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彦昌  曲海月 《档案》2022,(11):38-42
《黑图档·咸丰朝》是咸丰朝盛京总管内务府衙门处理往来公文的副本档册,内容丰富,史料价值极高,对于研究盛京地区的旗地交易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黑图档·咸丰朝》为依据整理旗地交易档案,分析旗地交易内容包括旗地买卖档案、核实信息档案和更名钤印档案三个部分。有助于系统、完整地认识盛京地区旗地交易,以期为研究清代盛京地区的旗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盛京宫廷史丛书》之一《盛京八旗方位之谜》一书,近期由东北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著者李民民先生,在沈阳故宫博物院数十年致力于研究沈阳故宫及关外三陵等问题,从而有了《盛京八旗方位之谜》这一专著的问世。因其盛京八渡方位问题,仅见于一条二三百字的文字史料,虽多为学者所引用,然而将其史料与盛京八族方位定制加以比较,其内容与定制毫无相同之处,是为历史上谜团之一。本书共分为:1.盛京城──历史概况,其历史上后金迁都的根本原因、天命十年的突然迁都、天聪五年的增拓沈阳城、康熙始建盛京外城;2.清代八旗方位定制──定…  相似文献   

3.
清入关前后,在关内外大量圈占民,并分归皇室(设立皇庄),王公贵族(设立旗庄)和八旗兵丁经营耕种。但八旗贵胄并不认真经营,而是将土地出租或转卖民人耕种。有的家奴亦乘主人更迭和?独事故,串通民佃盗卖地产;一些官员亦乘机大肆兼并土地,造成旗地转失的案件不断发生。还有旗、民私开鱼麟红册外的“余地”出现。清廷为维护皇租官赋及旗人生计,曾多次清查。这组选自馆藏朱批奏折档案,即反映了嘉庆中叶的一次清查盛京民典旗地情况。对研究清中叶土地占有制度和租佃关系,均属有价值的史料,现予公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4.
陈力 《历史档案》2017,(4):81-91
清朝军政合一的社会组织制度——八旗制度,是一项相对开放的制度。八旗制度内部的流动,即是其中的重要表现之一。在八旗内部,有纵向的流动,如抬旗与降旗;也有横向的转换,此为换旗。八旗制度内部的旗色与旗分的调整与变化,一方面是在制度上体现出流动性,加强了上三旗与下五旗,八旗汉军、八旗蒙古与八旗满洲之间的有机联系,促进、加强了八旗整体性;另一方面,八旗的流动,形成了八旗内部的竞争机制,从而增加了八旗制度的活力与生命力,使其能够延续近三百年。从目前研究状况看,一是大多数学者仅仅涉及到抬旗、降旗与换旗的某一方面,未对此问题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二是对八旗流动缺乏整体性研究,有以点代面的倾向。有鉴于此,本文试对此问题进行较系统的梳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清朝军政合一的社会组织制度——八旗制度,是一项相对开放的制度。八旗制度内部的流动,即是其中的重要表现之一。在八旗内部,有纵向的流动,如抬旗与降旗;也有横向的转换,此为换旗。八旗制度内部的旗色与旗分的调整与变化,一方面是在制度上体现出流动性,加强了上三旗与下五旗,八旗汉军、八旗蒙古与八旗满洲之间的有机联系,促进、加强了八旗整体性;另一方面,八旗的流动,形成了八旗内部的竞争机制,从而增加了八旗制度的活力与生命力,使其能够延续近三百年。从目前研究状况看,一是大多数学者仅仅涉及到抬旗、降旗与换旗的某一方面,未对此问题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二是对八旗流动缺乏整体性研究,有以点代面的倾向。有鉴于此,本文试对此问题进行较系统的梳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顺治、康熙、雍正等朝,在留都盛京设有上三旗包衣佐领,承办皇室和宫廷事务。乾隆十七年(1752年)设立盛京总管内务府,由盛京将军兼任总管大臣,主管该地区皇室和宫廷事务,日常事务仍由上三旗包衣佐领处理。故盛京上三旗包衣佐领虽品秩不高,但职位特殊。盛京上三旗包衣佐领,清代官书及史籍或记载阙如,或语焉不详,亟待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清政府为了缓解八旗组织中兵额有定,而闲散余丁日增的矛盾,于雍正二年(1724)初,从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各旗余丁中选取家道贫寒而又可以培养造就者5120人,每月供给一定钱粮,以训练技艺,名为养育兵。雍正帝即位之后,对八旗人丁的发展状况极为关注,于雍正元年颁发一道谕旨:“自盛京初入北京时,八旗男丁共有多少人?如今又有多少人?著查奏。”因此,当年编审八旗男丁,由怡亲王允祥把八旗男丁的实际数字密奏。次年正月,雍正帝根据八旗人丁情况,发了一道谕旨:“八旗满洲、蒙古、汉军等,俱经累世效力旧奴才,因承平既久,满洲户口滋盛,余丁繁多,而丁多佐领,其护军、马甲,额设有定,是以不得披甲之闲散满洲无钱粮,至有窘迫不能养其妻子者。朕每加悯念,将如何施恩,俾得资生之处,再四筹度,并无长策。若欲  相似文献   

