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最近,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上至政府,下至百姓,都意识到了过重学业负担的负面作用。笔者认为,学生学业负担问题十分复杂,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还是个社会问题。如果不作细致的分析,便不可能对该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由于产生的原因不同,学生学业负担可分为:必然的学业负担、必要的学业负担与过分或过重的学业负担三类。简言之,所谓“必然的学业负担”就是由于历史发展或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而给中小学生造成的一些压力。这种压力主要以社会的人才观、价值观等思想、观念的形式存在。这种压力对整…  相似文献   

2.
“减负”是当前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正确地认识“减负”,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学习负担是否都很重 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主要来自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其实,在教育部发出“减负”通知之前,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并不像人们所想像的那样都很重。走进很多校园我们只要稍稍留心观察,就可以发现有不少学生根本没有学业负担。据我们调查,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处于“不能学习”或“拒绝参与学习”状态的学生仍大量存在。但由于他们大都出身在文化层次较低的家庭中,且他们在学校中是最不受重视的群体,…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昆明地区部分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的2395份问卷调查,从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最迫切需要减轻负担的方面,分析学业压力的来源,了解一年来学校减负的情况。通过一系列统计分析得出:影响中小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和身心健康的课业负担,表现为相互关联又互为因果的外化负担和内化负担两种形式。学生课业负担的减轻应该是由学校、家庭和社会来共同完成,学校所能作的仅仅只是部分工作,不可能由学校独立完成。  相似文献   

4.
近年,中小学生课外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教育部要求地方相关部门采取有效的措施,减轻中小学生的课外学业负担。为此,文章对定西市安定区中小学生课外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进行了专项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减轻中小学生课外学业负担的对策,希望对解决这一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陈罡 《天津教育》2013,(18):23-24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是全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学生在校学习,肯定会有一定的学业负担,这是正常的,而超出学生身心承受能力的过重的学业负担,就不正常了。  相似文献   

6.
从心理学角度看,学业负担是中小学生在完成各种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为了达到学习目标,所消耗的学习时间和身心投入等引起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主观感受,它具有个体性、具体性、独立性和动态性等特点。根据是否有助于学生发展与成长的标准,学业负担可以分为合理性学业负担和不合理性学业负担,合理的学业负担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体现学生的内在需要以及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等。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一直是我国中小学教育中一个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是关乎到我国每位中小学生学习幸福感的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中小学生学业负担也一直是我国教育研究者所关注的问题.本文试着对我国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并试图发现已有研究中的不足,对今后我国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研究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审视“减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以下简称“减负”)一直是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难解之题。建国以来,历经多次“减负”,每次尽管都轰轰烈烈,但好象都难以有所作为。广大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非但没有减轻,而且有越来越重之势。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何在,如何解决,教育理论界及教育实践界曾进行了各种探讨与试验,其中尽管不乏真知灼见,但总的来说却表现出理论探讨的不深入与各种实践措施的草率与简单化的倾向。基于以上认识,本文旨通过对“学业负担”的内涵及其种类的分析入手,对“减负”问题提出一些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9.
一、减负,真的减了吗?在进行探讨之前,我们先要明白何谓“减负”?“所谓‘减负’,主要指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很明显目前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存在“超标”的现象。学生因为课业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是当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和弊病,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是当前社会各界的强烈呼声。学生的学业数量与学业难易程度紧密联系,因此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研究。形成合理化学生学业量度必须有衡量学生学业量度的科学依据和评价学生学业量度的科学方法,必须分析影响学生学业量度的主要因素,形成科学合理的有效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问题应从心理学角度,即学习者的本身——心理因素来揭示学业负担的本质与核心。认知负荷理论是探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心理因素的教学与学习理论。从认知负荷的视角看,学业负担是中小学生对学习过程中所投入的心理资源总量的主观感受和体验,主要包括认知资源投入与情绪资本投入等。减负的关键在于减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内在认知负荷和外在认知负荷,优化学习中的有效认知负荷。  相似文献   

