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窗一世界     
所谓问题教法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老师把教学重难点、关键及部分讲授内容编拟为一个个问题向学生提出,引导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老师的帮助去解答,从中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良好的习惯;另一层是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向教材质疑.向老师质疑.从而深化自己所学的知识,乃至推翻自己所学的知识。两层间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深化。就语文学习而言.课文是我们与学生交流的中介,  相似文献   

2.
<正>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早已成为广大语文老师的共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可见具有质疑能力是学生应该达到的一项学  相似文献   

3.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编者将几篇文章组合为一个单元,意图非常明显,是想让学生通过几篇课文的学习,达到一个或几个知识点训练的目的。首篇(前两篇)课文为讲读课文,起着领航作用,后面的课文为略读课文,每个单元中的一组课文之间都有相关的联系。其训练的步骤是首先师生精学首篇课文,教师引导学生领悟知识要点;然后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学习略读课文,教师检查学生是否运用所学的知识学习课文,并作适当的引导。然而,有些教师不  相似文献   

4.
下面是小学语文一年级的一节公开课(《“红领巾”真好》)里的两个教学片段 :片段一 :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配上音乐)。师 :老师读得好不好?一学生 :(质疑)老师 ,你为什么把课文的最后一句读得那么大声呢?(课文的最后一句是 :小鸟在枝头高唱 :“‘红领巾’真好!”)师 :(笑眯眯)你真用心听 ,连老师哪里重读都听出来了。你对课文可能有自己的看法 ,等一下你可以按你的理解来读。片断二 :教师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第二小节。这位学生一朗读完 ,就有一男生举手表示有意见 ,老师请他发言。生 :我觉得××同学读得太快了 ,我认为应该读慢一些。师 …  相似文献   

5.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基础,也是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质疑问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自己答疑解难,大胆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使他们在质疑答疑的过程中,锻炼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经常表扬敢于提出问题的同学,同时也为学生质疑创造机会。每节课,我都留一定时间让学生提问。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总是鼓励他们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知识,通过研究,  相似文献   

6.
陆江宁 《成才之路》2009,(17):53-54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特别是口语能力。在英语口语能力培养中,复述课文是学生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英语口语能力的有效手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创造平台,充分利用复述课文,能有效促进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中学英语课文教学不能老是只满足于使用传统的课文授课法。那样极易使中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我们探讨了一种中学英语课文教法:二步法,现将我们的做法叙述如下。第一步整体教学中学《英语》课本中,无论哪篇课文都有主题思想以及为这一主题思想服务的情节、句型、词汇等。发掘这一主题思想;发掘围绕这一主题的情节;发掘表述这—情节的句型、词汇,应该是中学英语语言教学的主要目的,亦是中学英语课文整体教学的一个必要途径。进行这一步教学的具体方法,有下列三个程序:1.问题这个程序是注重于学生口语的整体教学,它是在学生充分预习课文的基础上,由老师准备好涉及课文内容主要关节的问题在课堂上向学生提问。问题应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然后由学生将所有问题的答案串联在一起,组成段落大意或中心思想。有时老师准备的问题亦可事先打印好发给学生,让学生的预习有目的地进行。2.翻译→分段,总结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分析写作特点这个程序是一种原则上由分散到集中的方法。课文的生词和朗读处理完毕之后,便由师生共同研讨课文的整体译文。为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所学课文或检验学生对所学课文的理解程度,翻译无疑是一  相似文献   

8.
一、宏观把握到位。阅读一篇文章 ,必先让学生通览课文一、二遍 ,从整体把握下面几个问题 :这篇文章是何种文体 ?如在教学鲁迅的《孔乙己》时 ,在学生通览全篇后 ,首先让他们明确文体是小说 ,再和以前学过的鲁迅作品按文体归类比较 ,得出三类作品 :散文类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议论文(又称杂文 )如《友邦惊诧论》 ;小说类如《社戏》、《故乡》、《孔乙己》等。这样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利于巩固所学的内容 ,加深学生的印象。接着让学生思考 :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什么 ?为什么写这样的题材 ?(根据课文提示回答 )  二、选点精读到位。在第…  相似文献   

9.
“学贵有疑”,“学困生”在学习中产生了疑问,主动向老师提出。这是从他们身上闪出的一种了不起的创造性的火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鼓励这些对象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勤于探索问题。这是新课程改革中对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具体要求。老师只有经常为学困生质疑创造机会,注意教给他们如何思考的路子,让他们遵循一定的规律,运用所学知识自己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学科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句话给我们提出了三个要求:一是我们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二是要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说明问题必须来自生活实际;三是问题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分析和解决。怎样才能激起学生的  相似文献   

