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今后10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要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实现“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把握好新闻宣传舆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新闻舆论是整个社会思想舆论的中心环节,把握得好可以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发挥巨大推动作用,把握不好则会起副作用,甚至起极大的破坏作用。陈云同志说,经济搞不好,会翻船;宣传出问题,也会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国家,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统一的奋斗目标,政治、经济、文化,必须协调发展。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所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物质文明是基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必须牢牢把握,毫不动摇,但是精神文明搞不好,物质文明也要受破坏,甚至社会也会变质。” 为此,新闻单位要在把经济建设的宣传报道搞得更好的同时,力求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报道方面有新突破,认识要到位,报道要升位,真正体现“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文明一起要”的思想,努力营造建设精神文明的良好舆论氛围。 回顾近两年的实践,我们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报道方面,重点抓了以下四个环节:宣传典型人物,树立学习楷模;深入一线采访,总结新鲜经验;强化舆论监督,净化社会环境;各方协调配合,造成宣传强势。  相似文献   

3.
我国政府提出了在“十一五”时期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任务。何谓新农村?新在何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目标,为我们描绘出新农村的美好前景。我们要建设的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共同发展的新农村,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中央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也为农村报道提供了更加广泛的选题范围。作为与农村最为贴近的地市州盟报,理当为新农村的建设摇旗呐喊,营造一个起好的舆论环境。[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党中央根据科学发展观,对"以工业带动农业、城镇带动乡村"的战略任务,对农村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因此,各级各部门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发挥好自身的作用。作为广电部门的我们,要充分发挥好广播电视的宣传作用。利用正确的舆论向导,正确引导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学科学、用科学",依靠科学发家致富,促进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到广播电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正确的 舆论引导 文有仁(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所长,高级编辑):什么是正确的舆论引导?江泽民同志说:“要造成有利于进一步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舆论;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舆论;有利于鼓舞和激励人们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而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舆论;有利于人民分清是非、坚持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舆论;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心情舒畅、社会政治稳定的舆论。” 我们应当以这五个“有利于”作为我们搞好新时期新闻报道的准绳,时时刻刻以它来检查我们的新闻报道。如果我们的新闻报道偏离了、甚至违背了这五个“有利于”,那就意味着我们的新闻报道脱离了正确的政治方向。  相似文献   

6.
1.把握舆论特点,做到有的放矢 把握舆论特点,首先要抓住舆论的中心。既然舆论产生于社会公众对社会问题的普遍关注性,那么现实生活中与形势发展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经济工作、政治生活、社会问题及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等就是社会舆论的中心议题。  相似文献   

7.
舆论宣传要保持常态是社会主义舆论宣传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这是舆论宣传的特殊使命所决定的.国内外环境和改革开放的大力深化和推进.要求我们要有一个稳定的大局,舆论宣传必须为此作出积极的贡献.如果我们的舆论宣传方针忽热忽冷,忽上忽下,左右摇摆,那不仅起不到凝聚人心,稳定社会,宣传鼓劲的作用,还会起到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贻害社会,给我们的事业带来危害.在这方面,我们有过沉痛的历史教训.1958年,许多报纸竞相报道农业“放卫星”,即是发“虚火”的登峰造极的实例.回顾1958年到90年代初经济报道的主调,可以发现一个发热——降温——再发热——再降温的怪圈.那时的报纸总是“对”的.既“指导”人们“发热”,又指导人们降温,报纸的真实性理所当然地遭到怀疑.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高度重视民主政治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要“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理想与现实矛盾的发展过程,不同利益与价值观的人对民主政治又有不同的理解,这些因素使民主政治的宣传成为既重要又敏感和较难把握的议题。本文从政治传播的角度进行探讨,认为党报应在协调民主政治价值观与政治现实的矛盾中主动把握民主政治舆论传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姚兰 《新闻窗》2008,(4):37-37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宣传的总任务、总要求,也是新闻宣传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新闻单位要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必须把握好度。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把握度的观念和正确的标准,二是要能通过科学的思想方法把握准度,三是要善于在新闻宣传中体现好度。这三方面,也是对新闻工作者自身素质的客观要求——政治强,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们的国家正经历一场伟大而深刻的历史变革。同这种形势相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而舆论渠道的疏通与完善则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提高新闻的开放度,对于疏通舆论渠道,改善舆论环境,形成舆论力量,推动社会改革,起着积极的作用。一尽人所知,改革的发展和深入,使我国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新闻媒体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这就要求新闻媒体营造和谐舆论环境,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服务和谐社会建设。营造和谐舆论环境、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党交给新闻媒体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新闻媒体发展壮大的紧迫现实问题。新形势下的新闻宣传工作如何坚持正确导向,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引领社会舆论?如何落实“三贴近”,坚持“三深入”,进一步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如何把握好时机、节奏、力度,加强对社会热点的有效引导?等等,这些,都需要新闻媒体深入思考,勇于探索,不断改进创新。前不久,省委宣传部在杭州召开了全省新闻单位总编台长学习研讨会,就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营造和谐舆论环境,提高舆论引导能力问题展开研讨交流。从本期起,本刊开设“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专栏,为新闻界同行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欢迎新闻从业人员、专家、学者赐稿。  相似文献   

