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长 《中国集邮》2001,(8):19-19
195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诞生30周年,邮电部发行了“纪9”纪念邮票一套3枚,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行的第一套建党纪念邮票。与此同时,一些邮局还刻制了纪念邮戳。本人收集的这枚纪念邮戳(戳径40毫米)(见右图)盖在当时的明信片上。解放初期,为满足通信需要,邮政部门利用原“中华邮票”邮资明信片,改名《中国人民邮政明信片》并在邮资图上加盖“原印邮资作废”字样,贴上邮票使用。看了50年前的邮品,  相似文献   

2.
笔者近日拜读了刘化刚先生的“会计邮票”和“电报邮票”一文后,觉其文有误。(《集邮博览》2005年4期P12,下简称“刘文”) 其一,“刘文”依据翟宽先生编著的《中国集邮辞典》(下简称《辞典》)将工商银行北京分行曾经使用过的“结算邮费专用40分”和“结算电报费专用1.80元”两种票认定为“会计邮票”和“电报邮票”。对此,笔者不敢苟同。《辞典》下卷P41对邮票明确定义:是由邮政部门或经政府许可的邮政机构代表国家发行的具有邮资效力的有价证券,其票面由铬记、面值、主图(图案)组成。另《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 邮票、邮资信封、邮资明信片、邮资邮简等邮资赁证由国务院邮政主管部门发行,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伪造。  相似文献   

3.
1956年6月15日,邮电部计划发行一套《首都名胜》特种邮票.志号为“特15”,全套5枚,由邵柏林设计。该邮票采用雕刻版,邮票图案分别为:第1枚“颐和园”,面值4分;第2枚“北海”.面值4分;第3枚“天安门”,面值8分;第4枚“天坛”.面值8分;第5枚“太和殿”,面值8分。设计邵柏林在设计这套邮票时,考虑到天安门是北京的象征,也是新中国的象征,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第一套由邮资信封的发行始于1956年,在1956年至1965年的10年间,共发行了11个不同的品种,编号分别为1至11号。由于邮资图是利用普通邮票第9组天安门邮票的图案将面值改为8分而设  相似文献   

5.
新邮花圃     
2。。3一4百合花2005年石月5日 十二生肖金银邮票小型张一骏马吉羊 2003年1月}。日面值依次为50港元、50港元分别用22K、24K真金和99 .9%纯银压印。4一1大理百合60分4一2葡茎百合80分4一3东北百合80分4一4尖被百合2元小型张宜昌百合8元40 x30mm,20枚;小版10枚,曾孝廉、杨建昆设计;小型张140 x 95nlrn(邮票76丫54mm),王虎鸣(邮票原画曾孝廉)设计,虞平编辑,13 x 13.5度,影写版,北京邮票厂。之003一5中国古桥—拱桥 2。。3年3月29日4一1枫桥80分4一2小商桥80分4一3卢沟桥80分4一4双龙桥80分50 X30mm,16枚;小版8枚,影雕版,张鸿斌设…  相似文献   

6.
《上海集邮》2001,(1):11-11
5—1。世纪交替 60分5-2和平发展80分5—3保护自然 80分5—4科技之光 80分5—5中华复兴 2.80元邮票规格:第l、2、5图30 r×40ram 第3、4图40×30ram齿子L度数:12度 整张枚数:20枚版 别:胶版 . 设计者:张磊印刷厂:辽宁省沈阳邮电印刷厂2001_2((辛巳年》2001年1月5日2,-1祥蛇祝福80分2-2祥运普照 2.80元邮票规格:26×31ram齿孔度数:12度 整张枚数:32枚版 别:影雕版 设计者:呼振源剪纸作者:第1图自秀娥,第2图贾四贵雕刻者:呼振源 印刷厂:北京邮票厂 XK.1《新年快乐》邮资信卡 2000年1.2月1日卜1新年快乐。 国内邮资已付邮资图规格:33×33mm信…  相似文献   

7.
我国第一套美术邮资信封上所印的邮资图与普通邮票第9组相同,只是面值改为当时国内平信邮资8分,习称“普9图美术邮资信封”,此套邮资封配画精美(其中不乏当代名画家的佳作),深得使用者的喜爱。但经历了40年的风风雨雨,存世日稀;而近年以来,随  相似文献   

8.
邮简上印的邮资是该邮简邮资已付的标志,目前,我国邮界对此标志的称谓尚不一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邮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新邮件或编纂的书刊均称其为“邮票图”。台湾邮政以“邮资符志”称之,港、澳集邮界对它的称谓大多与台湾相同,但也有称之为“邮资图案”的。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中国邮票全集(邮资封片简卷)》也使用了“邮资符志”这个称谓。内地一些集邮家多次撰论证称“邮票图”有不确切之处,认为“还是称邮资图好”。目前,对这邮资已付标志称“邮票图”或“邮资图”,还是“邮资符志”仍未取得一致。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初期,因旅大地区使用关东币,1950年3月10日旅大邮电管理局发行了印有“旅大贴用”字样的天安门图普通邮票,即旅大贴用天安门图普通邮票。该邮票全套5枚,面值分别为10元、20元、35元、50元和100元,币制为关东币。由于1950年6月底,关东币已停止使用,改用东北币,故自7月1日起,旅大地区的邮资亦改为东北币,关东币面值的邮票停用,开始使用“东北贴用”邮票。所以旅大贴用天安门图普通邮票的使用时间甚短,即自1950年3月10日至同年6月30日,仅三个多月。当时的旅大邮区只包括辽东半岛南部的旅顺市、大连市、南关岭、金县、石河及邻近的长山、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所发行的加盖改值邮票,基本上都是为了适应邮资调整的需要。“改作贰角”邮票却是例外,其发行缘起,是为了节约物力、清理库存。 1942年12月,国内平信邮资由本埠8分、外埠1角6分,分别调整为2角5分和5角。挂号费亦由原来的2角6分,调为1元。自此以后,所有的1角3分、1角6分、1角7  相似文献   

