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汝昌先生     
《邯郸学院学报》2007,17(1):F0002-F0002
周汝昌先生,字玉言。1918年4月14日生于天津咸水沽镇。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我国著名红学家,被誉为新中国研究红学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主办和集大成者。他与丁肇中、蒙代尔、杨振宁、李政道等并列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播出之前出境的标志性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2.
《邯郸师专学报》2012,(2):F0003-F0004
红学大师、中华文化研究专家、诗人、书法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周汝昌先生于2012年5月31日在家中仙逝,享年95岁。周汝昌先生是继胡适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有70多部学术著作问世,其代表作《红楼梦新证》是红学史上具有开创和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著作,奠定了现当代红学研究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邯郸学院学报》2012,22(2):129
红学大师、中华文化研究专家、诗人、书法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周汝昌先生于2012年5月31日在家中仙逝,享年95岁。周汝昌先生是继胡适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有70多部学术著作问世,其代表作《红楼梦新证》是红学史上具有开创和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著作,奠定了现当代红学研究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周汝昌先生1947年开始研究《红楼梦》,60年来成果卓著,出版著作数十部(见封二介绍),被誉为"新中国研究红学的第一人".①1953年出版的《红楼梦新证》,三个月连印三次,引起了毛泽东主席的关注,成为当时轰动全国的大事.[1]179-204[2]2004年5月,他以86岁高龄出版的皇皇巨著《石头记会真》,精装10卷,洋洋500多万言;同年9月,他出版的精校本《红楼梦》(《八十回石头记》),堪称自《石头记》传抄本以来,第一个最接近曹雪芹原书原貌的真本善本,这两部书的问世再一次震动了红学界.2006年10月13日上午,笔者在侯廷臻先生的陪同下,就《石头记会真》的编纂经历、阅读方法等问题采访了周先生.同时还邀请到三位红学家--王畅研究员、侯廷臻先生和乔福锦教授分别从不同角度撰写了研究论文,一同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周汝昌先生1947年开始研究《红楼梦》,60年来成果卓著,出版著作数十部(见封二介绍),被誉为“新中国研究红学的第一人”。①1953年出版的《红楼梦新证》,三个月连印三次,引起了毛泽东主席的关注,成为当时轰动全国的大事。[1]179-204[2]2004年5月,他以86岁高龄出版的皇皇巨著《石头记会真》,精装10卷,洋洋500多万言;同年9月,他出版的精校本《红楼梦》(《八十回石头记》),堪称自《石头记》传抄本以来,第一个最接近曹雪芹原书原貌的真本善本,这两部书的问世再一次震动了红学界。2006年10月13日上午,笔者在侯廷臻先生的陪同下,就《石头记会真》的编纂经历、阅读方法等问题采访了周先生。同时还邀请到三位红学家——王畅研究员、侯廷臻先生和乔福锦教授分别从不同角度撰写了研究论文,一同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中华文化学家、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从事学术研究超过62年,著作等身,至今91岁,仍笔耕不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特色.2009年11月19日上午,笔者和北京大学若名教授龙协涛拜访周汝昌先生,请周先生结合<红楼梦新证>、<红楼艺术>等著作,谈了他的治学方法.在谈到<红楼梦新证>研究的指导思想时,周先生说主要有二,一是孟子的教导:"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二是马克思的教导:治学要占有一切媒介.具体的研究方法:第一,重证据.不迷信证据,要分析证据,要了解证据的本身;第二,重感悟.证据重要,感悟同样重要,中华治学绝不是证据是一切,它有很多方面的精神、学力、修养、感悟的能力.本来两个相隔甚远的问题,你一下子悟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感悟.你聚成了一股力量,就可能有所成就.当谈到<红楼艺术>研究方法时,周先生说:用西方的所谓人物刻划、性格分析等方法解决不了<红楼梦>的问题,我把西方的方法放在一边,运用中华文论、诗论、画论等对<红楼梦>的写作艺术进行研究,等等.采访场而激情昂扬,令人感动、吃惊.  相似文献   

