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与自然构成了这个世界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纷繁多变又源远流长。我们所确信的人类发展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人类不断地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最初人类躲避着自然的灾难以求得生存和进化,之后他们与自然和平共处,之后他们开始试图征服自然以取得地球上的霸主地位。他们立足于大地,开始向高山进击,向天空进击,向自然的一切进击。  相似文献   

2.
《白鲸》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代表作。作品记叙了"裴廓德号"捕鲸船船长亚哈在同一条巨大凶猛的白鲸莫比·迪克搏斗中船破身亡的经历,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主题。本文分别从亚哈、白鲸和实马力三个不同主体的角度深层次探究了这一主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赫尔曼·麦尔维尔是美国后期浪漫主义小说家。1819年8月1日生于纽约,1893年9月28日卒于纽约。在世时他名气不大,病逝后也未引起世人的注意。麦尔维尔的作品多与航海有关,这与他的海上经历是分不开的。1837年至1844年,他都在海上闯荡,并且亲身参加了捕鲸船的捕鲸生活,这番经历为他的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原始素材。  相似文献   

4.
5.
苏联作家维·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是一部抒情性和哲理性都很强的长篇小说,作者将人物置于大自然背景前,通过人与自然的关系,探讨了人性善恶问题.在作品中,作者用第一人称叙述方式,借鉴现代派创作方法,情节趋向弱化,并运用象征、寓意等多种假定性艺术手段,通过"自然人"与"反自然人"的对照,表达了抑恶扬善的哲理主旨.  相似文献   

6.
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与张炜的《寻找鱼王》均关注成长主题,两者在书写主体的出走、主体的引路人及主体的成长遭遇时都有相似之处,但具体主体的出走年龄、引路人的引导方式及主体的成长结果又有着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李双梅 《海外英语》2014,(13):172-173,175
"人与自然,谁为胜者"是自古以来人类所探讨的亘古不变的话题。尽管人类生存与生活需要自然恩赐,然而,在谬误思想——人类沙文主义的影响下,人类却始终将大自然作为征服对象。生态学理论出现后,人类才开始对自然与人类关系进行重新审视。作为生态批评的代表,《白鲸》出发于人类悲剧视角,对大自然与人类属于同一矛盾体进行了揭示,人与自然并非对抗关系,因此,人类唯有保持生态平衡,增强生态意识,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受惠于自然。也就是说,在人类与自然之间,并不存在真正的胜者,两者相互依存而存在。  相似文献   

8.
含混是《白鲸》永葆魅力的主要原因。所谓含混,即作者有意识地使文本具有不确定性和迷惑性。从构成上看,梅尔维尔在意义标志和主题设置上均采用了多重选择式手法,从而使文本具有开放性。《白鲸》含混的根源是梅尔维尔伦理思想的复杂性甚至矛盾性。含混也是一种审美效果和写作方式,是梅尔维尔对文学传统有意识地继承和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黑色浪漫主义特性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麦尔维尔所创作的《白鲸》的重要特征。文章从亚哈的个人悲剧、死亡情节以及主题上的善恶冲突等分析了黑色浪漫主义的独特特性是如何在《白鲸》中体现的,表现了生与死,罪恶与黑暗等关于人性、命运、道德的重大主题。  相似文献   

10.
罗一丽 《考试周刊》2014,(10):19-19
《白鲸》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小说家赫尔曼·梅尔维尔(Herman Melville)的经典小说之一。这部小说蕴含许多象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船长亚哈、白鲸莫比狄克和捕鲸船裴廓德号的象征意义,旨在让读者对《白鲸》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含混是<白鲸>永葆魅力的主要原因.所谓含混,即作者有意识地使文本具有不确定性和迷惑性.从构成上看,梅尔维尔在意义标志和主题设置上均采用了多重选择式手法,从而使文本具有开放性.<白鲸>含混的根源是梅尔维尔伦理思想的复杂性甚至矛盾性.含混也是一种审美效果和写作方式,是梅尔维尔对文学传统有意识地继承和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白鲸》和《老人与海》同为美国文学的名著,在外在的形式和故事情节上具有很高的形似度。对比研究可以发现两书在人物性格塑造、文学流派以及时代背景和作品主旨上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大连大学学报》2021,(2):81-85
概念隐喻观揭示了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表征方式,刻意隐喻理论突破了概念隐喻观规约化相似点单向映射的瓶颈,认为两域之间是一种反常规的临时相似点的构建。两者的互补交互为隐喻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麦尔维尔的著作《白鲸》构建了"白鲸是上帝的神灵/邪恶的使者"、"船长埃哈伯是神灵的亵渎者/恶魔的驱除者"以及"批古德号及其海上航行是死亡之旅/精神之旅"的系列隐喻。从隐喻构建者和识解者的双重视角来探索白鲸及其系列隐喻的建构和识解有助于剖析作者的思想冲突,激发读者利用主体自洽能力进行作品审美创造的判断,挖掘作品的意蕴和内涵。  相似文献   

14.
白延平 《安顺学院学报》2009,11(3):29-30,37
黑色浪漫主义特性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麦尔维尔所创作的《白鲸》的重要特征。文章从亚哈的个人悲剧、死亡情节以及主题上的善恶冲突等分析了黑色浪漫主义的独特特性是如何在《白鲸》中体现的,表现了生与死,罪恶与黑暗等关于人性、命运、道德的重大主题。  相似文献   

15.
从三方面系统介绍白鲸的叙事者:叙事者以实玛利与参与者以实玛利的联系;叙事者以实玛利的不可靠性;叙事者在小说中可感知度的变化。进而揭示,麦尔维尔正是通过这种独特的叙事方式,一方面可以近距离地观察人物,讲述故事;同时游离于情节之外,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插入大量看似“偏离”的材料,从而成就了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伟大杰作。  相似文献   

16.
水,乃是万物之源,没有水,也就没有了这个世界.想到水,我们就常常想到另一个由无数滴水组成的整体--大海.今天,我欣赏了一部由法国著名作曲家德彪西创作的交响曲--<大海>.  相似文献   

17.
喜欢在下大暴雨的夜晚,把音响开得好大好大,让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在轰鸣中尽情地宣泄,在暴风骤雨中感受它的高傲与狂放。贝多芬本身就是一只骄做的雄鹰,一块倔强的岩石。他的音乐、他的才华如波涛一般在艺术的海上翻涌着,以磅礴的气势在黑夜的帷幕上撞击着,迸射出耀眼的灵感火花,谱写着不朽的绝唱。  相似文献   

18.
《白鲸》是美国文艺复兴时期一部史诗般的文学巨著和璀璨明珠,展示的是亚哈船长为复仇而捕杀白鲸,最后人鲸共亡的悲剧。悲剧是世界文学最重要的母题之一。通过纵览世界悲剧文学的特点。阐述美国悲剧文学作品的特色,可以反映出关国个人中心主义意识向帝国扩张主义意识的过渡与转变中的民族悲剧。  相似文献   

19.
《白鲸》和《老人与海》被认为是美国描写海洋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两部作品。文章通过分析小说中的海洋,得出两部作品都通过海洋反映人与自然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并暗含麦尔维尔和海明威都强调的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20.
美国的著名小说家赫曼·梅尔维尔的长篇小说代表作《白鲸》中描写了裴阔德号与白鲸惊心动魄的搏斗,最后船被白鲸打翻,被大海吞没的命运。而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书记员巴特比》则描写了一个孤独寂寞,沉默寡言,性格怪僻,最后被社会吞噬的的巴特比。两部作品在大多数人物身上都采用了静态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法,这种独树一帜的方法,使作者及其作品在文学史上获得了难以取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