作者提出,应改变传统的讲授童话的方式,改变以教化为根本目的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安徒生童话在“五四”时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徒生童话对中国儿童学产生了 至为深远的影响。安徒生童话被介绍进入中国并为中国儿童学界所称誉、所推崇,有着特定的历史渊源。到了“五四”时代,随着“人”的发现而发现了“儿童”,人们才发现了安徒生,选择安徒生是中国儿童学建设初期焦虑与期待的结果。安徒生童话为中国现代儿童学注入了新的元素。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6,(81):175-176
童话是最受儿童欢迎的文学形式。作为童话最重要部分的童话精神体现为幻想的品格、快乐的原则、诗意的境界和游戏的精神。童话精神是儿童德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童话具有德育的天然优势,体现为童话生动的道德人物形象、清晰明了的道德观念和社会丰富的道德形式,其德育功能体现为童话的审美感染功能和教育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9.
在童话世界里,牛羊会说话,木偶能旅行,人死能复生……这些都符合儿童的幻想心理,孩子们也感到有趣、自然。此外,童话语言简洁活泼、表现手法多样,特别适合儿童阅读。  相似文献   

10.
童话精神及其对童年生命的呵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儿童文学各文体里,童话最具有儿童文学的本质特征,它和童心世界离得最近,童话的精神世界和儿童的精神世界是相契合的。  相似文献   

11.
如果给"童话"下一个明确的定义,笔者以为:童话就是为儿童编撰的、表达某种思想声音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正如陈伯吹在<童话研究>中所说的"童话者,儿童所喜闻之话也."  相似文献   

12.
叙事学在本世纪的兴起,使文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文章运用叙事学的相关理论,对安徒生童话的叙述视角作一探讨,通过双重视角的分析,透视安徒生充满真情的爱的人格写作。  相似文献   

13.
小河马买了一架相机,相机上有一个圆圆的镜头,就像一只大眼睛。小河马可喜欢这架大眼睛相机啦,每天都要把它挂在胸前到处转悠,到处拍照。小猪昨晚不小心尿了床,正在太阳底下晒被子,“咔嚓”一下被小河马拍了下来。小乌龟下坡的时候,一不小心摔了个四脚朝天,怎么也翻不过来,“咔嚓”,又是小河马跑过来拍摄一通。小熊从小腿部就因病不灵便,只能拄着拐杖一高一低地走路,这下又遇到小河马的镜头。小河马得意洋洋地把照片贴在了森林里的大树上。小猪、小乌龟和小熊看见了,被气走了……后来呀,森林里的小动物见了小河马都远远地绕开,他们众口一辞:…  相似文献   

14.
梁晓英 《教育导刊》2005,(11):58-58
河娃娃长得很可爱。她唱起歌来,叮咚叮咚的,好听极了!可是,大家都不喜欢河娃娃: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汤汤童话贯穿诗性美和人性美,她的童话体现了儿童的真实和单纯。汤汤把儿童置于成长的偶然裂缝,在特定的伦理困境中启发儿童做出伦理选择。做出选择的前提是对儿童进行伦理教诲,让儿童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灵与肉统一的真实的人。汤汤不但关注儿童成长的境遇,而且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境遇满怀关切,她的童话充满对生命的体贴和生存的怜悯,她的童话消除了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的鸿沟。  相似文献   

16.
儿童观,是成人对儿童的观点的总和。某一时期的儿童文学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特定时期的儿童观。本文选取了不同时期的童话作品来分析其儿童观,以归纳出儿童观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历程,并简要分析变化原因。  相似文献   

17.
童话故事在低年级的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还利于发展儿童的想象力,而且利于思想教育。在教学童话故事中,应充分利用教材文本,用多种方法反复朗读,在读中感悟、想象,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演一演,催化体验,再展开想象的翅膀,延续童话故事。我们应有效地利用这个资源,让童话成为一把开启儿童心智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语文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有一种变化恐怕没有引起老师们的注意,那就是新教材增加了许多童话课文。以人教版低年级教材为例,童话课文增加的情况如下表:  相似文献   

19.
蚂蚁在草丛里匆匆地向前走着,突然,一只大苹果拦住了他的路。蚂蚁发现苹果身上有一个小虫孔,便好奇地钻了进去。苹果里,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虫道,蚂蚁在里边爬呀爬,就像进了一座宫殿。他没有在苹果里找到虫子,这是一座被虫子抛弃了的宫殿。蚂蚁有些饿了,便去啃那苹果,果肉香喷喷的……蚂蚁不想再出去了,决定住在这儿。  相似文献   

20.
“荒诞性”是童话在三大母题创作中的重要表现形式。“荒诞”童话作品冲击了几十年来把童话和儿童文学当作儿童教育工具的传统模式,其新奇、热闹、滑稽、怪诞的美学特征与幼儿的审美意识相契合,体现了幼儿轻松、娱乐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