8.
铁达 《档案与社会》2004,(3):49-50,55
八旗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创建、太宗皇太极进一步发展完善并具有行政、军事、生产三方面职能的组织形式。八旗制度的特点是“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换句话说,也就是“以旗统族”。它又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  相似文献   

9.
朱永杰 《兰台世界》2015,(4):146-147
清代盛京地区的驻防城总计24座,是该区域八旗驻防的产物。顺治至康熙时期地区的驻防城基本建立完成,雍正时期驻防城体系完全确立;乾隆时期是盛京地区驻防城发展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10.
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蒙古的察哈尔部奉旨从辽东义州迁移到宣化,大同边外驻牧,并依照满洲八旗之制被编为左右两翼各四个旗,即著名的察哈尔八旗,今乌兰察布市除四子王旗,商都县和化德县外,其余各旗县市的辖地历史上均为  相似文献   

11.
八旗满洲 清代八旗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俗称“满洲八旗”。所属除满族成员外,满洲佐领下亦有少量蒙古、汉人,并单独编有蒙古佐领35个、半分佐领2个,鲜朝佐领6个,俄罗斯佐领、番子佐领各1个。八旗满洲的地位优于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是八旗组织的主体。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初置四旗,每旗下以300人为一牛录,设额真1人  相似文献   

12.
清定鼎北京后,将近京五百里内之民田强行圈给从龙入关八旗官兵,以为采邑养赡壮丁家口之用。随着八旗生齿日繁,兵丁贫乏日多,资生无策,清统治者又将入官地亩分给八旗耕种,立为公产,收租解部。后又允许八旗官兵认买公产房地,以为养生之计。甚而于雍正三年在固安等地实行井田制、屯田制以安置无业赤贫旗人生计。但是,由于清统治者的种种恩惠政策均遭破坏,旗人或典卖自己土地、或盗卖公产与民人。造成了旗地与民地、公产与私田等种种混乱情况和互相争控的局面,不仅危害了旗民的生计,而且威胁了清廷的赋税收入。因此,清统治者不得不对八旗典卖土地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这组从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全宗中选出的档案史料,恰恰反映了这些情况,对研究八旗的衰亡及当时的租佃关系、土地政策等,均是十分有价值的史料。  相似文献   

13.
锡伯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明末清初,锡伯族居住在嫩江和松花江流域,后来被清政府编入满洲八旗,并分迁各地,驻防屯田。目前,锡伯族历史的研究者普遍认为,有清一代锡伯族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迁移:第一次是康熙年间由嫩江和松花江流域迁到盛京和北京。第二次是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从盛京所属各地锡伯官兵内抽调一部分,迁到新疆伊犁驻  相似文献   

