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儒家德育思想的特色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揭示和分析了儒家德育思想的三大特点 :倡导“学为圣贤” ,追求德育目标的超越性 ;提倡“为己之学” ,注重德育价值的内在性 ;强调“为仁由己” ,重视德育对象的主体性。文章还结合我国学校德育现状 ,提出其在建构富有中国特色德育理论方面所蕴涵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孟子以"本心"证"本性"的性善论为德育的道德发生学基础,即德育何以可能的问题提供了理论根据.孟子通过齐宣王"以羊易牛"之事例表明:个体的道德行为发生乃是由恻隐之心的自觉发动而来,这就必然引出对道德动机的预设.然而,"以羊易牛"之道德动机的内在矛盾却消解了恻隐之心在道德实践中的道德意义.孟子、朱熹等人试图以"仁术"的内在张力来表明孟子道德理论促成德育之可能的自洽,但"仁术"极其有限的阐释力却使恻隐之心的激发导向了"已见与未见"的具体境况的实践悖论,即"以羊易牛"并非真正的恻隐.事实上,恻隐之心有其事实的印证,站在道德发生学之角度,借助于王阳明"致良知"之伦理意蕴对道德情景与道德发生问题进行新的阐释,可以超越孟子道德哲学理论中的实践悖论,为德育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性善”与“性恶”这一人性理论的根本不同是孟子与荀子德育思想的核心差异。由此出发,在德育方法上,孟子侧重自我教育,强调由内而立;荀子则侧重外在教化,强调由外而求。孟荀在人性理论基础和德育方法上的差异也直接的表现在德育目标的不同上。  相似文献   

4.
孟子是儒家学说的重要代表,同时也是我国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性善论的学说思想,对于后代的德育工作影响深远。从肯定人的道德属性、强调道德主体的平等性两方面思考孟子性善论的德育理论,从注重孟子义利观、培养学生道德自律意识及能力、建构"人本"德育工作方法三方面探索孟子性善论对当今学校德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张典兵 《教育导刊》2006,(10):39-41
多元智力理论作为一种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的心理学理论,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智力观点。按照这种理论,我国德育目标要突出以道德判断、道德选择为核心的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德育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道德发展的内在需要;德育方法要使用事例研究、问题讨论、社会调查等主体性道德学习法;德育评价应坚持形成性、综合性和学生自我评价等原则;要努力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6.
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我国大学德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尔伯格提出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论,即“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并提出两种道德教育模式:道德讨论模式和公正团体模式。这对改革我国大学德育的教学提供了多方面的有用的启迪,即道德教育应强调个体自主道德发展,避免简单的单向灌输;应大胆吸收借鉴柯尔伯格的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改革我国大学德育的课堂教学;要把握校本德育目标的层次性与序列性,避免“一锅煮”、“一刀切”;加强德育课程的整体性,注意隐性课程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7.
颜李学派以“以义为利”的义利观作为其德育观的理论基础,在批判宋明理学空谈心性道德、鄙弃实事实功之风的基础上,提出了“斡旋乾坤、利济苍生”的圣贤观,主张不是从个人道德完善而是从济世救民的实际功业完成方面来论圣贤;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求学者既要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又必须具有济世救民的真正本领,而对后者尤为重视,认为德性只有在济世救民的实际才能和活动中才能真正体现。颜李学派德育观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是对宋明理学德育思想的否定。  相似文献   

8.
孟子的德育思想和德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德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作人性基础的论证,重视德育社会功能的发挥,是孟子德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强调“尚志”和树立道德理想,重视人的理性作用,在具体方法的运用中突出人的道德主体性,是其德育方法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品格教育是品格教育的典型。哈佛大学,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引领着世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在全面分析哈佛大学品格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高校在德育目标的设置方面提出了加强德育发展理论研究、重视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资源、吸收美国品格教育的合理成分等建议;在德育目标的实施方面提出了改变外显性的德育路径、优化德育环境、加强德育实践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西方德育出现了以培养学生道德认知能力为根本目标的主知型模式。由于该模式以自由主义理论为背景,强调个人在道德上理性自主的哲学理念,造成了在实际道德教育中学生缺乏道德实践力量和个体与美好生活相疏离等问题。根据埃蒙.凯伦博士对道德上理性自主哲学理念的限制性修正,相应地调整、深化和改进主知型德育模式的目标、内容和具体实践方法,可以实现主知型德育模式的自我完善。西方完善德育主知型模式的经验对我国德育在道德情操的养成、道德自主和道德认知能力的培养、生活实践的德育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人性。而两者的人性论思想都蕴含丰富的德育价值,两者蕴含的德育思想既有共同之处又存在差异。两者都肯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并分别提出由内而外与由外而内的德育方法。  相似文献   

12.
孟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毕其一生热衷于教育,将教育天下英才视为人生一大快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在今天教育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研究孟子的教学方法仍能给今人以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3.
论孟子的道德实践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学说是孟子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性善论从道德意识先验论角度,论证了人的道德可能和为何可能。而可能和“为何可能”的中间环节就是“如何可能”。孟子认为由“善端”发展为“善行”的具体途径有“居仁由义”、“知言养气”、“切身自反”、“心无愧怍”四种修养方法。  相似文献   

14.
告子“不动心”境界乃为义理上的,孟子“不动心”是包含义理层面的人格修养境界。对于“不动心”之心,告子所指是情感心和认知心,孟子的则是道德理性之心。告孟“不动心”境界不同的原因在于孟子反对告子达到此状态的“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之进路,从而主张“知言”,义由心生,重在发挥心的德性和知性双重作用以明辨天下言论。告子主张以外在规范之“义”量度天下之言,认知心次于外在之义。告孟对于“言”与“心”之关系、“心”和“义”之内涵的理解不同,源于他们在人性论和“义”观点上的分殊。  相似文献   

15.
孟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对于道德教育非常重视.在长期的德育实践中,他提出了一系列对于当代德育仍具有重要借鉴价值的德教基本方法、施教方法、受教方法、环境育人法.  相似文献   

16.
孟子德育思想对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崇高精神境界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发蒙作用,对于孟子“孝”之思想更具有普世价值.深入挖掘孟子“孝”之思想,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对于新时期思想政治建设、精神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围绕孟子“何谓大事”,“何谓大孝”,“如何行孝”及孟子“孝”思想之当代启示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7.
战国时期,孟子在三种人性论的基础上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性善论思想.他从人类性善的本源、后天的扩充及其途径方面阐述了性善论思想.性善论充分肯定了人的道德属性,为道德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提供了理论基础,并明确了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为新时期道德教育提供了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孟子与史学     
孟子与史学的关系非常密切。他对古史进行过整理以及多方面的研究工作,他重视对历史知识的运用,基于一定的诠释立场对历史进行诠释,以史论政,史论一体,构成其学说的一大特色。孟子的历史理念和史学思想在当时处于先进水平,在我国史学的创立与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作为轴心时代的两位大师:孟子与亚里士多德所代表的教师观反映出中西教育发展的差异。作为东方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的孟子注重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要求教师德才兼备,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形成尊师重道的良好氛围。而古希腊西方文化教育代表的亚里士多德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要求教师具备专精化的知识,形成自由平等的师生关系。通过他们的对比,将给我们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发展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孟子以人与禽兽之别、同类意识为理论依据,阐发了他的性善说,与此同时.他也强调了加强后天道德修养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孟子的性善说所蕴含的思想对今天的道德对建设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