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一听说体育课因故不能上,同学们很不高兴;如果语文课不能上,则喜形于色.这不能责怪学生,因为不是他们不愿意学语文,而是语文课没有引起他们的兴趣.不感兴趣的事大人也不愿意做,何况孩子!但是每门学科都有引人入胜的东西,我们的任务是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发挥教师的创造精神,把语文课上得生动些、活泼些,引起同学们的兴趣,让他们高高兴兴地上语文课.……  相似文献   

2.
现在的学生,上了九年的语文课,很多同学还是没有自主阅读的能力,分析语言的能力,有的同学甚至连写一篇简单的记叙文也是错别字百出,语病百出。作为语文教师,真的怀疑这么多节语文课他们听进去了多少?真的在思考语文课的效率到底有多少?笔者认为语文课的效率低关键在于教师没有以生为本,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学生与课堂没有实现零距离。  相似文献   

3.
新课改下,语文课堂要追寻真实的教学。真实的语文课应力求自然;真实的语文课应坚守语言;真实的语文课应重视诵读。只有追求真实的课堂,才能培养真实的学生。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学语文教学存在两种现象:一类学生自入学以来。接受十二年的系统语文教育。到毕业了.却仍然没有学会读书——既没有自学的兴趣。也没有读书的方向。更没有读书的方法和审美意识;另一类学生功课优秀。走上好的工作岗位,但他们一生的人文功课,很有可能就是中学时代那几本教科书.此后与文学和文化名著绝缘。这样的中学语文课是否有失职之嫌?  相似文献   

5.
案例背景在我校校级优质课评比中,刘炯炯老师执教的高一语文课《胡同文化》上得很不错,用PPT做的课件也很有效。笔者是评委之一,也是刘老师执教班级的信息技术教师。听课时我想到:若把这节课的内容作为信息技术课网页教学素材,利用学生刚刚学过这一课文的优势,让学生为课文制作  相似文献   

6.
我们既反对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又反对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那末语文课究竟应该上成什么课?很简单,语文课应该上成语文课。人人都知道语文课是个工具课,可是在教学实践中,语文课的工具性质却往往被人们忘掉了。语文课不是自始至终引导学生学语、学文,而似乎是为了其他。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当前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倾向,很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7.
前几天听到一个学生请假时这么说:“我听不听语文课无所谓,就是一个学期不听语文课也没多少损失!”笔者听后感到很悲哀,难道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就这样形同虚设?这样没有效果了吗?虽然这一学生所言并不代表全部学生看法,说的或许也夸张了些,但笔者觉得无效语文课堂的确是普遍存在的。  相似文献   

8.
谈谈语文课的意境教学北京市轻工职工大学蔡诚训语文课的学不只是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在语文课的教材中,尤其是大学语文课的教材中,集中地、丰富地表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优秀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教师要尽可能多的把...  相似文献   

