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八七五年,清朝醇亲王奕譞的儿子载湉,继同治皇帝承嗣皇位,是为光绪皇帝。当时载湉只有三岁半,一切朝政均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 时至一八八八年(光绪十四年),载湉已经成人,到了亲政的年龄。按清制,皇帝亲政之前要举行大婚典礼。于是由慈禧指定,选立副都统桂祥之女叶赫那拉氏为皇后,长叙的两个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官报——邸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红 《出版史料》2005,(3):124-125
邸报是我国最早的报纸。“邸”是西汉时朝觐京师的官员在京的住所,后来作为地方官员驻京的办事机构,是地方和中央之间沟通信息、传播信息的联络机构。由邸吏向地方传达朝政的“报告”或“情报”,这些官方文书(“报告”或“情报”)就称为“邸报”。西汉时的邸报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官方文书发布制度,只是供地方机关长官及其幕僚阅读与了解,唐以后才逐渐成为政府的公报,由各地节度使派驻首都的进奏官负责向地方传发,它是我国官报的雏形。邸报不是一个报的专名,而是中国古代封建官报的通称,是封建王朝传知朝政和地方官员了解朝廷政情的工具。有时…  相似文献   

3.
明清内阁票拟制度的来历与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代,内外臣工向皇帝报告政务的题本和奏本,亦即通常所称的题奏本章,都要经过内阁“票拟”的制度,是当时公文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自明代永乐以后及至清代顺康年间内阁实际上逐渐高于六部、执掌朝政的具体体现之一。 所谓内阁“票拟”制度,就是指内阁有权代皇帝对内外臣工的题奏本章草拟出批复或批办  相似文献   

4.
正提起"垂帘听政",人们马上就会想起清朝的慈禧太后:在皇帝座位后面垂下一张帘子,慈禧太后坐在帘子后面,朝见百官,决定国家大事,皇帝实际上成了傀儡,而就是在这张帘子后面,慈禧太后主宰着中国的命运。"垂帘听政"其实并非是慈禧太后首创,在慈禧太后以前,早就存在"垂帘听政"的旧例。  相似文献   

5.
《全国新书目》2013,(4):71-77
《崩溃的帝国1:举步维艰》讲述了光绪十一年,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大权独揽。弱势帝王在强势太后的威逼下如履薄冰、步步妥协,而最终换来的却是大权旁落和国土沦丧。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即将亲政的光绪皇帝该怎样在慈禧太后的威压下谋求机会、中兴大清呢?  相似文献   

6.
清代起居注的纂修●夏宏图起居注是中国古代一种编年体官修记注性史籍,专门用于记载皇帝的起居言行及朝政要事。在我国,起居注的纂修历史久远,据现有史书记载,最早可上溯至周代即已开始的天子“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①制度。汉代正式出现了起居注的名称,其记...  相似文献   

7.
报纸趣谈     
唐“开元邸报”是世界上最早的报纸,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邸报是一种政府的公报,用于传达朝政的字抄本和政治情报。  相似文献   

8.
“朕生平最憎‘虚诈’二字”雍正,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他的父亲康熙,可以说是雄才大略,平定三藩,统一台湾,稳定边陲,为大一统的清王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康熙在晚年,由于“太平盛世”而滋长了政宽事省的思想,这时期他处理朝政的原则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由此,在朝野上下的官僚队伍中,虚诈、迎合、粉饰、浮夸等种种腐败之风严重泛滥,已经直接威胁着“盛世”的存亡。  相似文献   

9.
明朝中后期朝政混乱,国库空虚,军务废弛,特权阶级把持朝政,谋取私利,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政治家张居正作为改革派领袖主张革新朝政,中兴明朝,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一场涉及社会各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清代诸帝对政务信息的保密性多有重视,并从相关的制度和机构层面重重设防。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的傅瑞祥京控一案,牵涉出一个在京诸臣私派僚属于宫苑禁地探听政事的朝政失密大案。在此案中,群臣探听朝政的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清代保密制度既有框架的防弊初衷。而嘉庆帝大事化小的疲软应对之策,恰恰折射出"嘉道中衰"这一历史大势的降临。  相似文献   

