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的图书室─—摘自《书的梦─—名家品书散文精选》作者:林语堂我在《人间世》杂志曾登载过姚颖女士一篇布置书房的文章,凑巧与我的意见相同。如果我也发表过一篇同题的文章,或是曾经遇见过她,那我一定会诬她有抄袭我的意见的嫌疑。因此我在她的文章末尾,写了一篇长...  相似文献   

2.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一年又过去了,仿佛刚刚写过欢迎六届新学员的稿子,现在又要写送别即将结业的六届学员的稿子了。在人生的旅途上,一年的确是很短暂的。但是,我相信,只要认真学习的学员,一定会对过去的一年不感到失望。翻阅一下剪报本,采访笔记本,以及读书心得笔记等等,是会看到自己已经取得的令人欣喜的成果的。有许多学员经过努力,终于使自己多年的梦想实现了:自己的手搞变成了报纸上印出的文章,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也有更多的学员,是从对新闻工作一无所知的状况,逐步达到了掌握写一篇新闻基本要领的水平,为自己进入这…  相似文献   

3.
我在少年的时代曾编织过许多成名成家之梦,并为圆梦而不倦地上下求索,可至今却一个也没有实现。被人称为。著名的青年影视艺术批评家、报告文学作家、新闻传播学者”,只能说是妄得虚名,其实难副。作为编辑,我编发过不少充溢时代气息的新思维、新观念的学术文章;作为批评家,我写过不少颇有影响的文章,却实在是卑之无甚高见。聊堪自慰的是没有欺世和盗名。  相似文献   

4.
卖唱     
在博客上被人点名接龙,回答“你的白日梦是什么”。从众多家常的白日梦中筛选,我最后写“开minicooper去卖唱自己的歌”。字不多,但是个贪心的梦:一要物质高度丰富,二要弹唱功夫过硬,三是自己写歌。  相似文献   

5.
我一直在用自己的笔往人的内心深处走。这种试图使得我近6年的记者生涯过得很苦很累,直至今日,在写作上仍达不到那种一挥而就的境界。其实,自己的笔不走进人的心里,那么写的新闻也断然入不了人的眼里。这方面,新闻界的许多前辈已经做过卓有成效的探索,而我只是在6年前才意识到。1986年,我圆了做记者的梦。离开了充满图书芬芳  相似文献   

6.
我一直在用自己的笔往人的内心深处走。这种试图使得我近6年的记者生涯过得很苦很累,直至今日,在写作上仍达不到那种一挥而就的境界。其实,自己的笔不走进人的心里,那么写的新闻电断然入不了人的眼里。这方面。新闻界的许多前辈已经做过卓有成效的探索,而我只是在6年前才意识到。 1986年,我圆了做记者的梦。离开了充满图书芬芳气息的报社图书馆,进入人民日报记者部,成了一名驻地记者。然而,从当记者的第一天起,一个痛苦的现实就摆在我面前:适应。在此之前,我写过诗歌、小说、散文,还有就是日记。这种写作,养成我体味人的心态的思维方式和随意性很强的行文习惯。使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写不出东西,尤其是写不出消息。每篇新闻稿  相似文献   

7.
书缘     
曾经做过一个梦,自己站在一大堆书前,摊主对我说:“随便挑,不用钱。”我兴奋地抱了一大堆自己梦寐以求的书。谁知正乐时,梦却醒了。看着自己紧攥的手,感受着心里的余乐,我有些遗憾,梦要是真的就好了。幼儿园时,妈妈教学,每次外出回来都给我带回一大堆小人书;而每次我都会兴趣浓厚地翻着,尽管我只认识很少的字。自打那时起,我便爱上了书,并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小学的时候,我迷上了童话书,把它当成了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可是却又不那么容易得到。因为妈妈认为童话书很无聊,轻易不给我买。初中生活丰富多彩,我又“看不起”…  相似文献   

8.
小何同志: 你来信说,你对写批评报道很打怵,特别是揭露和批评了那些尚未被处理的案件,常常惹来许多麻烦,使自己很伤脑筋。这几年,我写批评报道也遇到过这种状况。不过,我觉得只要我们从主观上积极而又慎重地对待它,是能够把批评报道搞好的。这里,我就自己在采写批评报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几点体会——其实是教训,我把它归纳为“六戒”,也就是在  相似文献   

9.
沈津 《图书馆杂志》2006,25(1):74-75
去年的今夜,我在为即将交给出版社的《顾廷龙年谱》写序,而现在我又在为我自己的集子写序了。我的心情仍然是那么不平静,因为在前几天,我还在为我的另外二本书写序。写序实在是一件苦差事,它和写别的文章不一样,但因为是自己的书,又不得不写,而且还得抓紧写。  相似文献   

10.
从1995年开始我给《中国食品报》写稿,至今已7个年头,发的稿子总计在150篇左右。我在中国食品报上发表的稿件大多是在报社领导和一些编辑、记者的指导、帮助下写出来的,我很感谢他们,因为在此以前,我从未写过有关餐饮和食品的稿件。如果说我近几年在西安、陕西乃至全国报刊上写了不少有关餐饮和食品的文章,那完全是中国食品报把我带上路的,这话不是谦虚,而是事实。这里我谈一点粗浅的体会:一、多看报。比如,要想给《中国食品报》投稿,就要先了解中国食品报,多看中国食品报,记者是怎么写的,别的通讯员是怎么写的,看中…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记者、编辑,我曾经把宣传各个行业各个岗位的优秀人物作为自己站在新闻战线前哨的神圣职责。在我撰写的近百篇人物报道中,有30余篇获各类奖,其中也摸索出一些写好优秀人物的规律。 一是写科技岗位上的人物要把握契机,抢时间、抓速度、求深度。我写过大量活跃在不同岗位上的优秀人物,就岗位来说,以科技经济岗位上的最多。就上述一点的体会是由我当年特定的岗位环境决定的。1982年至1986年间我在上海解放日报驻京记者站工作。作为上海市委机关报虽然主要宣传上海本地的新闻,但该报也很注重全国性…  相似文献   

