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先提出“开卷有益”的人是谁?原来是宋太宗赵巨义。他平由勤理政事,备武修文,做过一些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事。太平兴国年间,文臣李昉按照宋太宗的旨意,根据1690种古籍,史料编录了一部巨著《太平蝙类》。篇幅长达一千卷(古时将书稿贴成长篇,卷着存放,等到读时才开卷),内容归为五十五门,是一部有价值的参考书。宋太宗对这部书很感兴趣,规定自己每天都要抽出时间来读三卷,决心一年读完。所以这部书后来就称做《太平御览》(“御览”即皇帝阅览)。宋代王辟之在《渑水燕谈》中说:“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阕(通缺),暇  相似文献   

2.
曾有一段时间粗制滥造的书刊充斥某些地方的街头,武侠、言情小说摆满书摊。有些人抓到什么就读什么,人家劝他们要有选择地读,他们却漫不经心地说:“‘开卷有益’嘛。”言下之意,读书何须选择!开卷真的都有益吗?读书就无须选择吗?“开卷有益”这话是宋太宗针对自己读《太平御览》说的。《太平御览》是他为了从历代治乱盛衰中吸取长治久安之策,下令臣子用近7年的时间编写出来的。全书引用历代书籍1690种,围绕着巩固宋王朝统治的目的作了严格的取舍。《太平御览》的内容可以说是经过选择又选择的,宋太宗读它当然“开卷有益”了。由此可见,说“…  相似文献   

3.
开卷有益     
宋太宗(即赵光义)统一全国后,立志弘扬传统文化,下令整理各种古籍。同时又重视各种古代文化资料的收集整理。在太平兴国年间,他下令编纂《太平广记》等类书,从而为保存和发扬我国的文化遗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有一部叫《太平御览》的书,引用的十之七八的内容现在已经无法看到了。所以,又可以说这部书是北宋以前文化知识的总汇。这部书原名《太平编览》。编成后,宋太宗对它非常重视,规定自己每天看三卷,一年后全部看完。因而改名为《太平御览》,意思是太平兴国年间皇宋太宗的政事非常繁忙,经常因处理其他事情而未能按计划阅读这部书,于…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个勉励人读书的典故。 典故出宋代王辟之《渑(mian)水燕谈录·卷六·文儒》,说宋太宗虽然日理万机,却每天都坚持读三卷《太平御览》。《太平御览》为宋带的类书,原名《太平编类》,因太宗皇帝曾经通读而改名。即使因事耽搁了,日后也总要抽空补上。他曾说,只要读书就会有所收获,这实在不算是一件辛苦的事。陶渊明也有"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的句子,意思与"开卷有益"相近。后世多用宋太宗典。如李蕊《兵镜》卷四:"开卷有益,在乎用心。"鲁迅《小说旧闻钞·三保太监西洋记》:"开卷有益,信夫。"或作"展卷有益",如吴乔《围炉诗话》:"展卷终是有益,而应酬简易,此为捷径。"  相似文献   

5.
物以稀为贵。但是书究竟不是普通的货物。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经验的宝藏,所以尽管如今满坑满谷的部是书,但书的价值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价廉未必货色差,畅销未必内容好。书的价值在于其内容的精到。宋太宗每天读《太平御览》等书二卷,漏了一天则以后追补,他说:开卷有益,朕不以为荣也。这是开卷有益  相似文献   

6.
“开卷有益”是说读书总有好处。作为劝读的佳话 ,它确实给人以不少的激励。不过 ,若没有什么条件限制的话 ,此语未免欠妥。因为在更为广阔的书海之中 ,“开卷”未必尽“有益”。其实 ,从出处看 ,“开卷有益”一语是有条件限制的。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六云 :“太宗日阅《御览》三卷 ,因事有阙 ,暇日追补之 ,尝曰 :‘开卷有益 ,朕不以为劳也。’”宋太宗的“开卷”有极强的针对性 :一是读可读之书。《御览》是什么 ?是皇帝读的专为皇帝编的书 ,是文臣史官选择的一定时代的民族文化、社会文明的精华。是“好”书 ,才“开”而“有益”。二是…  相似文献   

7.
“开卷有益”是勉人勤读的一条名言。据辞书所释,“开卷有益”的意思是打开书本就有好处。王(?)之《渑水燕谈录》卷六中指出:“太宗(宋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  相似文献   

8.
《太平御览》是北宋年间官修的一部大类书,始编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三月十七日,完成于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十二月十九日。初名《太平总类》(一说初名《太平编类》),后来因最终定稿前夕,宋太宗命令每天进呈三卷以供“乙夜之览”,所以改为现名。 类书的编纂起源于三国时代,魏文帝曹丕令儒臣王象等编纂的《皇览》是中国类书之祖。此后,类书的编纂日益盛行,南北朝时期编写的《华林遍略》、《修文殿御览》,隋朝编写的《北堂书抄》,唐朝编写的《艺文类聚》、《文思博要》、《初学记》等,都是这种体例的著名书籍。在宋版《太平御览》中,载有《国朝会要》一节,其中说:“帝阅前代类书,门目纷杂,失其伦次,遂诏修此书。以前代《修文御览》、《艺文类聚》、《文思博要》及诸书参详条次,分定门目。”由此看来,前代类书存在分类不妥等缺陷,不便利用,遂导致了《太平御览》的编纂。另外,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为发展文化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也是该书编写活动能够开展起来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宋太祖暴亡 ,给后世留下了“烛影斧声”这一千古疑案。其弟赵光义 (宋太宗 )在“烛影斧声”之后继位。六年后 (即太平兴国六年 ) ,宋太宗又首次在朝廷中正式公布了“金匮之盟” ,内容为 :太祖之母昭宪杜太后生前曾嘱咐太祖死后将帝位传给其弟光义(其实“金匮之盟”内容还另待商榷 )。其具体过程《长编》卷 2 2根据《太宗实录》和《三朝国史》记载为 :赵普主动提出“金匮之盟”一事 ,太宗根据其线索在宫中发现了金匮 ,并将其中誓书公布 ,赵普亦随之恢复相位。对于这个“金匮之盟”的真实性 ,史学界大都持否定态度 ,尤其是在张荫麟先生提出其…  相似文献   

