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秦淮看月记     
正戊午中秋,登虎丘见月而思秦淮也。几望及望,月色如昼,逢丽姬金、王两姓,从千人中独见而月不能为之奇。时善音者,皆集金陵,子夜闻之靡靡耳。至已未是日,则余居金陵已七见圆魄,靳一而将行,秦淮人之曰:"胡曩之不思,思而去之,是将又思。"乃发慨而止。上弦以来,犹吴咋也,几及两夕而忽若失之,则人或胜于吴,非人胜而情胜也。匝青溪夹岸竞传吴音,而阁中以真情胜者,则元女之珠献彩女之箫,随其孤调皆绿云之音,其为剧,如琵琶、明珠更为奇绝,  相似文献   

2.
汾湖石记     
汾湖石者,盖得之于汾湖也。其时水落而岸高,流涸而厓出,有人曰:“湖之湄有石焉,累累然而多。遂命舟致笔,其大小圆缺,袤尺不一,其色则苍然,其状则崟然,皆可爱也。询之居旁之人,亦不知谁之所遗矣。  相似文献   

3.
禹贡梁州之地,商周蜀国之区。广汉德阳,续承一时;遂宁蓬溪,缘结双邑。天山共色,乍含溪而怀谷;水云相激,忽触石而吐珠。明月山中,绿叶萋萋之旧貌;安居河外,朱实离离之新颜。荒烟古木,翠荫囊雾,昂藏者深秀;润雨新甲,碧湍漱崖,呋丽者清幽。更何况洪福回澜,家家沐潼川之淑气;  相似文献   

4.
<正>原文:先师陈文勤公言:有一同乡,不欲著其名,平生亦无大过恶,惟事事欲利归于己,害归于人,是其本志耳。一岁,北上公车,与数友投逆旅。雨暴作,屋尽漏。初觉漏时,惟北壁数尺无渍痕。此人忽称感寒,就榻蒙被取汗。众知其诈病,而无词以移之也。雨弥甚,众坐屋内如露宿,而此人独酣卧。俄北壁颓圮,众未睡皆急奔出;此人正压其下,额破血流,一足一臂并折伤,竟舁而归。此足为有机心者戒矣。  相似文献   

5.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朝吾以行。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其焉极?楫齐扬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  相似文献   

6.
微雨淡香     
<正>四季循环,喜观雨水,在我看来,雨以"春细、夏猛、秋密、冬寒"为规律,而尤以春雨最耐欣赏。春风拂掠,雨滴飘洒,时近时远,时细时密,忽大忽小,忽缓忽疾。微雨点点,遥想当年李煜回首雨雾故国,李清照远眺烟雨梧桐,虽都是思绪满怀,又可曾细细赏雨呢?赏雨,是要沉下心的。都说光为阳,雨为阴,阴阳相交,才有和谐的自然。而我则不喜欢这个  相似文献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张养浩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游京师,献书于平章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部令史,仍荐入御史台。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也。”及为丞相掾,选授堂邑县尹。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竞居之。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  相似文献   

8.
长城雄关赋     
正自九天而瞰兮,余皆茫茫,唯我长城傲踞于寰宇之表;历万劫而闻兮,众皆渺渺,慨彼罡风长啸于史海之澜。携群峰而苍莽兮,赴万壑如奔湍;割阴阳于昏晓兮,历沧海为桑田。风雨无侵兮百代如铜如铁,雷霆难击兮千载似钢似铅。攀有阶兮上可接青冥,望无极兮遥以  相似文献   

9.
清官张养浩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游京师,献书于平章②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部令史,仍荐入御史台。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③也。”选授堂邑县尹。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首毁淫祠④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  相似文献   

10.
夫学者之欲至于圣贤,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也.不以圣贤为准的而学者,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其不为妄人者几希。此立志之最先者也。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事也。于是平居无事之  相似文献   