9.
陈庆珏 《教师》2013,(12):31
语文课就是语文课,不是作秀课。语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进一步学会品评、鉴赏,吸收、传承、创造精髓文化,学会沟通表达。任何教学形式都不能偏离这个核心,否则就是"伪语文"。坚守语文真实,把语文课上得朴实、扎实和厚实,当是我们语文老师不变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葛琴 《考试周刊》2010,(57):44-44
一、真实朴素是语文课的基石很多人喜欢把课堂说得很神秘,要营造课堂氛围,要体现教学艺术,要这样要那样,到最后,什么都想到了,就是忘记了真实。如那天我听一堂评优课,上课的是一位青年教师,教学最后一个环节是叫学生写字,老师巡视。这是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一个环节。我知道到这时候,课已经结束了。虽然老师还在巡视,但只是做做样子而已,我也已经把听课笔记合上了。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师最头痛的问题莫过于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对语文课感到没有新鲜感、索然寡味.而语文老师一般都认为这一切都应归咎于应试教育,确实,应试教育难逃其咎,但把所有的问题都强加给应试教育,那也不公平.“如果我们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上下一些功夫,作一些改革,语文课也可以成为学生感兴趣的课程.我认为语文教学生活化,贴近现实生活,充满生活气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 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是十分精辟的见解.只要把语文课堂教学变成课堂生…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课。不应硬给课文加码,加重任务,拔高要求,也不应脱离学生实际,求全、求多;不应把教学环节设计得过于复杂;也不应让课件充斥课堂,喧宾夺主。不要因为语文的综合性强,把什么都"综合"进来;也不要因为语文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多,就什么都"结合"起来,结果反而淡化、削弱了语文本体。有些语文课,尤其是公开课,容量太大,节奏太快,课件太多,教师连珠炮式地讲话,手忙脚乱地演示;学生急匆匆地对答,扫描式地观看,没有回旋余地,没有咀嚼回味的时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语文的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语言作为一种工具,能将工具性和人文性完整统一,这是最基本的特点。目前,小学语文课上并没有把最基本的特点很好地体现出来。要从根本上找到教育突破途径,在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心灵应该是律动的,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们向往的,才能让同学们沉浸在学习语文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学生语文成绩很好,也写得一手好文章,可是他们中大多数不太喜欢语文课,因此上课也是漫不经心的;另外一些学生很认真,语文课上老师说的每句话,板书的每个字,他们都会记录下来,可是语文成绩却不尽如人意。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结局,一经调查才发现,奥妙原来很简单,前者爱看书,而后者却把看书当成了任务,努力完成,体味不到其中的任何乐趣。  相似文献   

15.
尽管提高每堂课的教学质量非常重要,但对一堂课好与坏的关注,并不能换来学科教学效率的提高,也不可能换来学生多学科学习效率的提高。在同一学科中,教师要关注如何把系统化学科知识拆成单一知识点来教,更要关注如何帮助学生把单一的知识点串成系统化的学科知识;在不同学科间,教师不仅要关注如何把自己的学科教好,更要关注不同学生在不同学科间的切换与整合。只有如此,才能换来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它没有语文课情到深处,浑然天成;没有音乐、美术课有形有色,五彩纷呈。数学课逻辑性强,层层推证,演绎的是抽丝剥茧的真实,要使数学课上得生动,吸引人,充分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台能力,确实不容易。  相似文献   

17.
新语文课标认为语文属于人文科学,它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本性。如果以全面塑造学生人格为教育己任,语文课则是不可或缺的人文教育。在我们民族历史长河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文学都给人以希望和勇气,使人们的精神和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保证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从而营构特殊的人文语境,促进人们人格的高扬与文化品质的发展。一个没有文学的民族和社会是不可思议的,而没有语文的教育则必然是一种不健全的教育。语文课肩负着培养学生文化品质的使命。为此,语文课利用三种课型,培养学生的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18.
季林林 《作文》2023,(40):29-30
<正>在初中语文课上,怎样有效地把古诗词教给学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所以,古诗词的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对深厚的人文意蕴的理解密切相关。学习古诗词既可以让同学们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可以让学生接受优良的文化熏陶,正确地做人做事,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9.
犤一犦批阅学生随笔,我读到这样一段文字:“老师,您不要生气,我总觉得最近语文课上得沉闷了些,总想睡觉。《记念刘和珍君》有必要上那么多节课?我们很多同学远没有您那样喜欢鲁迅,也难达到您理解的深度。虽说语文课上您也让我们畅所欲言,可您不觉得那离我们太遥远了吗?与其让我们对那些遥远的事件发表意见,倒不如把时间放在一些更有价值的事情上,望老师考虑。”说实话,读了这段话,我很有些悲哀,也有些埋怨,但我不能不思考:我们的语文课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了没有?然而,这些问题却往往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相似文献   

20.
莫云 《教师》2012,(15)
一、大学语文不能忽视工具性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应具备两种功能:一是提升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二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就目前大学语文课程在各类高等院校开设情况来看,教师大多比较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弱化了工具性的训练。大学语文课时较少,和专业课没有什么联系,学生也没有什么压力,大多数教师把大学语文课变成纯文学欣赏课。因为大学语文课要求比较“软性”,语文的工具性特点固然没有体现出来,人文性特点在短短的30-40课时之后也缺乏有说服力的效果,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