11.
邹娟 《兰台世界》2014,(6):77-78
明朝中后期朝政混乱,国库空虚,军务废弛,特权阶级把持朝政,谋取私利,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政治家张居正作为改革派领袖主张革新朝政,中兴明朝,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一场涉及社会各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张黄群  孙静 《编辑学报》2019,31(3):324-327
基于“哑铃型”管理模式,本文将“把学术策划和宣传推广作为拓展性工作、把编辑加工作为基础性工作”的编辑工作模式定义为“哑铃型”编辑模式,论述“哑铃型”编辑工作模式在现阶段的重要性,介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编辑部通过制定约稿策划、宣传推广、编辑出版、学科负责及专项负责等各项制度推动编辑部开展“哑铃型”编辑工作模式的过程。总结了编辑部践行“哑铃型”编辑工作模式后在个体发展、团队建设和期刊提升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13.
《全国新书目》2023,(2):114-115
<正>北宋后期的近半个世纪是政治家们的理想与现实碰撞的时代。北宋元丰八年(1085年),年幼的哲宗即位,高太后垂帘听政,朝廷开始全面否定熙丰新政,史称“元祐更化”。高氏去世后,哲宗、徽宗两兄弟怀着继承父志的理想,走上了两条截然不同的“复兴”之路。在哲宗短暂的亲政岁月中,对熙丰条法的恢复造成了严重的新旧党争。徽宗在漫长而活跃的皇帝生涯中为了超越父兄之治新政迭出,最终却令大宋顶着虚假太平的帽子轰然倒塌……  相似文献   

14.
太平天国十分重视文风的改革。新政权建立后,在征战不已、百废待兴之际,总理朝政的干王洪仁玕,就把改革文风作为推行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此,洪秀全给予充分的肯定,认为“此策是也”。一八六一年,洪仁玕等人正式发布了改革文风的布告《戒浮文巧言谕》,“文以纪实”则是这篇谕文提出的一个主张。洪仁玕等人提出的“文以纪实”的主张,对当时流行的“不求实学,专事浮文”的腐朽文风,是一个猛烈的冲击。那时候,许多封建  相似文献   

15.
日本图书馆员专业职务制度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介绍日本图书馆员专业职务的种类、取得专业职务资格的条件、以取得资格为目标的“课程讲习”制度,阐述了图书馆员专业职务制度确立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以其巨大的渗透力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学人的灵魂。“格物”是为了“致知”,其最终目的乃是“治国平天下”,可见,定国安邦的学问在儒家看来方是最大的学问。湘南名师王船山曾把辅佐国君,造福天下苍生的“帝王之学”视为学问的最高境界,使儒家精髓得到较清楚的诠释。这事实上也是历代文人虽远离朝政,却始终“未敢忘忧  相似文献   

17.
慈禧太后(1835—1908),叶赫那拉氏,清朝咸丰皇帝的妃子,她是同治、光绪两朝的实际最高统治者,掌管中国朝政达47年之久,她是中国第一个拍照的“女皇”。  相似文献   

18.
《海南档案》2004,(1):45-45
慈禧,作为清朝同治、光绪两朝的实际统治,独揽朝政达48年。生前她挥霍无度,临死时留下遗旨:“丧葬典礼,务极隆重。”她的坟墓可以说是用黄金堆起来的。  相似文献   

19.
清朝诸帝长相如何?他们怎样生活和处理朝政?清廷各衙门如何运作?清朝皇帝圣旨、玉牒、外交国书等文书,你想一睹为快吗? 作为人生两大幸事之一的“金榜题名”的“金榜”是何等模样?清初三大疑案之一的“世宗夺嫡”,康熙皇帝到底是传位“十四子”胤祯还是传位“于四子”雍正?光绪皇帝真的是被慈禧、袁世凯亦或大太监李莲英毒死的吗? 瑾妃丑吗?珍妃美吗?慈禧凶吗?……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对早期"垂帘听政"赵威后的不讲政治的政治家史迹进行钩沉,从赵威后两次对齐使的询问和她派爱子长安君到齐国为人质这三个历史事实,来阐述她不讲政治的女性政治家风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