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級中学課本中国历史第二册第三十二章明末农民战爭中有一段話說: “农民軍的主力进入山西,迅速占領太原、大同和宣府,由居庸关进逼北京。他們派人到北京会見崇禎皇帝,提出联兵抵抗清軍的主張,明政府拒絕了。”此一段历史,正史如明史明鑑等均不載。去年我教中国中世紀史时有在中学任教的同志問我出处。我因明史不熟,仅記在明末清初笔記中看过,并不記出于何处。我系郭灵中先生說:玄覽堂丛书本怀陵流寇終始录有共事,并承檢出相示。甲申三月乙己云:  相似文献   

2.
农民领袖、抗清英雄李定国,顺应时代的要求,顾全大局,高举“联明抗清”的大旗,坚持抗清斗争十余年,为什么会以失败而告终呢?探讨这个问题,从中吸取一些经验教训,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李定国率领的大西农民军进入黔、滇地区后,由于形势的变化,大西农民军放弃了原来的宗旨,决定采取联明抗清的策略。其联明抗清能够实现的原因主要是李定国在黔、滇民族地区采取了联合各地土司头人和少数民族人民共同抗清的政策。这些政策包括:一、积极联合黔、滇各土司头人和少数民族人民共同组成抗清力量;二、在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和汉族地区同样的土地政策和发展生产、严惩贪官的政策;三、在大西农民军中实行了少数民族士兵和汉族士兵一律平等的政策;四、实行了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政策。由于这些政策的实行,使大西农民军取得了土司头人和少数民族人民的信任、支持和参与,建立起了抗清根据地,共同进行抗清斗争。  相似文献   

4.
5.
关于清初四十年(1644年清军入关至1683年康熙统一台湾)的社会矛盾性质问题,一直有争议的。而这一问题的正确解决,关系着对清初农民起义、几位进步思想家、康熙等政治家的评价等一系列问题。早在五六十年代就有分歧意见。如吕振羽同志在《简明中国通史》和尚钺同志在《中国史纲要》中认为清朝统治者是黑暗的“民族牢狱”,清代的民族压迫与歧视,始终极其尖锐和严重。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始终是主要的。刘大年同志在1961年《论康熙》一文中,给康熙帝作出了高度评价,他断言,清初压倒一切的社会矛盾,不过是民族矛盾旗子掩盖下的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是“反满派”地主和“拥满派”地主争夺统治权力的斗争。他不仅不把民族矛盾说成是当时的主要矛盾,并且认为清初各种反抗民族压迫的斗争也  相似文献   

6.
一李自成部將王剛在赫赫岩山建立山寨赫赫岩山是明末農民起義軍在吕梁山區內最險要鞏固的根據地之一,在山西交城縣西北境,交城縣志(一)稱爲黑黑煙山洞和三座崖相呲連。鄭西諦先生所影印的‘明季史料叢書’裏的‘交山平寇始末’,關於農民軍在吕梁山區的抗清鬥爭記載較詳,鄭先生對該書的說明是:‘交山平寇始末三卷,夏駰撰,康熙刊本影印,交山在山西太原府交城縣北,此書叙趙吉士蕩平交山諸“寇”事,論述明季史實者多詳南而略北,此獨叙北方遺黎之起義奮鬥事蹟,雖是官方文書亦可珍也’。現在僅根據夏駰所記參以方誌和雜記,試作初步考訂如次。  相似文献   