10.
《太平御览》是宋朝李昉、扈蒙等十四人奉敕修撰的一部大类书。从太平兴国二年(公元九七七年)开始,用了六年多时间,至太平兴国八年(公元九八三年)成书,共一千卷,初名《太平总类》。宋太宗日览三卷,一年全部看完,下诏改题今名。亦省称《御览》。《太平御览》以《修文殿御览》、《艺文类聚》、《文思博要》三部类书为蓝本,广采经史子集等图书达一千六百九十种,  相似文献   

11.
开卷有学问     
提及开卷,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开卷有益”。这一成语源于北宋王辟之史料笔记《渑水燕谈录》卷六:宋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尝日:“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相似文献   

12.
古人论教育     
开卷有益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六:“(宋)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阙,暇日追朴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打开书一读就有好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题目有三层含义 :开卷有益 ;开卷考试有益 ;开“卷”教学有益。开卷有益 ,谓读书有好处 ,这是不争之辞。它出自宋朝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六 :“太宗日阅《御览》三卷 ,因事有阙 ,暇日追补之。尝曰 :‘开卷有益 ,朕不以为劳也’。”宋太宗读书读出了味道。如今的初中学生正是读书的年龄 ,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读书学习 ,但他们甚以为劳。因为 ,他们有补不尽的课 ,背不完的书。而这一切 ,都是为了应付初三毕业九科闭卷考试。近 4 0本教科书的单词、范文、概念、原理、年代、地名等等需要他们倒背如流。2 0 0 0年 6月 ,教育部就中小学考试…  相似文献   

14.
所谓”开卷”,就是指打开书来读,也就是措读书或者看书,“开卷有益”众所周知。是不是一开卷就都有益呢?我想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开卷是否都有益?取决于一个“卷”字。如果是好卷自然受益匪浅,如果是坏卷那就说不定了。所以,我们要做到“开卷有益”就必须有选择性地读。刘向说过这样一句话:“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一本好书,让人读了受益终生。好的书籍给人巨大的力量。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就是因为阅读了上千种好书籍,才写出了《资本论》;因为读了张海迪的《轮椅上的梦》,而让我们知  相似文献   

15.
古人云:开卷有益。在我,不过是为了好玩而读书。因为我的好奇心太强,不管看到什么书都想翻一翻,但一本《初中生之友》却让我开  相似文献   

16.
聂崇岐先生的《重印太平御览前言》(中华书局1960年)有云:“《太平御览》引书……有为今本所无的。南宋洪迈已注意到这一点,他在《容斋三笔》卷一和《四笔》卷一,曾分别提到《太平御览》引的《史记》或《战国策》‘多今本所无’。”今按:“多今本所无”五字仅见《容斋四笔》卷一的“战国策”条。而《容斋三笔》卷一“上元张灯”条原文为:“上元张灯,《太平御览》所载《史记·乐书》曰:‘汉家祀太一,以昏时祠到明。’今人正月望日夜游观灯,是其遗事,而今《史记》无此文。”不检《容斋三笔》此条,或以为其原有“多今本所无”五字。另外,《太平…  相似文献   

17.
第二章要学好《广韵》刘说:《广韵》这部书我们听说过,但未见过,我们有些同事连《广韵》这书名都未听说过呢? 我说:《广韵》这部书是今天研究古音韵最重要的一部书,也是今天中国还保存的两部最古的韵书之一。(一部是唐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它的前身是唐韵(唐孙愐编)切韵(隋陆法言等编),切韵地位最高,它是隋统一中国后(第一次大统一是秦。秦始皇根据需要搞“书同文”,把六国地方文字统一为秦小篆。丞相李斯编一部统一字书叫《仓颉篇》就编出了《切韵》,作为统一的字音书。目的在使全国读书人在字音上有统一标准的读音;考试写诗赋要押同一韵的字。但切韵后来亡失了,唐韵也亡失了,因  相似文献   

18.
胡慧玲 《云南教育》2007,(10S):29-30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 一、《论语》激趣,揭题质疑 1.激趣揭题:大家看。老师手中的这本书——《论语》,它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赵普就曾经依靠《论语》连续担任了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匡义的宰相,有大臣对宋太宗说,赵普是山东老学究,不学无术。只读《论语》这部书,当宰相不适合。宋太宗不相信。后来,宋太宗和赵普闲聊,  相似文献   

19.
《我们爱老师》(第一册)一课要理解的词有“辛勤”、“关心”等。课堂上老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词: (为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课前教师可带学生到公园参观。) 师:“辛勤”是什么意思? 生:“辛”就是辛苦。 师:那么“勤”呢?  相似文献   

20.
《最大的“书”》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小品文,语言生动活泼。它以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和川川的对话为主线,向小读者描绘了“书”中的字、画以及“书”的作用。前不久参加教研活动,笔者听到了《最大的“书”》的两个不同教学案例。[案例1]师:岩石是最大的书,那是一本怎样的书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看小朋友们读懂了什么知识。生:我读懂了岩石是一层一层的,我们的书是一页一页的,很像。师:你读得真认真,而且读懂了岩石的形状像书。(板书“形状”)其他小朋友还读懂了什么知识啊?生:我读懂了岩石跟我们的书一样都有图画。师:有些什么画啊?生:岩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