7.
8.
周老: “东皋”别后,忽忽又是数月。给您看过的《中华血泪铸“红楼”》(之二)一稿,已在《学报》刊出,寄上。这两篇文字连同《甄家之“小荣枯”与贾府之“大荣枯”》一文,基本上构筑起一个新的学术框架。小大(真假),东西(男女,满汉,荣宁,明清)、三种人(满汉及中间之“反叛”)、十七年(包括“春花秋月夏日冬雪”四季)等论,理出的是一个新的系统而非关于个别问题的“零碎解说”。云烟弥漫中的“红楼”,我想至此已经能看出一个大致的轮廓。这之后,我的思路不得不重新转向多年来一直考虑的关于《红楼梦》书的性质和红学的学科属性这两个问题上。 《红楼梦》究竟是一部什么书?雪芹在开卷第一回即声明说,与“历来野史”之“胡牵乱扯”绝不相同,此书是自己“半世亲睹亲闻”的一段“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之“真传”。脂砚先生亦曾特别提醒读者,此书乃“千古未闻之奇书”,“字字看来皆是血”,若“但以小说鼓词目之,则大罪过”。然身处那样的时代,雪芹又不得不说他的书仍属可“适趣解闷”,“把此一玩”的闲书,脂砚为给雪芹的书打掩护,亦不时地说一些似乎不着边际的“囫囵语”。因此在清代,一般读者多把这部书目为闲书——小说,一直到现代新红学的奠基者胡适之先生,对书之性质并未作过深论(尽管在胡先生的学术  相似文献   

9.
周汝昌先生常用的红学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汝昌先生认为对20世纪的《红楼梦》研究只有自己正确,其实他的考证大部分都是在证假为真。我们在探讨周先生的红学研究的时候,注意到他的方法独具的特点。他的主要方法有:随意附会法;曲解作品为自己观点服务法;大话欺人法;泼脏水法;无中生有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法。方法在研究工作中绝对不是一个小问题,正确的方法会引导我们走向胜利的彼岸,错误的方法则会把我们引入迷途,走向泥沼。因此总结周先生的方法论,也就是在总结上个世纪的红学史的经验与教训,不会是一个没有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周汝昌是一位红学大家,是红学界"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他一生始终处于红学论争的漩涡之中.在诸多问题的论争中,他既得到肯定、赞誉,身上罩着光环;也受到讥嘲、攻击,乃至"遍体鳞伤".但他探研之广、之深、之独到,在红学界无人可与之比肩.他的功力之深与功绩之伟,使他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的红学泰斗.  相似文献   

11.
周汝昌先生的红学著作很多,而探讨的内容又比较集中或单一,因而不免常有拖沓重复、粗制滥造之嫌。更重要的是,周先生的红学著述总体上显示出治学“随笔化”的倾向,可用“红学随笔”或“随笔红学”加以概括。这种文体既不要求确凿的史实证明,也不讲究严密的逻辑论证;文章虽容易写得生动活泼,天花乱坠,但给读者留下的却往往只是虚无缥缈的幻觉而已。  相似文献   

12.
周汝昌之所以把从文学角度研究《红楼梦》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艺术成就等等开出红学大门,是由于他没有中文系的学历,"文学理论水平又十分低下",扬长避短,就把从文艺学、美学角度研究《红楼梦》从红学中开除出去了。至于他的红学四学"曹学、版本学、探佚学、脂学"几乎全从臆断出发,证假为真,不具备"学"的特质。他的红学观从一个侧面证明曹雪芹"假作真时真亦假"预言的正确。  相似文献   

13.
周汝昌是一位红学大家,是红学界“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他一生始终处于红学论争的漩涡之中。在诸多问题的论争中,他既得到肯定、赞誉,身上罩着光环;也受到讥嘲、攻击,乃至“遍体鳞伤”。但他探研之广、之深、之独到,在红学界无人可与之比肩。他的功力之深与功绩之伟,使他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的红学泰斗。  相似文献   

