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永良  李剑 《视听纵横》2008,(3):109-110
笔者在基层从事新闻工作多年,浏览报纸、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已经成了习惯。在品味新闻的同时,发现有的新闻报道经常出现不应有的差错和失误,犹如骨梗在喉,不吐不快。  相似文献   

2.
黄红莉 《新闻知识》2004,(11):60-60,59
市场经济催生了报业市场。在报业市场中,党报面临的是双重挑战:一方面党的“喉舌”本色不能变,如何提高党报的报道艺术,使党报更加适应新时期的读者口味,成了党报的一大难题;另一方面党报也必须接受市场竞争的考验。  相似文献   

3.
十年改革,地市县与地市县之间、特别是省与省之间接壤地区的变化最为明显;冲破行政区划的束缚,互相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的联系得到恢复和加强,横向经济联合蓬勃发展,省与省之间毗邻地区组织起来的经济协作区已达41个。同这个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相适应,改变按块块(行政区划)和条条(部门、系统)报道的习惯做法,采写涉及两边或数边的“边区新闻”,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摆到了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闻报道理论和实践的不断丰富,注重抓细节,更加形象、生动地报道新闻事件,已成为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共识,并因此而提升了新闻报道的水平,受到了广大受众的欢迎,催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新闻报道作品。然而,在各新闻媒体、记者费尽心思、绞尽脑汁抓新闻事件的细节的同时,一些所谓的细节,不仅没有对新闻事件起有效的烘托作  相似文献   

5.
程涛 《今传媒》2009,(7):57-58
时政新闻是十分重要而又具有较大信息量的一种新闻类别,但总在市民的重视和认同上一直存在问题.究其原因,除了媒体的取向、记者的作风等因素外,从认识和技术层面讲,媒体和记者观察新闻、表现新闻的角度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十年改革,地市县与地市县之间,特别是省与省之间接壤地区的变化最为明显;冲破行政区划的束缚,互相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的联系得到恢复和加强,横向经济联合蓬勃发展,省与省之间毗邻地区组织起来的经济协作区已达41个。同这个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相适应,改变按块块(行政区划)和条条(部门,系统)报道的习惯做法,采写涉及两边或数边的“边区新闻”,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摆到了  相似文献   

7.
一个平常的日子,一个平常的中年男人,来到公交站头,站头上站了不少人。过了一会儿,天色忽暗,黑云压城,要等的车还没来,豆大的雨点便落了下来。为什么站头上不可以设个雨棚呢?下雨可以挡雨,晴天能够遮阳。过了不久,《钱江晚报》便推出了在公交车站设立雨棚的连续报道,报道力度大,社会反响更大。 这是一个典型的“人文关怀”的新闻报道案例。  相似文献   

8.
新闻报道工作是我党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部队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个单位新闻报道工作好不好,有许多原因,但领导重视与否,是其中重要的一条。首先,作为一级领导,一定要认清抓报道工作的重要性。我党领导同志历来十分重视新闻报道工作。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于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他为此倾注了相当大的精力,亲手审改过许多重要的新闻稿件,亲自撰写、发表过许多著名的社论和评论文章。邓小平同志对报纸宣传工…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传播的多样化,要求新闻工作者写作要不断求新求变。抓好时间新、思想新、事实新、手法语言新。四新成为新闻时新性的重要体现,也成为做好新闻报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如果把一个完整的新闻报道拆解开来,我们会发现,无论多么宏大多么深刻的报道都是由一个个细节串接组合而成的,无论多么深邃多么高屋建瓴的主题都是由细节来具体展现的。细节可以称之为新闻报道中最基本的元素,细节也是决定报道成败的关键所在。把握好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的真实细  相似文献   

11.
穆虹 《声屏世界》2012,(4):14-14
作为双鱼座的我,经常被人们评价是个浪漫的人,我其实并不赞同。但不管怎样,这种评价总让我反思,什么是浪漫?人们为什么要浪漫?回想年轻的时候,天赋甚少,之所以成绩不错,那是因为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的结果,虽然最后比大多数人的结果都好,但整个过程一点都不浪漫。  相似文献   

12.
长平 《青年记者》2007,(1):69-69
又到了年束,媒体都要进行年终盘点,我们的刊物也不例外。2006年最显的特点是话题和争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14.
翻开现在的许多报刊,可以发现一个特点:就是在大量的新闻报道中看到的人物讲话,大多经过记者的加工整理,与人物原本活泼的口语相去颇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原因也许是多种的,但其中主要的是长期以来许多记者对新闻报道的口语缺乏认识,忽视了这一有力的报道手段。有些人一提起口语,就联想到过去一些所谓的“豪言壮语”以及那些充满记者腔的“排比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口语,绝不是那种“假、大、空”的语言,它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自然流露出来的真话。的确,在过去曾经有过很长一段时间,新闻报道语言同新闻摄影的姿态一样,存在着摆布的痕  相似文献   

15.
翻开现在的许多报刊,可以发现一个特点:就是在大量的新闻报道中看到的人物讲话,大多经过记者的加工整理,与人物原本活泼的口语相去颇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原因也许是多种的,但其中主要的是长期以来许多记者对新闻报道的口语缺乏认识,忽视了这一有力的报道手段。有些人一提起口语,就联想到过去一些所谓的“豪言壮语”以及那些充满记者腔的“排比句”。  相似文献   

16.
用“传媒制度”一词来替代普遍使用的“传媒体制”这个概念.具有更为深切的现实意义。“传媒体制”太过于关注制度系统中与政治因素相关的层面.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其他同样重要的东西.只有跳出狭义的体制改革的分析框架.才能从整体意义上的制度创新的视野来关注中国传媒的制度运行、制度安排和制度变迁.相关领域的研究才能取得新的突破.我所理解的传媒制度是指:一种关于传媒领域的博弈规则.是传媒运行过程中各种规则的集合.  相似文献   

17.
在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的过程中,政府的首要责任是对公共图书馆事业做出正确的价值定位.政府应该认识到: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是保证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是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基本方式,是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内容,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参考文献11.  相似文献   

18.
一、重而紧迫的政治要求 所谓改革,无非是价值目标的重组与转型。它既是某些过时了的旧有因素逐渐萎缩和消亡的过程,同时也是某些具有成长型的新生因素引入和壮大的过程。对于现阶段我国的传媒业而言,这一具有成长型的新生因素  相似文献   

19.
<正>报业为什么要转型?是为了赚钱?是为了报社的繁荣发展?是为了报社员工的生计?还是为了坚守国家的舆论阵地?报业转型只有首先解决目的和诉求的问题,才会做出正确的判断,看清正确的方向,选择正确的道路。对于不同身份的人,处于不同角色与地位的人,对于报业转型的诉求和目的都是不同的。对于报社员工来说,报业转型,  相似文献   

20.
越来越多的评论家,把一部分人的小说创作,称为“私小说”。这个定义,无非是把那些读不懂的小说、个人渲泄的小说归结在一个范畴里,提醒读者们可以关注它也可以不必去关注它。直话直说,在当今这个五光十色的社会里,读不读小说已经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但是写不写小说,对于我来说却十二分地重要。从我打算写小说的那一天开始。我就遭遇了无休无止的忙碌和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