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目前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中的"以赛代考"方式非常适合培养实际应用能力。通过"以赛代考"课程考核模式的构建及实践,提升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为其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实现培养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高技能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转型背景下地方院校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对学生专业技术能力、专业素养与态度、创新实践能力、学业认知与规划等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分析转型背景下地方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问题给出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加强学科群建设,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构建一支‘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评价方式多元化"等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及学校定位决定了应用日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体现"专业+职业"的办学特色,以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为目标。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其中课程设置成为影响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及办学定位决定了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既要区别于以技能培养为目标的中职院校,又要区别于以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为目标的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应用日语专业的课程建设本着以职业为核心,加强专业与岗位的对接、强化应用能力,实现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4.
重在创新——构建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艺术设计专业的实验教学有别于综合性大学或工科院校的实验教学。构建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的关键,是从"实验"概念、培养目标上对实验教学要有新的认识,并依据艺术设计教育的客观规律,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引发他们自觉尝试并完成对课程方案的"无形"构建与"有形"塑造。  相似文献   

5.
为了加强应用型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弘扬校园文化,丰富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应该在专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构建一套层次鲜明、结构合理,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同时丰富"第二课堂"活动,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把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积极搭建学生课外文化活动与科技创新平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6.
《邢台学院学报》2016,(2):166-170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立足地方院校实际,根据学校办教学应用型大学,以产学研协同教育模式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战略转型,以培养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硬"技能为特色,形成了地方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与管理制度,创新了人才硬技能培养体系。一是按照地方本科院校应该本着服务地区经济的发展思路和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的教育思想,对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渗透"硬"技能进行了深入研究。二是为强化培养学生专业人才"硬"技能,体现地方院校立足地方经济的宗旨,采用以产学研教育模式为创新点制定了培养学生"硬"技能的人才培养方案。三是根据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各学科要求,在工商管理、物流管理和会计学三个专业中分别构建了多个专业"硬"技能模块。  相似文献   

7.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市场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要面向幼儿教师职业岗位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然而,保教结合意识不足,一直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最突出的问题。"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幼儿教师职业岗位的需求,努力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为学生将来就业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6,(A3):155-156
应用型本科教育重点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文章在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的基础上,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构建了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重点讨论了通过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专业实训和毕业设计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9.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探索高职院校与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联合就业是校企合作的较高形式,核心是校企双方联合构建课程体系、联合开发课程。本文通过总结湖北工业职院国家骨干校重点建设专业(群)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校企联合构建课程体系和联合开发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探索了"技术技能三段式"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人才培养的组织及专业核心课程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0.
江利华 《广西教育》2014,(11):133-134,164
针对旅游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提出发展对策:构建"专业+外语"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教学;建立多元化考评机制,完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培养和发展英语学习策略使用意识和水平,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1.
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需要强化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体系是高师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技能培养应构建以技能要素培养与训练为中心,实施两类课程联动、三个平台同构、四段各有侧重、五种机制保障的培养体系,简称为"2345"专业技能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2.
对于以教学为主的教学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是首要任务。本文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为例,从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课程结构体系的设计等方面,对财务管理专业"四证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进行了系统阐述,旨在为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存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方式等方面的不同,以自动化专业为研究载体,提出了"本专科分段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并根据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自身的教育类型与层次特征,构建了具备各自特色又相互统一的课程体系,对高等职业院校及应用型本科院校其他工科类专业的"本专科分段式"培养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课程体系建设是其核心工作。构建"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基础。该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学科教育平台课程、专业教育平台课程、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课程和实践教学平台课程构成,每个平台分设必修课程模块和选修课程模块。"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兼具系统性和灵活性,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具有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突出实践能力培养、重视创新能力培养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新建"三本"院校要加强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应该结合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情感等方面积极探索,力图在传统文科基础课程中培养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的认识,落实课程对专业能力培养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财经类院校中的工科专业毕业生往往比综合性院校的工科专业毕业生更难被社会所认可,学生自身也容易受到文科专业学习环境和方法的影响,对工科人才培养带来困惑。实践能力是工科人才培养的核心,所以提升实践能力才能解决这个困境。学校从实践能力内涵剖析入手,确立了"商科背景"—"人文素质"—"专业问题解决能力"三位一体的工科人才培养目标,设计并实践了财经类院校工科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中的十一项举措,包括目标、课程、过程、指导、师资、平台、环境、效果、方式、管理、途径。充分利用学校商科和人文环境,扬长避短,在学生受益面和满意度、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就业质量等三个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文章提出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具有特色的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实行"一主线、二素质、三平台、四结合、五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精神的重要途径和定位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科院校发展的必然选择。河北金融学院保险学专业探索校企"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新模式,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构建"能力递进,课程对接"的课程体系,以保险岗位设置为目标,建立"专业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分阶段递进式的实习实训体系等,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本科院校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本科院校要明确"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人才目标定位,调整课程结构,强化实践教学,构建育人新模式,培养具有信息时代互联网思维性的专业技术人才。本文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为例,在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必要性、如何调整及保障措施等方面探索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基于"3+1"人才培养目标和"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要求,对土木工程专业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的课程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评等改革措施。该课程教学改革,重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为同类院校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