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桃花扇》与《长生殿》尽管都产生于清初,作者的生卒年及成书时间也几乎一致,而且都是以戏曲的样式,并以爱情为作品的切入点;但一个旨在探讨兴亡,一个旨在歌颂一切“真情”的伟大,其语言及演绎历史也存在差异.这使得二者相映成趣、交相辉映,成为清传奇中的巅峰之作.  相似文献   

2.
被誉为清代戏曲南北高峰之一的《桃花扇》 ,是一部结构宏伟的历史悲剧。它通过复社文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始末 ,串演了南明弘光王朝覆灭的历史。孔尚任借侯、李的悲欢离合 ,寄南明的兴亡之感 ,把整个戏统一于苍凉深沉的悲剧气氛之中 ,并通过它所塑造的众多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 ,表现了剧作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民主的进步倾向。作者笔下的李香君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美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  相似文献   

3.
被称为清代戏曲南北高峰之一的《长生殿》 ,是一部富有深沉的兴亡之感的传奇。作者洪 曰升 把李、杨故事与“安史之乱”联系起来 ,蕴丰富的政治内涵于单纯的爱情外延。剧作前半部的李、杨爱情 ,深深地刻着帝王后妃的阶级烙印 ;但剧作后半部的李、杨形象 ,已变成传说中神化式的钟情得发痴的人物。在歌颂爱情这个副主题上 ,作品显然存在着无法调和的矛盾。《长生殿》被誉为“闹热《牡丹亭》” ,浓厚的抒情色彩为其重要特色  相似文献   

4.
指出<围城>有两层意蕴表层意蕴是深层意蕴的具象展现,深层意蕴是表层意蕴的升华;剖析了西方存在主义的理论主张在<围城>中的具体体现;钱钟书将该理论中国化,使之成为<围城>深层意蕴设置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黑骏马》的表层文化意蕴之下存在着一种深层文化意蕴。这便是作品中以“灵性”和“心绪”两个字眼一再暗示出来的东西:那“灵性”我把它称作原始母性。那“心绪”我把它称作恋母同归的无意识本能。那灵性在自发额吉和索米娅身上存在,也在大地、草原、河流和母马身上存在。那心绪在成年后的向音宝力格身上存在,也在所有孤寂的牧马人身上存在。正是这种深层文化意蕴构成了作品的神圣色彩及其神奇而神秘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7.
王化旭 《江苏教育》2012,(Z1):82-83
《长生殿》是昆曲舞台上常演不衰的曲目之一,其曲词既沉着开阔又清新雅丽,如《惊变》一出的"北中吕粉蝶儿":"天淡云闲,列长空数行新雁。御园中秋色斓斑:柳添黄,苹减绿,红莲脱瓣。一抹雕阑,喷清香桂花初绽……"既有写意又有细描,浓妆淡抹中,寄托了丰富的文人情怀,后人对之追捧喜爱堪比《牡丹亭》中的"皂罗袍"。洪昇生活的时代稍后于汤显祖,《长生殿》既出,时人评之为"一部闹热的《牡丹亭》",洪昇不仅毫无恼意,反而称其为"知言"。诚然,《长生殿》之所以彪炳文史,其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它  相似文献   

8.
《卖油翁》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笔记小说集《归田录》中记述的一则故事。这则故事的主题经常被认为是"谦虚为人,不能骄傲自满"和"熟能生巧"这样的两点。但这远远不够。该文表现出来的主题应该是:1.靠"手熟"和简单的重复并不能取得优异的成果,一切非凡才能的获得要依靠纯熟的技艺,但不唯纯熟;2.想要把技术上升为艺术,需要有更高明的智慧和创造性精神;3.止步于技术熟练,而不提升精气神,就不能获得百分之百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聊斋志异·娇娜》中,娇娜与孔生之间的关系既非单纯的友情,也达不到婚外恋的地步,两人之间的感情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开始的一见钟情;到受阻之后爱情退守而变成了友情;再到雷霆之劫这一危机事件中,埋藏在他们心中的夹杂着爱情的友情瞬间爆发,随着生活重新归于平静,他们不得不再次以友谊的形式继续交往。作者通过塑造孔生与娇那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关系,表达了作者自己对异性感情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0.
桓谭《新论》中记载了两个狗怪故事:狗成为精怪,并以家中刚死去不久的人的身份和面貌出现,让世间人厌恶,最后被打死。狗具备灵性,曾充当很多部族的图腾,使人们相信狗会成精,以狗为图腾的部族与汉民族关系不错,使人们相信即使狗成精也不会伤害人类,因此故事中两只狗精没有给人带来多大灾难。但是汉代的谶纬迷信、人们的生存本能使人们对"精怪"的特殊本领有深层恐惧;汉代的生产力水平使得人们在面对自然界的猛兽时处于劣势,因此一直站在与"魑魅魍魉"等猛兽精怪对立的立场。人们的恐惧导致了狗怪被打死的厄运。  相似文献   