11.
初中语文教材每单元都安排有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这两种课文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自读课究竟该怎样上?我想,教读课无非是例子。老师“教”学生读课文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总结、归纳这一类文章的一般阅读方法,使他们能运用这种方法来自读教材中的“自读课文”及课外的同类文章,从而逐步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授之以“渔”之后,敢于放手,把读书、质疑、讨论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渔”,把自读课上成名副其实的“自读课”。本着这一目的,我通常用四个步骤来完成一篇自读课文的教学。第一步:通过该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从听自然课中发现,重视传授知识,忽视培养能力的传统教学方法,仍然以各种形式表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其表现:一是“满堂灌”。有的老师把自己事先准备好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有的老师指导学生把课文中的某些词句标出来死记硬背;有的老师在课堂上,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默读课文,复述内容。二是“满堂问”。有的教师把课文中准备灌输的知识,分成若干问题,一问到底;有的老  相似文献   

13.
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同于精读课文,一是内容上,理解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二是方法上,老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这是小学语文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参中对略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高中政治互动式教学普遍应用于政治课堂,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从互动式教学的实施过程和内涵来看,该教学法包含三个方面:其一是课前互动,引导学生迅速熟悉所学内容;其二是课中互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学生参与讨论、质疑,最终解决问题;其三是课后互动,重点在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延伸教学边界,深化学习内涵。  相似文献   

15.
一、感知阶段1 充分自读 ,边读边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参与 ,把课文读熟 ,初步感知课文 ;接着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能力 ,试着解决一些浅显的问题 ,并找出一些解决不了的难题 ,明确进一步学习的目标和方向。2 小组合作 ,自主探究。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 ,提出自己的疑难 ,相互合作 ,尝试解答 ,并归纳出本组同学都不能解决的问题 ,然后由小组代表质疑 ,全班同学合作解决。小组合作 ,自主探究 ,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掌握质疑的方法 ,抓住质疑的重点。如 :引导学生学会剖析课题 ,先从内容的角度 ,揣摩课文…  相似文献   

16.
根据本组教材的特点和所安排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时要从学生阅读理解过程的规律出发,逐步教会学生读懂课文,综合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一、认读感知。学生通过朗读或默读,充分感知课文的语言文字材料,对课文获得一种初步的印象:课文写的是什么,课文的体裁是什么,课文叙述的顺序怎样,在自读课文中遇到哪些问题等。这一步的操作过程大致如下: ①给学生提供关于理解课文必要的背景材料及其它资料。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教师要向学生介绍鲁迅先生的一些生平事迹,并调动学生原来学习过的有关鲁迅先生的课文的知识参与到本课的学习中来。  相似文献   

17.
教例】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直奔课文中心  审题后,教师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1)这篇课文写了有关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2)课文中能体现课文中心思想的是哪个句子?  默读后讨论、交流:  师:现在先讨论第一个问题。  生:课文先写许多人在万国殡仪馆悼念鲁迅先生的情景师:这句话得补充一点,人们是在什么情况下悼念鲁迅的呢?  生:应该补上“鲁迅先生逝世以后”。  师:很好!(板书:在殡仪馆里)  生:接着写鲁迅先生教育“我”要认真读书。  师:注意,老师要求说说“写了哪几件事”,要说事情。  生:是写…  相似文献   

18.
新编初中语文课本中,课内自读课文所占比重大,因此,如何处理很值得研究。课内“自读”是在“讲读”的基础上,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种实践,老师既不能全包全揽,也不能撒手不管,要适当引导,酌情点拨,让学生在自读中质疑、释疑。在课内自读课文的教学上,我的尝试大体如下: 一、忆读:忆读就是教学课内自读课之前,让学生回忆旧课——讲读课,用讲读课上学到的方法,去自读课内自读课文。每一个单元的课文大致在体裁、内容、  相似文献   

19.
1988年修订的中学语文教材将至少一半以上的课文定为自读课文,这不只是名称上的改变(从以往的“阅读课文”到“自读课文”),而是更明确地提出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即培养学生自己读书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教好自读课文,我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去努力,一是要让学生愿意读,二是要教会学生读。前者是读好、学好自读课文的重要前提。要使学生愿意读,并能去积极、主动地思考,我们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20.
我们提倡教师运用下列方法来指导学生的语文探究性学习。1、问题探究法让学生对在学习中自己提出的问题,或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探究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要将问题探究法引向深入,必须教给学生一些生疑的方法。方法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知识之门的开启,将激发学生高昂的探究学习的兴趣。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掌握下列几种常见的质疑方法:(1)类比生疑法:在同类的类比中找出其细微差别,探究原因,得出自己的结论。(2)联想生疑法:紧扣课文的某一知识点或课文的某一触点(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或人物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