11.
历年来人们多把《采葛》中"如三秋兮"之"秋"与成语"一日三秋"之"秋"等同,皆训为"年",如此则"如三秋兮"与下文"如三岁兮"语意重复,与全文的层递结构相矛盾,当属误训。而或揣度孔颖达所作之疏而训"秋"为"季",句意虽通,却只是单纯从义理出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理据不足之嫌。今试从上下文语境、结构特点及古今用例等方面对此"秋"训"季"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12.
心情卷画     
有人说最不能丈量的、最不可思议的就是心情。同是六月天的阴阴晴晴,赵师秀看到“黄梅时节家家雨”,曾纡觉得“梅子黄时日日晴”,戴复古则称“熟梅天气半晴阴”。———不知是心情播云撒雨,还是云雨笼罩心情。也有人说,有一种美好,是以心情等待心情;有一种快乐,是以心情发现心情。生活赐予你美好的快乐的感受,也会以痛苦和寂寞的滋味来告诉你该对生命如何去珍惜和享受。其实心情是自己营造的。不是有成语“自得其乐”、“自我陶醉”吗?正如烦恼多是自寻、忧愁皆为心生一样,快乐是自己体会的。那动的和不动的人生之景,有时会让你灿笑成花、泪垂成瀑、惆怅似雾、欢歌如风。于是,出现了一幅幅多彩的心情卷画。  相似文献   

13.
<正> 山中兮何游,登彼山兮乐夫高。弃吾马以取步,降吾车兮足两履。石当道兮行旁,木碍上兮下俯。曾蹈险之非艰,聊凭高兮下顾。何所视之乃牛,而独见之如鼠!彼侏侏者出其下兮,曾其身之非伛。“吁嗟徂兮”,离娄之死则已古,不较其为短长兮,何独计其高下。 山高兮崔嵬,山中之路兮,百折而千  相似文献   

14.
珍珑     
古有善弈者,居山林中,生平于战,未尝败绩。世人疑为神也,诣之者甚番。然其居无定所,人寻而不得,皆郁郁而返。脾性怪异,不喜人众,好冷清,一入棋,则物我皆忘。年过半百,不欲默默无闻于后世,遂穷毕生心血,布一残局,望后人破之。局  相似文献   

15.
微雨淡香     
古往今来,纵观雨水,似以"春细、夏猛、秋干、冬寒"为规律循序渐进。"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春风拂掠,雨滴飘洒,时近时远,时细时密,忽大忽小,忽缓忽急。微雨点点,遥想当年李煜回首雨雾故国,李清照远眺烟雨梧桐,虽都是思绪满怀,又可曾细细品雨呢?赏雨,是要沉静下心的。都说光为阳,雨为阴,阴阳相交,才有和谐的自然。我不喜欢"阴"这个字,总感觉有些不吉利。  相似文献   

16.
昔我住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采筱》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大风起兮云飞扬。 —刘邦《大风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曹操《短歌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岂不催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祯《赠从弟,腾云如烟涌,密雨如散丝。 —张协《杂诗》余破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度世南《咏弹》…  相似文献   

17.
〔原文〕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游京师,献书于平章②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部令史,仍荐入御史台。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也。”及为丞相掾,选授堂邑县尹。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首毁淫祠③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  相似文献   

18.
<正> 阅读《离骚》,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每一自然句的倒数第三字(不含“兮”字)往往是一个虚词。这些虚词有的表示一定的语法关系,有的则仅仅是起一种辅助音节的作用。如: ①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 ②女媭之蝉嫒兮,申申其詈予。 ③老冉冉其将至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相似文献   

19.
秋思,是中国文坛古老的主题之一。自屈原在《离骚》中发出“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嗟叹起,秋思情绪便在诗人的作品中萦绕不去。几千年来。诗人对这一主题滋生出的无数感慨。使秋恩这一主题凝聚着思索自然之秋和人生之秋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20.
夫蕉者,叶大而虚,承雨有声。雨之疾徐、疏密,响应不忒。然蕉曷尝有声,声假雨也。雨不集,则蕉亦默默静植;蕉不虚,雨亦不能使为之声:蕉雨固相能也。蕉静也,雨动也,动静戛摩而成声,声与耳又相能相入也。迨若匝匝、剥剥滂滂,索索淅淅、床床浪浪,如僧讽堂,如渔鸣榔,如珠倾,如马骧,得而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