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关于档案形成,我国档案学界至今认识不一。归档不是档案形成的标志,档案形成时间指的是文件(档案前身)形成时间,并不是指归档时间,档案形成者也不是归档者;档案形成指的是文件(档案前身)的形成,只有文件(档案前身)的形成而没有档案的形成。文件(档案前身)形成并成为历史记录之后,将有价值的保存起来就是档案。文件(档案前身)形成之后只存在何时将其称为档案的问题,并不存在档案形成的问题。我国新《档案法》中关于档案形成的表述值得推敲。  相似文献   

2.
在民族文化百花园中,浩如烟海的各种门类的档案独具特色。仅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各类档案馆,就藏有档案500余万卷(册、盘),上自元代,下至公元2000年,涉及历史档案、民国档案、革命历史档案、伪政权档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档案五大部分。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档案又包括文书档案、科技档案、财会档案、声像档案、名人档案、实物档案、字画档案七大门类。  相似文献   

3.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重点与热点。其中档案网站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档案馆对外宣传与提供利用的窗口与途径。档案馆通过档案网站快速及时提供档案信息服务。并了解档案用户需求,把握档案利用的规律,提高档案工作质量,增强社会利用档案意识。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档案载体发生了重要变化,形成了传统纸质载体与特殊载体档案(含机械录音、胶片、光盘等)多元化的档案新“家族”。 特殊载体档案的种类,特别是记录的内容非常丰富、其数量急剧上升,已成为当代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载体档案的涌现,既丰富了档案门类,也丰富了档案的信息内容。因此,认真研究各种载体档案的特点,对其加强保管,已成为档案保管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杨青 《兰台内外》2023,(15):14-16
档案开放鉴定是档案部门的一项重要业务,也是新时代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档案信息“供需耦合”为视角,探讨了档案信息“供需耦合”与档案开放鉴定二者之间的联系,分析了档案信息“供需耦合”视角下档案开放鉴定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档案信息“供需耦合”,做好档案部门档案开放鉴定的对策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档案信息内容的传达必须依靠档案信息符号,而档案信息符号又必须依附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才能形成凝聚档案信息的实体,人类文明的传递实质上是各类档案信息内容的传递,因此档案载体扮演了传递人类文明的物质承担者,无论是古代的甲骨文,还是今天的数字文本,均是如此。研究档案保护思想,必然围绕档案载体展开;档案载体的进化,又左右着档案保护思想的历史转变。现今的档案载体更加复杂,进化的趋势多变,我们所尊崇的档案保护思想是否也必然随之发生变革呢?笔者本文正是试图以载体进化为背景,来阐述档案保护思想的变迁,并呼吁现代档案保护思想的诞生。  相似文献   

7.
档案工作机构是一个集合概念,是档案行政管理机构、保护机构、科研机构、档案学术团体等的统称。档案保护机构作为档案工作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档案实体的安全保管。各国档案保护工作机构由于各种原因,有明显差异。本文试就中美两国档案保护机构的异同点进行比较研究,旨在帮助我国档案工作者全面了解美国档案保管、保护工作情况,并从中借鉴有益经验,更好地发展我国的档案事业。  相似文献   

8.
关于"科技档案更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巍 《山西档案》2007,(4):38-39
科技档案是档案的一大门类,同其他档案特别是同一般政务档案相比较,在许多方面呈现出比较突出的特点,科技档案的现实性特点便是其中之一。研究和分析这些特点,对于把握科技档案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实现对科技档案的科学管理和对科技档案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具有理论指导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韩宏良 《航空档案》2004,(10):66-67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档案已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纸质档案,电子档案、档案数字化、档案信息网络化延伸了传统档案的内涵,也是档案事业发展的新方向。在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制定的“十五”《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为了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和档案事业发展的要求,需要把档案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总格局,以档案网络建设为基础,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扩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目标,加快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的进程,促进档案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0.
档案的整理,就是使档案具有一定的顺序。档案进入档案馆后.处于无序分散的状况,档案工作将档案材料进行有序整理,使之系统化,它是档案工作的基础。人们保存档案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档案,若档案不进行整理和分类,任意存放于库房,查找起来会很费时费力,因此档案的整理工作也是档案利用工作的前提。由此可见,坚持什么样的整理原则,对于整个档案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档案观念的开放与档案工作者社会参与意识的增强,关于档案、记忆与认同的研究不断深入,档案在身份认同中的价值得以确认和凸显。本文阐释了族群档案的身份认同价值,并以《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为对象,分析它如何利用族群档案建构身份认同,为族群档案的开发利用提供借鉴与参考,以促进族群档案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发挥档案的文化与身份认同价值,提高档案部门的公众认可度。  相似文献   

