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不少教师看来,齐读不但束缚学生的个性,而且是使学生产生“滥竽充数”及“唱读”等现象的温床。事实上,齐读的作用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大得多,语文课绝不可少了齐读。那么,齐读的功能都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2.
齐读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朗读方式,但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简单地、不加区分地让学生齐读,而应着重考虑齐读的内容、时机、方式,提高齐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中的朗读不可缺少,语言学家索绪尔曾说:“语言符号不是联系一个事物或一个名称,而是联系一个概念和一个听觉形象。”重视朗读正是为了突出语言的这个本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的“齐读”更是在语文课堂上受到青睐。文章分析了齐读的利与弊,得出齐读不可滥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在听课中,经常发现教师要求学生“有感情地齐读”。可笔者认为,“有感情地齐读”是不可能做到的。 先来说齐读。齐读的好处在于能同时让许多学生练习朗读,体现出较高的朗读练习效率。但由于齐读必须追求整齐划一的听觉效果,所以,忽视朗读的个别差异也就不奇怪了。当有的同学  相似文献   

5.
语文公开课,怕冷场,便不默读,要么是乱蛙一片,要么捆绑齐读,要么生硬模拟;在默读之上才能声情并茂,鉴于默读的快速性,默读语言的内化性,默读的多维理解性,语文课提倡默读,语文公开课召唤默读.  相似文献   

6.
师:今天我们将首次接触到文言文,齐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相似文献   

7.
正朗读是语文学习的关键部分,它带领学生走进文章的情感殿堂,促进学生能够更加理解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领会文章主旨的一种最直接的途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朗读给学生带来的实际效果,用朗读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用朗读来促进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细心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下面分析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朗读策略。一、开展日常朗读教学,活跃课堂气氛(一)齐读和个别读齐读,表现出来声势浩大,能够体现出壮观的场面。学生在齐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齐读的生命力和活力,能够使得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提升起来。齐读的过程,可以集  相似文献   

8.
一、深情导入,在音乐声中想象幸福 师:(板书课题,生跟着写),齐读课题。 (生齐读) 师:谁能读出不一样的泉水?  相似文献   

9.
齐读之我见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齐读也不例外。齐读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我觉得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齐读应因人而异 齐读对低年级学生而言比较适宜。因为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大,需要在读课文中加强识字,能力强的学生带动能力差的学生。另外,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大道至简”,“读”领风骚:范读、学生齐读、指名读、自由读、默读……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对齐读“情有独钟”,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小学低年级学生朗读最常见的毛病是唱读、齐读。这种朗读的坏习惯一旦养成,纠正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齐读是‘大呼隆’,教师很难发现某个学生读错。可见齐读实在是弊多利少,不宜多用。  相似文献   

12.
齐读之我见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齐读也不例外.齐读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我觉得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齐读应因人而异齐读对低年级学生而言比较适宜.因为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大,需要在读课文中加强识字,能力强的学生带动能力差的学生.  相似文献   

13.
一、故事激趣,启发质疑。 1.齐读“卖”,用“卖”组词。师:有谁听说过卖空气吗? 2.齐读课题,师讲小狐狸卖空气的故事。 3.听了故事,你想知道些什么? 4.老师小结重点问题,用灯片1出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语文教学常见的三个误区如:解读抛开文理、齐读不分对象、笑声充满课堂,进行了探究,旨在提供一些教学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几乎在每一节阅读课上,教师都会或多或少地让学生齐读课文。齐读之于学生,究竟是“共同提高”还是“束缚个性”?多数老师肯定了齐读的“多功能”,同时指出教师应在“提高齐读的有效性”上下工夫;也有不少教师对齐读进行了“冷思考”,主张“阅读课应慎用齐读”。观点虽然不同,但大都做了非此即彼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齐读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朗读方式,但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简单地、不加区分地让学生齐读,而应着重考虑齐读的内容、时机、方式,提高齐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齐读作为朗读的形式之一,多被用来活跃课堂气氛,制造读书声势,或美其名曰“面向全体学生”,其效用却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18.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圆明园的毁灭》,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请你们再读一遍,结合你对课题的理解,试着带感情来读。(生再读) 师:谁能说说你是带着什么感情来读的? 生:我是带着仇恨的感情来读的。 生:我是带着惋惜的感情来读的。 生:我是带着痛惜的感情来读的。  相似文献   

19.
“同学们,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把文章读通读顺。”教师话音刚落,教室里却响起响亮而整齐的读书声。“停!请自己读自己的。”教师略显尴尬,赶紧打断了大家齐读的声音,要求大家按照自己的节奏读书。学生们愣了一下,继而各自读开了。这是公开课中的一个常见场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已不敢让学生在公开场合齐读了。齐读似乎成了低效的,不可取的,甚至是错误的阅读方式了。为什么教师在公开课的时候这么忌讳学生齐读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于是,教师就片面地认为:齐读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不符合新课标精神。一、齐读是否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也指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既然是获取信息,既然是吸收,那要考虑的是吸收效率的最大化,即用最短的时间将课文读通、读顺、读准、读懂。因学生性格、生活经历以及已有知识的不同,朗读文章后自然会产生不同的体验,这与学生是选择齐读还是自由读关系不大。因此,大可不必“谈齐读而色变”。与跟读、分角色读、自由读等众多朗读方式相比,最有效率的朗读方式应是齐读。当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时,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齐读。这有趣的现象背后可以说明两点:一是学生比较喜欢齐读,因为齐读最容易读通、读顺、读准;二是平时课堂上教师常让学生齐读。  相似文献   

20.
一、看学生沉浸本了吗? 看学生读得够不够沉入,沉浸本的程度够不够深?语学习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形式之一是“读”,有范读、散读、猜读、齐读、默读、小组读、男(女)生凄、配乐读等,据我观察和实践检验——最有实效的读是默读,最容易有口无心滥竽充数的读是齐读。语课常没有“读”,这绝对背离了语学习的规律。语要读、细细品读,读出情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