11.
新邮补报     
JP75《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冬季运动会》1999年1月10日1一1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冬季运动会40分明信片邮票规格:30、4Otilni明信片规格:148x1001刀m-版别:胶版设计者:王虎鸡印刷厂:北京邮票厂售价:0.65元JP76《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五十周年》 1999年4月23日1一1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五十周年60分明信片邮票规格:30x31~.明信片规格:148 xl仪h刀m版别:胶版设计者:任国恩、龙运河原图摄影者:龙运河、王松岐印刷厂:北京印刷厂售价:0‘85元 LF礼仪邮资信封 1999年2月10日LFI恭贺新禧100分LFZ福寿延年100分LF3喜事连连540分 100分信封…  相似文献   

12.
“天安门图毛主席语录信封”(北京燕山出版社《中国邮票全集·邮资片封简卷》编为“中普封2”)全套20枚,邮电部1967年发行。信封右上角印有当时的普通平信8分邮资图案,20枚信封正面左边还分别印有20条不同的毛主席语录。该封是典型的“文革”产物,发行至今已近40年。  相似文献   

13.
今年6月28日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当年郑和访问过的马来西亚于7月21日发行一套“马中交往六百周年”纪念邮票,共4枚加1个小型张:面值30分的2枚,一枚为“郑和的宝船”;另一枚为中国明朝皇帝赐予马六甲苏丹的印玺;面值50分的为郑和与马六甲苏丹商谈贸易的场景;面值1元的是“凤嬉牡丹”图五彩瓷盘。小型张面值2元,邮资图为马六甲13-15世纪使用的2种钱币。小型张边纸图案与50分邮票的图案相同。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月25日发行《中国邮政开办集邮业务50周年》邮资片,邮资图为“50”字样,其中“0”以放大镜形式表现,放大镜下展现“1955 2005”及“中国邮政开办集邮业务50周年”字样,背景为邮票;装饰图为朱学范素描像及其为集邮业务的题词“方寸邮票知识百科集邮化丰富生活”。  相似文献   

15.
特44《菊花(第一组)》是中国第一套大型彩色花卉邮票,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邮票繁荣期发行的精品邮票之一。40多年来,这套《菊花》邮票备受中外邮人赞誉,唯是票名中“第一组”三个字,引起集邮者的疑问:“为什么发行了‘第一组’,始终未见后续的第二组、第三组?”有人撰文推测,特44一套邮票分三次发行,应是每一次发行为一组;起首发行那几枚印了“第一组”,接着发行的却因“疏忽”而没有标注,“结果就三组变成一组”……并建议再版邮票目录时据此更正。这个推测是否符合邮史实际?我们应从《菊花》邮票发行的大背景细心加以考察。直接与《菊花》邮票有关的是两大因素:一是邮票选题年度计划列入长远规划;二是邮票印刷技术的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
杨波 《上海集邮》2007,(10):40-40
最近收集到一个编号为2—1956的普9型封(图1),加贴普8的20分票,合计邮资28分,超重挂号。邮票上销“云南个旧/57.2.2.8/火车邮局(二)”繁体字日戳,戳径25mm。信封正面盖有红色挂号副戳,局名为“个旧火车站”,以及四川西充2月8日的到达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视点扫描     
国际邮资调整,寄包裹可贴用邮票据《中国集邮在线》报道,自2004年元月1日起中国邮政将对国际邮资做调整,与此同时还将出台邮资包裹允许贴用邮票的政策。自从此消息披露以后,市场上有人大量购买打折出售的面值为8元的编年邮票小型张和面值为200分  相似文献   

18.
付家煌 《集邮博览》2012,(10):45-45
笔者于1993年收到一枚贴5分邮资、用小学生作业纸页制作的“欠资”实寄封。当时20克以内平信邮资为20分,信函应欠资15分。但邮政人员在加盖的欠资戳上加盖“应收0.30元”。  相似文献   

19.
邮票代替凭证 1993年9月21日四川若尔盖寄天津挂号封,正面贴50分票,符合邮资,背面贴20分票,为附加费凭证用罄时的临时措施,为与标准邮资作区分,故贴在背面(图1)。  相似文献   

20.
本刊今年第6期40页刊出徐星瑛的《普30、31(第一组)邮票上的微缩文字和荧光油墨》一文,对邮票上微印文字作了详细介绍。列出1元票左下角印有“ZHONG GUONIAO”(中国鸟)黑色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