12.
学其短     
新序《学其短》几年前在《新闻出版报》上登过二十多回,序言中说过:“学其短,是学把文章写得短。写得短当然不等于写得好,但即使写不好,也宁可写短些,彼此省时省事,功德无量。”我自己便写不好文章,但我总是努力(!)写得短些,虽然稿费单上数位也短,庶可免王婆婆裹脚布之讥焉。老同学硕良兄要我把《新闻出版报》上的专栏续开起来。体例还是照旧,即只选一百字以内的文章,而且必须是独立成篇的。文体则希望能多种多样,尤其是希望多选些纯文学以外的文章。我相信,大多数写字的人(writer)和我一样,是愿意亲近文字却未必想高攀文学的。学其短,是建议大家来学古人写的短文,千万不要以为我妄想推销续在后面的狗尾。这些只是以自己外孙女为对象的幼稚的课草,不足供写作大家一晒。(我的四个外孙女,现在还有两  相似文献   

13.
“在校样上他改了很多,英文的摘要都是他自己写的。他很谦虚,在编辑修改过的地方,他特别在旁边写上‘感谢’”。  相似文献   

14.
和众多的读者一样,我也很喜欢读报纸上刊登的短新闻,可是,轮到自己采写新闻报道时,想把文章写短些,怎么也控制不住,原因是虽说想写短新闻,一拿笔又总想  相似文献   

15.
正视失败     
一个人无论干什么工作,往往都不是一挥而就的。假如把这些不顺叫做失败,那么如何正确对待失败,则是关系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的关键问题。从事新闻报道工作更是如此。我初接触报道工作,是从去年10月份担任报道员开始的。刚开始劲头很足,连续几个月来夜以继日地写了100多篇稿子,不仅没有一个字变成铅字,人却整整瘦了10多斤,原以为写“本报讯”很容易的我,面对案头上那高高的一课没发表过的底稿,心中泄劲了。尽管政治处主任邱殿武和曹东亚干事不断给我添油加劲,但我还是认为自己不是爬格子的料。夜深人静之时,我冷静下来一想:人生…  相似文献   

16.
大学毕业,我一直从事编辑工作。闲余之时,常静下心来写诗写散文写小说写评论写报告文学,投给报刊杂志,其收获其欣喜自不必说。但要细细回顾创作的经历,新闻这种素常被人认为只是新闻记者的专利的体裁,也占重要的席位,给我的文学创作帮了很大的忙,使我受益不浅。 初中三年级,我就给《语文报》、《中学生学习报》写稿。课余,兴之所至,激情澎湃,我便洋洋洒洒一大篇,匆匆草草投入邮筒。结果,大都泥牛入海。经过这么几次折腾,不免灰心。有时候,我把自己的作品同报刊上的文章作比较,觉得自己的文章并不差多少。于是,又信心骤增,重新操笔。但直到毕业,也未有一篇成为铅字。 到了高中,我对文学的兴味更浓,而且愈来愈烈。有一次,我将一篇习作让一位很有权威的语文老师看了,等他赞美一番。他却说我的文章是胡编乱造,没有真情  相似文献   

17.
爸爸     
许久以来,略知我家世的好多朋友总对我说:“你应该写一写你的爸爸。他们从各种渠道知道我爸爸杜子孚(有时也写为子甫)是位抗日烈士,曾做过地委书记,牺牲在战场上,很悲壮,特别是二零零二年爸爸牺牲六十周年的时候,我有一种冲动;要写点什么纪念他,在自己心中,在家人心中,为爸爸建一座碑。  相似文献   

18.
甘做摄影苦行僧《宜宾日报》曾朗长大以后干什么?儿时我做过很多梦,但却从未想过要当记者,因为记者的形象在我心中是那样的神圣和高不可攀。还记得我的第一张被报纸采用的照片,照片虽然拍得较好,但我始终没有勇气投出,是我的父亲帮我写好文字说明后寄出的。父亲在县...  相似文献   

19.
克里西公式     
有一次,我的一个学生和我闲谈,说她听人说我发表过一些文章,非常羡慕。她也很爱写作,并有一次投稿的经历,但结果是收到退稿信一封,很是灰心丧气,从此再也无心写作投稿了。我说自己是写过一些文章,但发表的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多数也是泥牛入海。希望一次成功的想法是不现实的,我想起英国小说家约翰·克里西。他年轻时投稿百发不中,收到的退稿条竟达743张之多,但是他说:“不错,我正在承受人们所不敢想象的大量失败的考验。如果我就此  相似文献   

20.
如何写活、写深、写好新闻通讯,一位资深记者在多年的写作和讲课中,总结了两句话:“把自己写进去,把别人写出来”。把自己“写进去”,就是要求作者深入到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抓取第一手材料。只有自己先感动,先进入角色,融入其中,才能够把别人生动地展示出来。这两句话,对通讯写作及其它文体的写作都有指导和借鉴作用。把自己写进去,把别人写出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经过长期的磨炼和艰苦努力才行。特别是把“我”写进去后,文章中还似乎看不到“我”(作者),那就更不容易了。因此,有人说,“一个记者如果把‘我’写得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