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教学过程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必须从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练习的设计、教学信息的反馈等各个环节进行优化,以发挥教学过程的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4.
5.
所谓过程教学,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已有知识及生活经验,积极动脑、动手、动口,主动地参与探求新知识的学习活动,把教材的间接经验,通过自身的活动重新发现,建立新的认知结构。重视过程教学,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思维过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引导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概念是从大量具体例证中,通过分析、比较,以归纳的方式抽象、概括出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而建立的。而儿童的认知规律决定了学生在学习中先要有所感,才能有所思、有所知。为使学生理解和… 相似文献
6.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相似文献
7.
8.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树立主体参与意识,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供多种多样的机会。一、让学生自己发现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爱恩斯坦也说过,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学中,我们应力求做到凡是学生能够发现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去发现。例如,一… 相似文献
9.
数学学习是一种思维活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现过程教学,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并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在构建新知识结构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一、利用新旧知识连接点和难易转化点,促进学生参与思维过程 新旧知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思维过程,需要有适 相似文献
10.
11.
李焕敏 《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2007,4(7):89-90
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使基础教育的教学目标、内容、形式等各个方面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一个班级的学生在智力、能力、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往往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如何使各类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各得其所。这既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更是新课改的需要。为此,结合班级的具体情况,我们作了一些初步探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一、在质疑中培养个性 我们教师通常认为:把学生教得没有任何问题是教学效果好的表现。而美国教师的看法则相反:学生产生了新问题才是教学成功的表现。事实证明:美国学生比比中同学生更具个性。 相似文献
13.
14.
将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反思有机结合是生成教学智慧的机制.依据该机制,从教师的一般成长过程出发,在充分发挥教师教学主体意识的前提下,把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学智慧的孕育阶段、教学智慧的闪现阶段和教学智慧的无限生成阶段,以期形成时教师教学智慧生成的明晰了解.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133页及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并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16.
将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反思有机结合是生成教学智慧的机制。依据该机制,从教师的一般成长过程出发,在充分发挥教师教学主体意识的前提下,把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学智慧的孕育阶段、教学智慧的闪现阶段和教学智慧的无限生成阶段,以期形成对教师教学智慧生成的明晰了解。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是教师对教学结果的一种预设。作为构成教学诸多要素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点。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恰当,教学过程中目标的达成度如何,将直接决定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进而决定教学质量。在此,本人拟从目前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现象分析出发,就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理解、把握和处理三维目标的有关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19.
王向长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7,4(5):53-54
三次全教会明确指出: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要实现这一新的育人目标,必须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参与到知识的发现过程之中,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习惯和能力。布卢姆认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活动过程都起着指示方向、引导轨迹、规定结果的作用。而学生是否积极参与知识形成过程以及参与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呢? 相似文献
20.
编发这组关于“应用题教学”的文章,缘于两个原因:一是孙鹏国老师的《边远牧区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调查与思考》。从事数学学习与研究多年,我知道应用题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感觉是能够轻松学好的。可通过孙老师的调查与思考,我才发现,重点是不假,却也是一个难点。简单应用题尚可,复杂应用题正确率最高才19%,多么可怜的数字。为什么会出现这般情形,是学生不认真学,是教师不用心教,抑或是教学方式欠妥当?二是几位同事、朋友常就孩子的一些较复杂应用题与我探讨。他们中,有的大学毕业,有的曾任过数学教师。然而,孩子的问题在他们那里,要么思路高深复杂,要么不明所以,做来做去,最后连他们自己也糊涂了。他们原来都是学而优,一路过关上了大学,然后又为人师,教人学习应用题,可现在自己又不会了。难道应用题已不似往日,变难了?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应用题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然而如何重视,怎么攻克难点,做到既使教学过程顺畅,又使学生学得轻松,掌握得牢固。这成了一代又一代数学教师反复求解,而过程总有纰漏的“应用题”。“应用题有一定的情境”,“解应用题有一定的思维过程”,“解应用题关键是搞清数量关系”……提起应用题,教师们众说纷纭。应用题教学总不尽如人意,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究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