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水书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水书支撑着水族几千年的文字史和文明史。用水族古老文字镌刻的墓碑十分罕见,这是研究水族古代习俗不可多得的实物史料,识读水书碑文,应在基本掌握水书文字的基础上,找准视点,摸清脉络,方能抓住突破口,准确地破译其文意。  相似文献   

2.
水族是中国具有自己文字的17个少数民族之一,“水书”是水族社会传承至今的古老文字和水族典籍,一直至水族民间广泛运用,被誉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古老而神秘的水书具有宝贵的学术地位和文献价值,开发水书旅游产台客观上能够促进水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具有较大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
水书是水族的文化典籍。2005年12月,国务院批准将水书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水书内容博大精深,目前出版的水书译注,一般读者不易看懂;水书译注应当更加大众化,以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水书学术研究和传承普及发展。因此,水书译注的体例,是一个应当引起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水书是水族的文化典籍.2005年12月,国务院批准将水书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水书内容博大精深,目前出版的水书译注,一般读者不易看懂;水书译注应当更加大众化,以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水书学术研究和传承普及发展.因此,水书译注的体例,是一个应当引起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在进行水书语料库的建设时,必须根据水书的特点来确立建库原则。在真实性方面,水书样本除选取一些经过专家译注出版的经典卷本外,还要选取一些原始的,同时是水书先生手上正使用的水书作为语料库样本。在代表性方面,根据水书的特点,我们采用主题、文类、年代、使用地等四个指标作为平衡因子,并以主题内容进行语料比例的分配。  相似文献   

6.
水书文字规范标准建设与信息化是要最大限度地搜集水书文字,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种水书和相关研究成果,遵照“有见必录”的原则,组织专家对水书文字进行甄别、查重,制定《水书文字字符总集》;对选定的水书文字进行形体规范,制定《水书文字形体规范标准》和水书文字编码字符集方案。搭建高水平的水族文字信息化平台,对加强水族文字信息传输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水书"文字编码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书文字属于拼形文字。采用6种基本笔画与水书文字部件相结合的方案,对水书文字进行编码。提出了水书文字折分原则和部件形态特征近似归类,并按其归类特征与键盘符号近似实现映射。实践证明,这种方案是合理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书文化首届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月26日至29日在贵州都匀黔南民族学院行政中心隆重召开。专家学者们就水书起源、文字特点、水书的抢救、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研讨,现就会议研讨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水族丧葬忌荤习俗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书对水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是用以指导水族社会重大民俗事象的文化载体.水书典籍上有丧葬忌荤记载,水族人民通过水书及水书师对这一习俗的讲解,形成一种独特的民间习俗.  相似文献   

10.
水族现今主要居住于贵州山水秀丽的南部地区三都、荔波、独山、都匀、榕江等地,是“百越”民族历经上千年发展演变而形成的有其独特语言文字、服饰、风俗习惯的古老民族。我国少数民族中拥有自己本民族文字的为数不多,水族便是其中之一。水族的文字被称为“水书”,是一种古老的象形文字,在水族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今天流传的水书版本中约有400个单字,大概由图画文字、象形文字、借用汉字三类文字构成,从中可以了解到古老的造字方法,以及汉族与水族文化的交融。水书的内容主要用于嫁娶、建房、丧葬等重大典礼的选时择日。关于“水书”的来历…  相似文献   

11.
从语用等效翻译的实质入手,分析翻译过程中语用等效与文化信息传递之间存在的矛盾,而译者的翻译目的和态度直接影响了译者对这对矛盾的处理和翻译策略的选择。基于以上分析,对赛珍珠翻译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的目的进行了探讨,指出赛珍珠的翻译目的与其翻译策略的对应关系,从而说明历年来国内学界对赛珍珠译本批评的欠妥之处。  相似文献   

12.
"Of Marriage and Single Life"是培根散文集Essays里的第八篇。文章从语义和风格两个层面对水天同和何新的译文进行了比较评析。水天同的译文十分忠实原文,不论在内容还是风格上都紧扣原文,表现出译者深厚的中英文功底;何新的译文语言流畅易懂,但意译成分较多,个人发挥之处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论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其最高准则是目的原则,即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策略。译者的翻译策略往往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如译者的意图、文本的类型、语言的功能、文化等外部环境等等。从目的论出发,可以更好地了解译者的翻译策略,通过分析《水浒传》的两个英译本,为译本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莫友芝对水族古文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水族古文字研究已成热点。而早在清咸丰庚申年(1860)四月,莫友芝就已于《郘亭诗钞.红崖古刻歌》中提出水族古文字“初本皆从竹简过录”,“云自三代”,“核其字画,疑斯篆前最简古文”的观点。这是目前所知研究水族古文字最早的史料。  相似文献   

15.
目前水族地区所见到的最早的水书典籍是<泐金·纪日卷>.该书计有水字1472字,除去其中的重复使用字,实际只有61个不同的水字.这61个水字可分为水族独创文字和水族假借汉字为水字两大类.其第二类即水族假借汉字与汉语汉字在读音与意义上存有密切的对应关系.再从史书记裁来看,水族作为独立单一的民族最早形成于唐代.故前修时贤关于水字起源"远在秦以前"的观点其证据并不充分,水书水字的创造起源不会早于唐代.  相似文献   

16.
潘一志(1899—1997),水族,水族史学的奠基者,编纂有《荔波县志稿》(1944)、《荔波县志资料》(1954)、《水族社会历史资料稿》(1959)等,对水族古文字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保留了大量水族文字资料,在近150年水族文字研究历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中原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豫剧担当了排头兵的角色,其精品剧目多次走出国门。但由于目前豫剧剧名的翻译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这直接影响了豫剧文化的传播范围和效果。同时关于豫剧剧名翻译的研究也是一片空白。豫剧剧名可分为三大类,即人物名、事物和线索名、剧情名。对于以人物命名的豫剧剧名,其英译应以意译等归化策略为主;对于以事物、线索命名的豫剧剧名,其英译应以直译为主;对于以情节命名的豫剧剧名,其英译应以意译为主,“直译+释义”、直译为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