11.
王昭君和李香君的命运是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的。我们从历史剧《汉宫秋》《桃花扇》中的儿女情长中不仅可以感慨红颜们一片芳心徒悲壮的命运,更能感受到历史剧给我们带来的兴亡之思和感人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林敏 《教学随笔》2013,(22):127
桃花意象在《桃花扇》中成了一个表现末世繁华又饱含身世伤感的符号,描绘了萧条的景色,叙述了剧中人物的身世、命运、情感,也寄托了作者的情感。桃花意象是李香君这个女子和她悲剧命运的象征,也是她理想爱情破灭的象征,渲染了全剧的悲剧气氛。  相似文献   

13.
《苔丝》这部小说构筑了凄凉悲哀的意蕴,究其原因是苔丝悲凉的人生经历,男尊女卑的社会环境、严重的性格缺陷,最终导致了苔丝人生的毁灭。  相似文献   

14.
陈睿 《海外英语》2015,(3):165-166
《苔丝》这部小说构筑了凄凉悲哀的意蕴,究其原因是苔丝悲凉的人生经历,男尊女卑的社会环境、严重的性格缺陷,最终导致了苔丝人生的毁灭。  相似文献   

15.
一部好的小说,往往见仁见智,本文试图运用意蕴层次的批评方法,分别从社会、文化、哲理层面对《吉》文加以解读,以期探索其丰富而多重的意蕴.  相似文献   

16.
在清初剧坛上,有两部不朽的历史传奇——《长生殿》和《桃花扇》,这两部剧本产生于同一时代,都为清朝初年,面对的历史环境和社会背景大体一致,两者在许多方面都具有相似性:两者都是采用了历史题材的悲剧,都将政治主题与爱情主题有机的结合起来,都写了一段经典的男女爱情故事,贯穿全文的线索都是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定情信物等等。尽管如此,两者还是存在差别的,如两者具有不同的悲剧结局,爱情与政治主题所占比重各有不同,性爱和义理在情感中的表现也各有侧重等等。  相似文献   

17.
马原是当代先锋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发表于1986年的小说《虚构》不仅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他文学创作核心理念——小说即虚构的最好阐释。《虚构》叙述了一个汉族人进入西藏某麻风病人禁区,在与世隔绝的玛曲村与麻风病人朝夕相处的七个日夜的奇特经历。  相似文献   

18.
历史的沉思──《桃花扇》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桃花扇》不是在反映南明历史,文学不负载“真实”描写历史的使命;不是在总结亡国教训,它超越了浅层次的功利目的,没有为清王朝的长治久安出谋献策;也不是写宗教,七位“作者”是避世而居的贤者,而不是斩断世情的道徒,侯李入道也只是理想破灭后的迷惘困惑,“非入道也”。作品追求的是富有哲学性的悲剧目的而不是历史目的。作者只是借历史的框架抒写“天崩地解”历史巨变之后对士林群体人格的反思,成为吴敬梓的先导;对等级制度的怀疑动摇,士大夫支撑着封建的大厦,是社会的栋梁,但这栋梁已支撑不住倾斜的大厦了。作家也不是要重建社会人格,为社会提供疗治的药方,他意识到传统道德已无力挽救社会的危亡。作家是在用心灵感悟历史,借历史抒写心灵,写对人生对历史对社会的探求,充满天才孤寂之感和痛苦的沉思。  相似文献   

19.
剧作家对男性角色的描写充斥着女性化特征,彻底解构了传统社会的男性气质;同时,剧中女性人物的言行举止无不表达出对男权社会的不满和抗争;而且,主人公妮娜对男权社会抗争的失败并不是对男权主义的屈从,而是作者对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尊敬和对其悲惨命运的同情.这一切都表明《奇异的插曲》并不是一部男权主义作品,而是一部反男权主义作品.  相似文献   

20.
在文化层面上,性爱是一种人性和生命状态的诗意表现,在文学创作中描写性爱是为了把人写好,以发掘和丰富作品的思想意义与精神价值。金庸在物欲横流的殖民地背景下为我们创造了一个至情至性的爱情神话,在这个生死相许的诗性空间里,由情圣、情痴、情魔这三种价值形态所构成的情感系统,既突出了人性的本质或真相,也以鲜明的平等意识体现了金庸的现代女性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