12.
周凤羽 《兰台内外》2023,(12):17-20
当今时代,档案信息化向纵深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带来了档案管理的大变革,各单位在推进档案信息化过程中,积极构建档案数据库和档案信息共享平台。在加强数码照片档案的分类规范管理时亦可建立数据库,打破旧有界限,实现数码照片档案的一体化管理。如此,一方面,突破了旧有数码照片档案的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对数码照片档案的分类管理、命名及撰写文字说明,提升数码照片档案管理质量,为后续档案的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一、档案法规调控内容的局限性 任何法规都有其特定的调控内容和对象。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实现档案管理行政职能时,与被管理的一方必然形成某种关系,这就是档案法规调控的对象,即档案关系,它通过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档案事业内部档案事务进行的管理和档案行政机关对社会档案事务进行的管理过程得以体现。完善的档案法,是档案法规调控的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目的的前提条件。但档案法规所提供的作为人们档案行为标准的规则,不可能完全满足对档案关系进行法规调控的需要,或说档案法规现有的内容与档案法规调整的需要之间总是存在着某种距离。档案法之所系本为档案事业环境、档案事业发展规律的确切反映。,可是,我们也应认识到,从1979年7月至1987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起草工作近10年,参加起草的人员先后数十名,参加讨论的人员有几百名,共修改20多稿”但无论是《档案法》的参加起草还是参加讨论,对档案事业环境、档案事业发展规律及度的把握,终归受所处时代档案意识、档案理论及方法的限制。因此,面对档案事业环境和档案事业发展规律,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认识缺陷甚至是错误,这就决定了档案法规所载不能满足档案工作实际调控需要的必然存在。所以才有了1996年7月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诞生。可谓档案法规的调控始于诞生之际就决定了它的先天不足。因此,纵使已有的档案法规的作用被发挥到何等的淋漓尽致,也不可能完全满足档案事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4.
陈清婵 《兰台内外》2023,(24):40-42
高校档案工作是学校发展基础性工程之一。为实现好高校档案服务学校管理、教学、科研等功能,档案要有质量保证。为确保高校档案的规范性、完整性,档案进馆是重要环节。本文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档案工作的重要性,结合安顺学院档案工作实际,梳理档案进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做好高校档案进馆工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我国数字化政务档案馆建设进程不断提升,各级档案馆、机关单位和企业都在大力开发数字化政务档案资源,如对红色档案的分析挖掘。开发数字化政务档案资源不能局限于传统档案简单电子化,而应同时注意挖掘档案所包含的知识内容及各档案间的知识关联。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通过文献分析数字档案服务缺陷,汇总当前档案服务工作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数字化政务档案知识图谱框架流程,形成以流程图的形式展示,将多种类型的数字档案文本转化成计算机可以理解的数据,提高计算机智能化识别水平,达到整合资源,开发档案的内在价值,以服务于当前的政务工作,提高档案服务的整体地位。  相似文献   

16.
《新上海档案》2005,(11):29-30
吴广平在《中国档案))2005年第10期上撰文认为,地方档案管理“条块分割”的现象致使地方综合档案馆档案来源范围越来越窄,档案实体和信息条块分割,无法使社会共享档案信息。文章提出,要确立档案“属地管理”的原则。在我国的档案工作基本理论中,“馆藏档案”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档案馆档案的数量、种类和馆藏结构,是多年来衡量一个档案馆整体水平的重要指标。但是“馆藏档案”的概念,仅仅局限于档案馆对已进馆档案的分析统计,不能体现一个地方属于国家档案资源的整体状况,在对属地档案的整体考量上,存在局限性和不确定性,不利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当地档案资源的总体把握。  相似文献   

17.
张菊兰在2005年第1期《档案学通讯》上撰文认为,档案的根本价值在于档案的利用。从档案利用对象的发展变化看,档案利用经历了两次革命。从古代的特权利用走向现代的限制利用,是档案利用的第一次革命。档案利用的第一次革命使得现代档案利用的概念与理论体系得以创立。从限制利用向自由利用过渡,是档案利用的第二次革命,也是当前的档案利用形态。第二次革命必然要求理论的重构,这表现为:对档案概念的重新界定,对档案所有权的重新认定,从而带来档案价值的重新阐释。  相似文献   

18.
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档案的开发利用,可以说是为了档案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提高档案的经济效益从宏观上说,主要的途径是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在一定条件下,档案的效益与利用率成正比。然而,开发利用档案的利用率,同时能够持久地保持它,并非“利用”这一个工作环节所能胜任的,而是涉及到档案工作系统的整个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9.
谈档案保管过程中的保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档案部门承担着国家档案资源建设和提供档案资源利用服务的职能,要履行好这两大职能,就必须先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提供利用服务的工作,它们当中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做好档案保管中的保密工作,却是重中之重。档案的保管,指根据档案的成分和制成材料,所采取的存放和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和减少档案的人力或自然损坏的工作。档案保管得好,就为整个档案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在此,笔就档案保管中的保密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梁健 《兰台内外》2023,(12):39-41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新时代档案干部人才队伍现代化建设要着眼于现代化档案干部人才队伍需求类型,立足档案干部人才队伍现状,结合档案干部人才培育特点,从明确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目标、优化档案人才队伍培养路径、搭建档案人才队伍培养平台、评估档案人才队伍培养效果等途径推动新时代档案干部人才队伍现代化建设,为新时代档案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