12.
近日.上海市教委出台《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试行)》的实施意见,通过调查学生的睡眠时间、做作业时间和补课时间来反映当前学生的学业负担,对当前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对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实施问卷调查的结果,初步了解我国中小学生使用教辅材料的学业负担感受的总体状况以及在性别、成绩状况、城乡、学校类别等因素上的差异。通过方差分析,从学生、教师、家长三个方面揭示了学生使用教辅的时间、使用教辅的自愿程度、使用教辅的态度、教师的要求、家长的要求等因素对中小学生使用教辅材料的学业负担感受的影响.并就此提出减轻中小学生使用教辅材料学业负担感受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治病需诊清病因,同样真正“减负”的实现,首先需“诊断”负担之成因。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原因是复杂的,主要有:  相似文献   

15.
通过构建"着眼于学校改进的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评价框架",探求学生学业负担的真实状况及背后成因。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业负担状况密切相关,人际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业负担感受的重要因素,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业负担感受高度相关。测评为学校提供了详细的评价报告,并促进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改进,改善影响学生学业负担的各相关因素,最终实现合理负担下的有效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16.
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学业负担本质上是学生对自己有限的时间与精力的理性分配,是一种教育投入的决策。学生的时间分配表现出空间结构与内容结构特性,并受到权力结构的约束。学生时间分配的决策机制十分复杂,既受到我国有关教育政策(尤其是考试政策)的直接影响,也受到学生成绩利益攸关方——学校选择性安排的制约,更受到家庭的支持与干预,最后归于学生对这些影响的认知与选择。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问题不在于"过重"与否,而是由于时间分配不均衡、不合理以至于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治理我国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问题应转换思路,政府不能也不应该直接代替学生作出时间分配的决策,而是从影响学生时间分配的内部机制出发,设置调节利益的杠杆,引导学校、家庭以及学生等有关利益主体理性决策、平衡安排学业活动、合理分配学习时间以及优化任务结构,从而实现学业负担的科学、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但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总是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人是社会性存在,角色是人之社会性的体现方式。学生是政府与社会指派给适龄儿童的社会性角色,带有“厚的”规范要求。学生是制度化角色,学校时空是学生角色的边界。本有边界的学生角色如今外溢到家庭、社区、社会,未成年人即便脱离了学校时空却依然是学生。学生角色的过度外溢与固化,让未成年人不能脱离学生角色及其规范要求获得片刻的喘息机会,更失去了尝试其他社会角色的机会。尤其突出的是,未成年人在家里的显著性角色依然是学生而不是子女,传统文化寄托在子女角色上的所有伦理规范都由此失去了角色依托。对未成年人来说,最根本的负担是角色负担,学业负担只不过是由角色负担衍生出来的次生负担。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广泛征求意见,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问题再一次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那么,中小学生学业负担到底重不重?重到什么样的程度?造成负担重的原因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发挥“绿色指标”的舵盘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2003年,上海就开始参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建立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项目,自2006年起每年都有部分区县参加项目组安排的中小学生学业测试,积累了开展大样本学业测试的经验。测评结果表明:上海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成绩比较优秀,但与兄弟省市相比,学生学业负担较重,表现为睡眠时间和体锻时间偏少,学习压力较大,学习自信心不足,师生关系不佳等。在长期酝酿的基础上,2011年下半年,我们构建了十个方面的"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体  相似文献   

20.
正超重和失重既是高中物理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教学中学生常常疑惑:为什么要引入超重和失重概念昵?超重不是重力增大那为什么叫超重?失重不是重力减小为什么叫失重?我们认为,这与教材编写思路有着重要联系。教材编写本意在开门见山提出超重和失重概念降低难度减轻学生负担,不曾想恰恰成为学生疑惑之源。一、教材值得商榷之处1.刍议教材例题科学性"超重和失重"安排在《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