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先秦法治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产物。封建地主经济的崛起 ,为法治思想的萌芽和生长提供了植根的土壤 ;诸侯争霸、群雄割据 ,为法治思想的推行提供了广阔的社会空间 ;言论开放 ,学术自由 ,为法治思想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2.
战国时期,我国古代思想文化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阶段,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赵国诸子思想在先秦诸子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赵国诸子可称为诸子中的“巨子”级的人物。荀况、慎到、公孙龙等人,还有其他兵家,纵横家等。这些赵国诸子的思想主张,大多具有法家或兵家的思想倾向,几乎看不到有鲁文化中的仁义礼让、温柔敦厚的纯儒家理论。以往学者虽然肯定了赵地思想家及其思想,但忽略了对于涌现这些大师级学者的赵文化原因的探讨。从赵文化的二重性,“四战之国”的地理位置,三晋是法家的策源地,赵文化的实用性等方面初步探讨了赵国诸子思想的成因。  相似文献   

3.
张仲波 《文教资料》2010,(8):110-111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的珍贵历史遗产。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早期国家形成的时期,它的内涵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丰富并有所衍变。近代以来,民本思想从封建统治阶级治国安邦的官方意识形态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思想武器.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批判地继承历史遗产.赋予民本思想以全新的理论内容。今天。梳理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文化内涵及其发展衍变的历史脉络.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先秦时期民本思想形成来探讨中国古代政治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在先秦百家之中,法家以其法治主义独树一帜。以法家思想为指导思想、以法治主义立国的秦王朝,一方面靠法治主义而统一天下,但另一方面也正是法治主义使秦王朝二世而亡。法家法治主义所以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其思想和主张顺应了当时时代的需要,合乎了当时的民心;其二,法家善于在立法中化私为“公”,将人之私欲转而为统治者服务,这更有利于统治者确立自己的统治;其三,法家善于用严刑和厚赏把人们引导到当时形势下国家最迫切的任务耕战上面来,富国强兵。但是,自秦王朝二世而亡后,法家及其法治主义就一厥不振,逐渐衰落下去,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不能适应国家统一条件下新形势的需要;第二,法家及其法治主义只重严刑峻法,缺乏道德教化,带有严重的片面性;第三,它是一种僵化的、封闭性的思想体系,不能根据变化了的实际适时完善和发展自己的理论。  相似文献   

5.
先秦法家思想家商鞅、荀子、韩非子、李斯等,为先秦时期的变法改革提供重要的思想武器,形成一定特点,突出表现为作用性、激励性及独断性等。在当代法治教育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实际提高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先秦法家对法学很有研究,他们重视法律及其强制作用,并提出了一系列实施其“法治”思想的措施,如:要树立法律的绝对权咸,善于运用赏罚,“法、术、势”相结合等。回顾这些思想措施,对我们现在实现依法治国仍然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礼法之争是先秦时期思想发生剧烈变化的体现,这一论争实际上就是先秦时期政治思想上处于显学地位的儒法两家治国主张的斗争。然而历史证明两家治国思想各有优劣,法家“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而“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礼法结合应是最好的治国方略,“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相似文献   

8.
敬老尊贤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和优良传统,并且已经逐渐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文明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和统治者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养老思想和制度。主要针对先秦时期的敬老养老思想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而是有着较为深远的思想源流。习近平法治思想源流之一为先秦法家的思想体系,其一大理论根据是习近平新时代传统文化观。习近平法治思想继承发展了“尚法派”“术治派”“势治派”以及先秦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法治思想,从“人性论”到“依法治国”,从“观俗立法”到“实事求是”,从“刑无等级”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从“行术修道”到“抓关键少数”,从“权势集中论”到“人民性”,从“以法为教”到“公开透明”,无一不体现着先秦法家思想在当代法治新进路中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与先秦法家的法治思想是两个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底蕴的,但差不多是同一时期的古希腊与古代中国法治思想上的典范.他们的法治思想代表着他们当时对法治的深刻理解和独到的认识,同时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与西方诸国的法治实践.在此笔者主要对他们法治产生的原因、作用、目的等几个主要方面来进行比较分析,明晰它们之间的异同,以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法治思想.  相似文献   

11.
先秦儒家人格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灿烂的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格教育思想精彩纷呈,其中,以先秦儒家的人格教育思想最有特色、也最为重要.先秦儒家丰富多彩的人格教育思想,呈现给我们的是多元多样而又颇具中华民族个性的特征:重群体轻个人的利他性;重内化轻外化的自觉性;重命运轻鬼神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2.
孔子人学总结了殷商、西周至春秋末年有关天人关系认识的积极成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的重人思想,对战国时期的史学,尤其是历史思想领域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史学中有关天人关系的认识,表明重人事已经成为历史思想发展中不可遏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晚清社会转型中的政治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 ,小说类型不断涌现。这组笔谈的三篇文章 ,分别对晚清的狭邪小说、政治小说和写情小说做了研究。《晚清狭邪小说的独特内蕴》从社会与情爱两个角度 ,论述晚清狭邪小说的内蕴 ,认为前者表现为揭露社会弊端与暴露官场科场腐败 ,展现名妓名优的悲惨命运与肯定其人生追求 ,描绘近代都市生活现状与外来文明对传统道德的冲击 ;后者通过对名士名妓间生死相依的爱情、若即若离的交往和偏离正途的狎情描写 ,凸现人性的复杂。《晚清社会转型中的政治小说》一方面注重梳理政治小说在英国的产生、在日本的盛行以及于晚清社会转型中在中国得到倡导的历史过程 ,另一方面论述政治小说不仅体现在小说创作中 ,而且体现在作家批评家对中外作家和中外作品的政治解读 ,论述了晚清小说创作的泛政治化倾向和知识分子看问题的政治化的思维方式。《晚清写情小说的主题模式与叙事特征》侧重于在晚清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中 ,研究写情小说的“借儿女言家国”、“借儿女言节义”、“借儿女言自由”三种最具代表性的主题模式 ,并论述了受域外小说的影响 ,晚清写情小说在叙事上表现出的不同于传统小说的近代“新变”。  相似文献   

14.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必须提供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15.
秦国由一个地位低下、“诸侯卑之”的西垂小国,一跃而成为天下霸主,其崛起速度之快令世人惊叹,其中蕴涵着深刻的历史原因。从民族意识、用人政策、文化源流、地理优势等各个角度对秦王朝迅速兴起的原因进行初步的探讨,探索秦人的发展历程,可为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提供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非政府组织的社会治理功能及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公共管理中,非政府组织是重要的社会管理主体。全文对非政府组织的社会治理功能进行研究,指出其已成为一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并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学、生态学的角度对《诗经》在先秦时期的四种传承渠道作了较细致的论述 ,对先秦歌诗尤其是《诗经》的传承生态现状及作用作了初步的探讨。文章认为先秦歌诗传承是从采诗、献诗、宫廷仪礼活动及当时赋诗、言语等四个方面进行运作的  相似文献   

18.
西周文献《周书》中,《尝麦》、《吕刑》两篇所记载的远古传说,包含着一个有历史内核的、系统的中国上古史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