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乐山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旅游城市。随着乐山城市的形成和不断发展,也给后世留下了无数的文化遗产,汉代崖墓遗存、唐代的山水胜景和乐山大佛、明代嘉定古城墙和城门等就是其杰出代表。但遗憾的是部分文化遗产在近代遭到破坏和毁损。本文对国际旅游城市的标准及其乐山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基础进行了分析,认为乐山距离国际旅游城市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缺陷是城市形象不鲜明、国际知名度不高。最后分析了文化遗产在把乐山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城市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成功申遗十年来,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效益,为乐山今后的世界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奠定了基础。在乐山遗产旅游的深化发展阶段,要以整个目的地建设和发展为基础,在空间上整合资源,突破景区旅游经济模式,形成“山城一体”、“景城一体”的旅游空间新模式,提高旅游经济质量,为旅游者提供高品质旅游服务。实现乐山遗产旅游深化发展的措施主要有:(1)世界遗产周边环境的保护与利用;(2)两个世界遗产景区资源的整合;(3)整合中外文化遗产资源,打造精品旅游产品;(4)整合传统旅游要素,打造休闲旅游特色街区;(5)高度重视遗产文化交流,提升遗产资源保护和利用层次。  相似文献   

3.
校级重点实验室管理体制刍议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分析了传统体制下实验室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着重从高等教育的市场化,产业化趋势,说明实验室建设要遵循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规律,引入产业化管理模式,借鉴现代股份制企业管理体制,构建全新校级重点实验室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4.
生态农业是继传统农业,石油农业之后兴起的一种完全新型的农业.是对传统农业和石油农业的扬弃。本根据乐山农业发展的自然、经济条件差异,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将农业发展、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借鉴当前国内生态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乐山农业持续发展的若干生态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迅速发展的文化旅游对世界遗产的保护和遗产地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乐山文化旅游资源和市场特点,文章提出乐山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定位,构建乐山文化旅游的空间格局及旅游模式,提出并分析了乐山旅游产品体系及对应的市场.在乐山文化旅游发展中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有:市场需求研究;乐山历史文化名城氛围的营造;培育节庆活动,活化文化产品;文化景观区位的优化;培养高素质导游队伍等.  相似文献   

6.
我国自建国以来经历了七次大大小小的课程改革,每一次课程改革都是时前一次的深入和提高,每一次课程改革都.有新的亮点,都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正式提出"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即建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无疑是新一轮课改的一个亮点.但在新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中,如何把握好分权的尺度,是一个仍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自建国以来经历了七次大大小小的课程改革,每一次课程改革都是对前一次的深入和提高,每一次课程改革都有新的亮点,都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正式提出“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即建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无疑是新一轮课改的一个亮点。但在新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中,如何把握好分权的尺度,是一个仍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全面阐述了乐山国土的自然条件与资源条件,分析了它们对乐山可持续发展与国主开发整治的影响,据此认为乐山自然基础条件是乐山可持续发展与国土开发整治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世界各国对于维护生态环境最为有效的方式认定为自然保护地的建设。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历经多年,不断健全完善。本文对自然保护地的含义和我国的管理机制进行探讨,通过分析国内外管理机制,探讨我国自然保护地管理存在的部分区域和政府因为自身地域上的经济发展而对改革抵触及保护地管理机构人员不足、缺乏专业经验等问题。且在法制建设方面、科学划分事权方面、整合交叉重叠方面等,总结以往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部分建议,以求更好地建设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0.
乐山市中区“五城区式”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山市中区中心城区人口已达30万,但距60-100万人口的规划目标差距尚大,原有规划发展思路及方案,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发展的需要。文章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运用地理环境分析、文献资料等方法,研究提出了"五城区式"空间布局发展思路及方案,希望能尽快、尽好地实现规划目标,推动乐山市中区生态城市建设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世界自然遗产以其高品位的资源景观吸引着众多旅游者,但旅游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如生态、环境等危害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加大了遗产地的管理难度,同时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研究主要集中在遗产地旅游规划与开发、遗产管理与可持续发展、遗产价值及功能、遗产保护与利用、遗产管理体制、遗产管理法律等方面。在分析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应加强遗产旅游与保护之间的互动发展模式研究,同时还需关注对世界自然遗产特殊地质地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世界遗产与民族国家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遗产"是人们对工业时代生态破坏、传统文化失落等问题进行反思的结果。"世界遗产"的提出和遗产事业的发展也是人们追求人类认同的一个基本表征。然而,"世界遗产"必须具备"普遍价值"的言说,所表达的只是人类认同的一个愿景。确定缔约国地位,完成申遗的过程以及对遗产进行保护等与世界遗产紧密相关的各种事项,都明确肯定了民族国家是"世界遗产"的实质性拥有者。多民族国家中的少数民族文化以所在国国家文化的名义进入"世界遗产"名录,从根本上说就是将多元民族文化融和到民族国家的文化符号之中的结果,从而具有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统一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旅游地质问题是旅游学与地质学交叉渗透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是探讨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发掘旅游地质资源的价值,进而寻求利用与保护途径的重要学术问题与方法问题。地质环境是世界自然遗产存在与发展的重要基础,遗产旅游是当前自然遗产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形式,旅游地质资源是全球绝大多数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主体旅游资源。从旅游学和地质学交叉的角度进行研究,有助于从根本上推动世界自然遗产的战略性保护,并为旅游地质学的建立及其在世界遗产保护中运用拓展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4.
乐山市的自然灾害与减灾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乐山市自然环境特点入手,分析乐山市自然灾害具有灾种多,频率高,叠加强,损失大等特点,提出了乐山市减轻自然灾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研究旅游业发展定位、城市形象定位、城市理念是形成和保持旅游地竞争优势的客观要求。章针对乐山旅游业的实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乐山城墙分为内外两道,是在明清时修缮完成的,目的是防水患、周边少为九民族的骚扰和人民扳抗。乐山内外墙墙的拆除是从1928年开始的,主要拆除了交通要道、规划地段先前 利于近代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也有利于增强与外部世界物联系及形成市民近代意识。  相似文献   

17.
大学科学管理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制度管理,制度管理常常表现的刚性有余而柔性不足。文化管理则表现出是一种柔性管理,与制度管理相比,文化管理更具有人性化,可以促进老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当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应该将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两者结合,形成统一的整体,达到"刚柔并济",提高管理的效能。  相似文献   

18.
乐山大佛景区的国内客源市场特征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客源市场问卷调查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从游客的空间结构特征、时间结构特征、旅游动机与重游率以及社会经济特征四个方面对乐山大佛景区的国内客源市场结构进行了研究,得出一些重要的结论,为乐山大侥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客源市场规划和游客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我国乡村旅游的内涵、模式、策略和意义,提出了乐山市乡村旅游开发的策略:制定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打造乡村旅游的旅游精品、改善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创新乡村旅游的投融资机制及培育高素质的乡村旅游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20.
以是否迷信为标准来评判中国文化显得不合时宜,但涉及鬼神、驱邪、风水等民间信仰、仪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会被放到迷信的定义中加以评定。与迷信标准类似的,是文化价值判断的进步/落后、精华/糟粕二元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给"风水"这样的遗产一个"申遗"的现身机会,它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试金石"。凭借这样的案例,我们得以探测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的普适度,并且发现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文化生态、日常生活是如何纠缠于我们本以为早已消失的认识论和意识形态之争,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尚需严肃对待和仔细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