14.
红学中的所谓胡适红学模式,从本质上讲乃是一种“腰斩《红楼梦》”的红学模式;而“曹著高续说”则是这一红学模式的根本特征。周汝昌先生将胡适发明的“曹著高续说”推向极顶,并发展为“曹学”、“脂学”、“版本学”和“探佚学”四大支,其目的就是打倒程本,摧毁后四十回,为“腰斩《红楼梦》”的总主题服务。  相似文献   

15.
周汝昌先生直接承袭和充分发展胡适红学观念,将“写实自传说”、“高鹗伪续论”和“脂本真本观”作为三大主题贯穿于自己的红学研究体系;而对于胡适红学观念中的某些“合理内核”,则不仅不予重视,反而遭到他的严厉批判乃至彻底否定。从而使其红学思想显示出极端的荒谬性和非科学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深秋,北平西郊的前朝旧苑,夕阳寒云之下,浦拥黄叶,林栖归鸟,寂静中弥漫着历史的苍凉.坐落于其间的闻名中外的燕京大学,仍氤氲在一片翰墨书香气氛里,隐约传来的渔阳鼙鼓,使得燕园秋色中的弦诵之声更显得凄清、真切.此时,在庋典连栋的图书楼上,一位英秀、儒雅的青年学人正轻轻地翻阅着线装古籍.他,便是在南开少年时期即创造了英文“红学”  相似文献   

17.
周汝昌先生创造的“悟性考证法”实质上就是红学史上索隐派早已用滥了的索隐方法。这种方法的根本特点,就是用考据学的方法去解读文学作品的文本,将小说中虚构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描写等,与实际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对位,从而得出一些非常荒唐的结论,使自己的红学研究陷入“新索隐”的泥潭。  相似文献   

18.
吴国柱 《铜仁学院学报》2011,13(3):29-35,52
周汝昌被人们称为考证派新红学的“集大成者”,但周先生的红学考证却不是真正考据学意义上的红学考证。真正的考证是视证据为生命,一切从证据出发,在实证基础上得出科学的结论。而周先生却发明了“悟性考证法”,只讲“悟性”不重“证据”,专做“证据不够的推求”,把那些属于史学范畴的实证问题,强行演化为“见仁见智”的学术是非之争。  相似文献   

19.
红学家周汝昌认为,在《红楼梦》中,林黛玉不是女主角,没有诗才,也不漂亮等。周汝昌的这种观点有违曹雪芹的本意,也与《红楼梦》不相吻合。  相似文献   

20.
1995年,周汝昌发表《还"红学"以学——近百年红学史之回顾(重点摘要)》,他通篇文章贬人扬己,把20世纪《红楼梦》研究的辉煌成就抹成一片白地!对红学的大是大非问题,我应该说明自己的看法,于是就有了《读周汝昌〈还"红学"以学〉》这篇文章。从此我开始思考他绝对化的"写实自传说"究竟错在什么地方。1997年撰写了《论周汝昌先生"写实自传说"的失误》,从曹雪芹的文学观、脂砚斋的批语、周氏自传说的巨大破绽三个方面论证了自传说根本不能成立。进入21世纪以后,周汝昌肆无忌惮地宣扬他的"史湘云就是曹雪芹的妻子脂砚斋",而且要把这个荒谬观点强加给曹雪芹和《红楼梦》。于是我就有了《"史湘云就是曹雪芹的妻子脂砚斋"是一个伪命题》,多方面证明了在雪芹笔下根本没有湘云嫁宝玉(曹雪芹)的内容,用大量论据证明脂砚斋是个男人,从而证明这个论题的"伪命题"的性质。这之后,我还批评了他的"一百零八回两扇大对称结构"法和"一百零八钗"说,诠释了聂绀弩先生的"周汝昌根本不懂《红楼梦》!"揭露他辱骂诬陷高鹗背后的目的,批评了他主观唯心论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