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部希望媒体不要炒作高考 教育部近日致函各新闻单位,希望媒体不要对高考进行炒作,要淡化高考宣传,特别是不要作各种考前的跟踪报道、考试的气氛渲染、考后的试卷分析以及出版各种形式的高考专刊、特刊。  教育部在给各新闻单位《关于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宣传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的信函中提出,今年对考试现场情况的报道应以不影响考生正常答卷为前提;在全部科目的考试未结束前,不得在报刊、网络等媒体公布各科试题及答案。要确保高考答卷评阅、录取等工作场所的良好秩序,遵守有关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管理规定,未经许可…  相似文献   

2.
调查与排行     
《青年记者》2013,(19):23
读者眼里的高考报道是怎样的?本刊调查显示:8成多的参与调查者关注媒体上的高考报道,他们认为今年高考报道的一大优点是不再炒作"高考状元"了,不足是模式化、无新意、过度关注高考成绩、过分注重受众的猎奇心理、报道的成功案例太功利等。盘点6月的传媒,优异策划是《新民周刊》的《老大知道你是谁——"棱镜门"全揭秘》,  相似文献   

3.
核心阅读:高考的时间已由炎热的7月调整至相对凉爽的6月初,但是媒体对高考的关注度并没有冷却下来,反而一浪高过一浪。通过媒体的议程设置,高考也成了人们在6月里最关注的大事之一。作者对今年一些媒体的高考报道作了客观的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比较多的媒体对高考报道有明显的过热现象,带来了一定的社会负面影响。但与此同时,不少媒体开始以冷静、理智的态度对待高考现象,一些报道受到了考生、家长及学校的欢迎。面对每年一次的高考报道,媒体应该如何把握?作者把今年的高考报道概括为三种“声音”,并试就这一问题作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良知的缺失     
在嘉禾、电白高考舞弊曝光案中,我对传媒在事件中 充当的角色和行为表示怀疑。 在媒体的介入下,高考舞弊案有了结果:首当其冲的是电白、嘉禾210多名考生被取消高考资格。报道是轰动性的。这是因为传媒在掌握一定事实的情况下,不事先通报有关部门,从而获得了独家新闻。 但是有些疑问让人无法安心:高考前出于正义的举报者要的难道是轰动性的报道,而不是希望借助媒体的力量阻止丑恶的发生,从而赢得一个公正、平等的竞争?被取消高考资格者,难道都是开始就想作弊,而不是“环境”的受害者?在知情的情况下,原本完全可以终止的错误…  相似文献   

5.
“状元”是每年高考结束后,媒体都要重点报道的热门话题。虽然。有关部门一再要求不要炒作高考“状元”,但媒体、学校、商家却个个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6.
徐迅 《新闻三昧》2004,(10):52-53
前不久,一起争执多年的作权争议在北京和解,双方当事人经反复谈判达成了一致。就在即将签署《谅解备忘录》时一方当事人说,有一家媒体听说了双方的争执,准备采访并报道。这让本已心平气和的另一方顿生疑虑:如果媒体对双方曾经存在的争执大加炒作,已经谈好的和解方案还能正常履行吗?  相似文献   

7.
《新闻前哨》2006,(8):63-63
据《人民网》近日报道: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副主任汪永清最近表示,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中有关对媒体的处罚规定只有在违反规定擅自发布不实信息或报道虚假情况,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下才适用,这不会影响新闻媒体正常报道有关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8.
高考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也是媒体关注的热点。然而,综观近几年的高考新闻,人们不难发现:在一些媒体的高考报道中,频频出现失误现象,有的甚至出现了相当严重的问题。新闻工作者应该遵循的真实、准确、客观、公正等原则,屡屡被践踏,媒体工作者专业素养缺失的现象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9.
王田田 《军事记者》2002,(11):45-47
一、媒体炒作的冷与热每年的高考,都是全国考生、家长的头等大事。往往还未进入7月,考生和家长便如临大敌,而大大小小的媒体却如过节一般,早早搭起戏台,唱起了名目繁多的“高考经济”大戏,什么保健品、高考房、高考套餐、高考状员出高招、考前预测、考后分析,你方唱罢我登场。不知怎的,今年媒体格外沉得住气,进了7月,也没见擦出多少火药味来。实在令人心里纳闷,媒体都忙着炒什么去啦?一日到网上溜达,见到一则消息,才恍然大悟。上面说,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已呼吁各媒体“决不炒作高考”,因为“高考是中国一年一度的教育工作,为…  相似文献   

10.
时尚人物     
不记得是哪位高人说过,如今是个炒作的时代,只要有人的地方,就少不了炒作。股票要炒作,媒体要炒作,明星也需要炒作,一时间炒得天昏地暗风云变色,其中犹以娱乐圈最为火爆。 前几日,媒体便报道周迅与李亚鹏假戏真做,双双坠入情网,众人正在狐疑之际,又有报道说周迅已经收下了李亚鹏的订婚戒指。一时间,叫好声欢呼声祝福声不绝于耳。孰料,又有媒体站出来说,李亚鹏的哥哥亲口辟谣,绝没有什么订婚戒指!这是,围观众人已是晕头转向:这“靖哥哥”跟“蓉儿”到底有事没事啊?那定情戒指莫非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相似文献   