12.
媒体引导舆论时的负荷有多重?提出这个问题绝非为媒体开脱责任。媒体引导舆论,责无旁贷。任何一个国家的新闻事业都依附于该国的经济形态与政治形态,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其责任和使命都应该而且必须适应该国的国情和形势。我国的新闻宣传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与西方国家相比,我们的显著特征就在于,我们的新闻工作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为社会的团结与稳定鼓劲,以正面宣传为主,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舆论导向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作用极端重要,  相似文献   

13.
我们这样一个十亿人口的国家,励精图治,进行全面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没有强大的新闻舆论的支持,是不可思议的。改革愈是深入,就愈需要新闻舆论的引导和支持,需要新闻工作者正确把握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深刻认识我国的国情,客观而有说服力地阐明国家的大局,民族的大局,理解自身负担的社会责任,继承和发扬我国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利用舆论的优势,引导、动员和宣传人民,使人民能理解改革,支持改革,积极投身改革,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今天的大局就是:组织动员全体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去争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胜利。我们新闻界的任务,就是要坚持基本路线,把握宣传基调,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新闻媒体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这就要求新闻媒体营造和谐舆论环境,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服务和谐社会建设。 营造和谐舆论环境、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党交给新闻媒体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新闻媒体发展壮大的紧迫现实问题。新形势下的新闻宣传工作如何坚持正确导向,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引领社会舆论?如何落实“三贴近”。坚持“三深入”,进一步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如何把握好时机、节奏、力度,加强对社会热点的有效引导?等等,这些,都需要新闻媒体深入思考,勇于探索,不断改进创新。 前不久,省委宣传部在杭州召开了全省新闻单位总编台长学习研讨会,就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营造和谐舆论环境,提高舆论引导能力问题展开研讨交流。从本期起,本刊开设“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专栏,为新闻界同行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欢迎新闻从业人员、专家、学者赐稿。  相似文献   

15.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新闻工作者的重要职责。而舆论的正确与否,关键要看新闻工作者的政治意识和政治敏锐性如何,宣传报道的“度”把握得如何。这一点,对从事政法报道的记者、编辑来说,尤为重要。一般来说,法制报道涉及的阴暗面较多,在揭露、抨击种种丑恶现象、犯罪活动时,更应该注意把握好“度”。既要把我们社会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和丑恶现象明了无误地告诉读者,引起人们的重视和警惕,又要使读者从报道中看到消除丑恶的希望,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新形势,经济建设和经济生活中有许多热点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在市场经济宣传报道中正确地把握舆论导向,精心地恰如其分地引导人们正确处理好各种热点话题,做到反映“热点”话题而不增加舆论热度,以促进经济能有序、有效、稳妥、健康地向前发展。怎样  相似文献   

17.
1989年的北京风波,留给舆论界沉重的思索。舆论导向问题的提出,标志着舆论界的反思。人们正站在历史的高度对这场风波和舆论界的作用进行冷静的分析。这将促使我们对舆论在我国社会生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地位有更加清醒的认识。一、舆论和舆论导向“舆论”这个概念,我们并不陌生。自古以来,人们都把它定义为公众的言论或众人的议论。  相似文献   

18.
<正>经济新闻是依托经济而生存,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接近受众的经济需要。满足社会的需要,是经济新闻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传播基础。一、经济新闻要发挥好其在市场经济中的引导作用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整体关系来说,我们齐齐哈尔市仍处于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历史时期,抓住两种体制转换的时代特点是搞好经济报道的重要前提,任何经济报道,要在市场经济的舆论引导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抓住时代的特点,从市场  相似文献   

19.
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和谐舆论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要通过发展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新闻媒体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要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和谐舆论环境。构建和谐社会对新闻媒体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闻媒体要确立和谐社会的理念、理想,把握和谐社会的价值判断和基本特征。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生动和谐的主流舆论。当前,新闻媒体尤要坚持“三贴近”的原则,把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作为基本职责,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通过加强和改进形势政策宣传、加强和改进先进典型宣传、加强和改进社会热点宣传,实现广大干部群众在思想政治、精神道德、利益关系层面的和谐。  相似文献   

20.
宏观引导舆论与适度社会动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舆论的瞬息变化,就像古希腊哲学家所说的那条不断流淌的河流,我们接触的舆论既是它,又好像不是它,舆论在社会变迁的影响下,变化实在太快了。在这种情况下,大众传播媒介承担的社会动员的职责,亟需整体上把握得当,因为必须要以舆论波动最小幅度的代价,换取改革的成果。改革开放,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伴随着一系列的社会变动,而任何变动都需要一定的社会动员。我们党有着丰富的社会动员的经验。当年毛泽东谈到抗日战争的持久战时,就非常看重“政治上动员军民”对于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