14.
盛京内务府建立时间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所见档案和官修文献中,确切记载盛京内务府建立时间的为嘉庆朝《大清会典事例》:“盛京内务府,顺治初年定,盛京包衣三旗设佐领三人,奏简一人掌关防。”①不过,这一记载遭到了佟永功、关嘉禄二位先生的质疑:“这是在乾隆十七年(1752年)设立盛京总管内务府之后追述其沿革时讲的,并不能说明顺治时即已设立了盛京总管内务府,而且从语义上  相似文献   

15.
清初编审八旗男丁满文档案选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为军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八旗,人们知之甚详。但是,人们对于八旗组织基本成份的八旗男丁,则了解不多,为使人们有更多的了解,特从馆藏满文档案中选译三件有关八旗男丁史料,它记载了顺康雍年间八旗男丁的数目、身份、旗籍间的关系等情况。这是研究八旗制度颇有价值的史料。  相似文献   

16.
清末吉林旗务改革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的八旗制度,作为一种独特的军政合一体制,在清王朝统治中国的200多年里,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自从进入20世纪以后,清朝统治者所面临的各种政治危机,迫使他想通过立宪改制来维新自救。于是以废除八旗制,取消满汉界限为直接目的的旗务改革,便成了当时清政府的一项重要政治措施。尽管这些最终并没有真正改变清王朝复灭的命运,但它在我国近代民族关系史上,却写下了重要的一页。东北地区特别是吉林省,乃是清政权最初的发祥地,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满洲八旗军的驻守管辖之下,八旗制度在这里产生了较为深厚的社会基础。因此,清末吉林省的旗务改革活动,不仅影响较大,涉及范围较广,而且内容复杂,在当时确实有着一定的典型性。笔者拟就所见史料将吉林省旗务改革的大致情形,概括地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7.
从房契文书看清代北京城中的旗民交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定鼎中原后,以禁止旗人与汉民之间交产为“不易之良法”,但事与愿违,随着旗民间经济交往的增多,房地交易在城市乡村同时出现。就北京内外城而言,旗民交产主要是指房屋的互相典卖,而官书记载缺略。本文主要依据所见房契文书,对房屋交产的内容以及对旗民关系的影响作一初步探讨。 一 旗买民房与民买旗房 顺治初年,清廷圈占北京内城的民房以安置“从龙入关”的八旗官兵,原有居民,除投充旗下者外,被强令迁往外城。其迁徙,直至顺治六年(1649)始告结束。 清廷在北京城强制推行旗民分居政策,除基于减少满汉民族冲突的考虑外,主要还是为了使八旗人丁起到居重驭轻,拱卫皇城的作用,并确保八旗组织在人数众多的汉族社会中的独立性。从以后情况看,这种举措确实在一段时间内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正>军督部堂是对盛京将军实虚职衔全称"钦命镇守盛京等处将军管理兵刑两部兼管奉天府府尹事务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奉天旗民地方军务兼理粮饷"的简称、尊称。"军"是指"钦命镇守盛京等处将军","督"是指"总督奉天旗民地方军务兼理粮饷","部堂"是指代清代各部院至主管官。清军入关,盛京(今沈阳)被尊崇为"陪都"、"留都",倍受清统治者重视。为保证能对其有效管理,设置的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19.
康熙朝是齐齐哈尔驻防八旗创建与调整的关键时期.达呼尔、锡伯、满洲、汉军、巴尔虎相继编入驻防八旗,历经多次调整,康熙四十五年(1706)最终形成满洲、汉军、达呼尔、巴尔虎多民族共存的驻防八旗格局.齐齐哈尔驻防机构中,军事长官级别逐渐升高,协领由每二旗一员变为每旗一员,其他属官由本民族官员管理本民族兵丁事务向满洲官员管理各...  相似文献   

20.
清代的逾岁留任是八旗军政考选中逐渐衍生出来的一种制度。即在军政考选中年龄超过65岁以上的八旗官员,需要主管将军、都统等专折奏请皇帝,请求予以留任。留任的条件包括逾岁旗员的精力、劳绩、骑射、管理旗务等方面。逾岁留任制度早期在激励八旗武官方面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后期考核流于形式,甄别裁汰武官作用减弱,加速了八旗武力的衰退,弊端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