11.
对同一新闻事件,不同的媒体根据自己的市场定位、目标读群、编辑方针,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报道,发出不同的声音,本是正常之举,这恰恰反映了舆论的成熟,也使公众可以从多角度认识同一怪现象:媒体之间为了争夺广告客户,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对同一事件尤其是对特定广告客户相关的事件,拿到钱的就说好,没拿着钱的就曝光。在这里、媒体不再是理智、冷静、客观地发出声音,而是被“资本”的力量所左右甚至操纵。前不久,某市几家媒体对同一起事件的报道持截然不同的观点,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关注,也引发了笔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2.
文化娱乐类报道 ,已经成为当前媒体竞争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试结合近期文化娱乐热点报道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 ,就文化热点新闻的采写与媒体的价值导向这一问题 ,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以就教于新闻界同行。明星炒作与文化趣味导向机制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以及东南亚和我国的台港地区 ,报纸上的文化娱乐新闻 ,尤其是影视娱乐版的内容大多是明星绯闻之类的东西。明星为了提高其身价和作品的卖价需要媒体的报道 ,而媒体为了发行量、收视率也需要明星的炒作 ,这两者构成了一种互为作用又相互依存的关系。应当承认 ,媒体的明星炒作为影视业、唱片业的…  相似文献   

13.
在每一年的数百万的高考考生中,除了考上的一部分学生外,对许多没考上普通高校的学生和家长来说,都可以说是一种刺激或煎熬。高考之后怎么走,是他们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 我们看到,对高考,社会和媒体往往是一种时效性的关注,而这占数百万考生近一半的高考落榜生,往往在各普通高校招生的热况与考上学生的喜庆的相形之下,显得有些黯然。有的学生虽然高考之前就知道考上的希望不大,但一到了这个关头,也不免有很深的失落感。这些无论是分数相差不大还是相差很大的高考落榜生,往往在舆论视角之外,寻找着各自的出路。 其实,接受高等…  相似文献   

14.
周峰 《军事记者》2012,(11):37-38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持续提高以及全球化、网络化不断深入,世界舆论对中国的关注程度空前加大。在一些媒体客观报道中国事务的同时。也有一些西方媒体有意无意地对中国事务进行负面解读。其中有些媒体更是拿中国媒体刊登的某些内容做文章,或者歪曲.或者断章取义,等等。因此,如何避免被外媒尤其是西方媒体负面解读、炒作,就成了中国媒体在进行相关报道时需要注意和把握的问题。 西方媒体对中国的负面视角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5.
这几年,教育问题日益成为各类媒体报道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一年一度的高考尤其成为教育报道中的重中之重。关注高考无疑也就是关注百姓生活当中的一件大事,而高考又是年年都有,也正因如此,做好高考报道就成了记们做好教育报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2004:中国广播电视创新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底,电视界的一条消息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号称我国第一个深夜性节目的“面罩”被广电总局叫停,这个节目是为2005年制作的,但是它在2004年底的炒作却导致了失败,虽然这种炒作可能并非该节目策划人的本意,而从媒体对此事的披露过程看,这仍然像是一种谨慎的炒作。  相似文献   

17.
最近几年,“炒作”是经济领域出现最频繁的词汇之一,也是新闻媒体,特别是经济类新闻特别喜欢报道的重点。前几天,一家中央级媒体在节目中报道,现在市场上开始炒作宜兴壶,一把去年几百元买的宜兴壶,现在已经炒到几十万。记者同时把镜头切换到一个买有大量宜兴壶的炒家的家中,该炒家兴奋地向记者介绍,这把壶是多少钱买的,现在升值了多少,那把壶是哪位名家的,现在已经升值了多少倍,谁出了多少价他都没卖。整条新闻给人们的印象是,现在是炒作宜兴壶的黄金时候,炒作宜兴壶可以发大财。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正处于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之间的一个过渡时期,特殊的年龄阶段使他们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群体之一.一方面他们的知识逐渐丰富、发育逐步成熟,但另一方面他们的心理还不够成熟,对问题的认识还不全面,容易误入歧途甚至形成暴力犯罪.近几年来,频频有校园暴力的视频在网络上流传,不少新闻媒体在对这类事件进行报道的时候,为了吸引公众眼球,大肆炒作.可是具体的,媒体暴力炒作是如何影响青少年,他们对媒体暴力炒作的看法以及是否受媒体暴力炒作影响等问题,还是不确定.因此,通过专门对媒体炒作以及青少年暴力等有关问题展开调查,深究媒体炒作的原因以及对青少年的危害,了解新闻媒体工作人员以及周围同学对青少年暴力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一起争执多年的著作权争议在北京和解,双方当事人经反复谈判达成了一致。就在即将签署《谅解备忘录》时一方当事人说,有一家媒体听说了双方的争执,准备采访并报道。这让本已心平气和的另一方顿生疑虑:如果媒体对双方曾经存在的争执大加炒作,已经谈好的和解方案还能正常履行吗?这使我想到了案件报道自律规则中的一条: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意思自治”说的由来及含义  相似文献   

20.
娱乐报道的低俗化倾向,在“娱记”圈子里由来已久。这次一些媒体对发生在云南昆明的“美女盛”盛宴的炒作,更把娱乐报道低俗化倾向的“疮疤”推到了聚光灯下。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自省和反思。尽管“病灶”在少数媒体身上,但大家都有必要跟着举一反三,认真思考怎么负起媒体应有的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