7.
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軍从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月攻破潼关,占領西安以后起,在短短五六个月里,就以席卷之势,控制了江淮以北,長城以南,西至甘肃、宁夏、青海,东迄于海的广大地区;攻陷了北京,推翻了明的統治。紧接着,从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吳三桂投降清军引导清军进入山海关以后起,形势又急轉直下,在一年多的时間里,农民軍又先后失去了这些地区。农民軍退到荆襄湖南一带,联合南明,在那里展开了長期的抗清斗爭。本文只对农民军从进入北京到李自成牺牲这一段时間的抗清斗爭,做一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9.
崇祯年间,陕西农民军进入沁河流域,相继攻破沁水、阳城与泽州。然而,陕西农民军曾3次攻打窦庄城,皆败北而去。其原因主要有3个:窦庄有坚固的城堡;村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窦庄用"仿西制炮""佛朗机炮"等近代火炮守城。这些近代火炮,都是张道濬受诏在窦庄亲自督造的。张道濬是个奇才,精通兵器制造。明朝灭亡之后,他投身于抗清大业,战死于抗清沙场,与其父张铨一样,也是一位"死于忠烈"的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10.
郑成功是我国杰出的民族英雄,这是众所公认的。但对郑成功的抗清活动这一历史事件的看法,却颇有不同。例如有人就认为对郑成功的抗清活动“不应有过多渲染”,因为“各族的抗清力量,都不过是清统一中国过程中的一个插曲而已。就抗清而言,郑成功和其他抗清力量一样,迟早是要失败的”。照此说法,郑成功和其他抗清力量,所进行的反抗斗争,几乎是微不足道的,没有什么意义。对这种看法,拙者不敢苟同,在此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宋学清 《中文自学指导》2009,(3):79-80,F0003
费孝通曾说过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而这个“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乡土中国”说。作为一个以农为本的农业文明高度发达的传统中国,“乡土中国”真切地反映了现实中国的真实情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的新视角,研究现代文学的新视点。但是在中国作为主体社会阶层的农民,他们虽然经常成为传统中国关注的重心,却永远成为不了“乡土中国”的真正主人,这是一种悖论性存在:  相似文献   

12.
《辅导员》2010,(7):19-19
小红经常把“两个人”写成“俩个人”。一天晚上,小红写完了日记,早早地上了床……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不同的社会利益和矛盾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一个重大课题”。这种物质利益的关系处理得好,就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自从进入阶级社会以来,经济利益的对立和矛盾就是一种客观事实,只是在私有制社会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中,其对立和矛盾具有不同的性质和表现形式而已。在私有制社会中,经济利益的矛盾和对立是一种阶级矛盾和阶级对立,这种对立的阶级矛盾的斗争和解决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社会形态更迭的动力。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特别  相似文献   

14.
15.
清初浙江西泠"蕉园诗社"是中国女性文学史中的一个重要群体,然而现今学术界关于"蕉园诗社"成立时间、主要人物、存续时间等问题的认知,存在诸多分歧和疑问。事实上,"蕉园诗社"的成立时间大约为1665年。"蕉园七子"和"蕉园五子",分别为"蕉园诗社"前、后期的主要成员。"蕉园七子"的活动时间大约自1665年开始,至1669年结束,前后5年。"蕉园五子"的活动时间自1676年开始;1689年前后,"蕉园诗社"因"蕉园五子"的文学活动而达至其鼎盛时期;至1698年,"蕉园五子"因领袖人物徐灿的逝世而解体。与此同时,"蕉园诗社"亦随"蕉园五子"的解体而解散。因此,"蕉园诗社"前后存续时间为34年。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社会“官民矛盾”问题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同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同等发展阶段以及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现阶段"官民矛盾"问题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官民矛盾"问题在各种社会矛盾问题中居重要位置;"官民矛盾"问题由上到下逐层递增;部分官民纠纷冲突属于迁怒型的社会矛盾问题;"官民矛盾"问题有固化的迹象;"官民矛盾"问题缺乏制度化吸纳消解机制;"官民矛盾"问题属于非对抗性的社会矛盾问题;"官民矛盾"问题激化或缓解两者间的弹性空间较大。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是新时期新阶段的“矛盾论”,是对“两类矛盾”学说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只有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化,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任务。  相似文献   

18.
19.
课本第121页《苏军撤出德国》插图下的“苏军”改为“俄军”,可能更确切些。1989年东欧剧变的浪潮把德国统一问题提上日程,苏联对于德国统一的态度开始时反对,最后被迫承认现实。在1990年9月12日莫斯科召开的最后一次“2 4”会议上,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与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共同签署了《最后解决德国问题的国际条约》。条约中规定:苏联军队将于1994年撤离完毕,在过渡期间,德国东部(即原民主德国领土)只部署不隶属北约组织系统的防御部队,但西方三国的军队可应德国要求继续留驻柏林。从此,苏联驻德军队的撤出有了明确的日程表。然而,苏联…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领域分析了新时期社会矛盾的主要表现 ,同时对新时期社会矛盾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 ,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新时期社会矛盾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