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申云 《今传媒》2016,(11):115-116
近几年来,美国最先将机器人应用到新闻行业发展中,并且更广泛地进行财经新闻、体育新闻、地震警报等领域的新闻写作报道,实现了信息科学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同时对新闻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机器人新闻写作以及它对新闻采编带来的变革进行分析探究,并相应地提出机器人新闻写作时代下新闻采编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2.
思想是指人们思维活动的结果,能够说明事物的规律和本质的东西,而新闻采访艺术则是在新闻的采编和写作过程中运用技巧,为新闻报道的鲜活性助一臂之力。本文就新时期的新闻思想和新闻采写艺术谈几点自己的看法,期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一、对当代新闻思想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新闻通讯作为"比消息更详尽的新闻",是一种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写作体裁.在内容上比消息容量大,叙述更详尽、形象.它不仅具有新闻价值,而且还具有可读性,是新闻媒体广泛采用的一种重要新闻报道形式.其特点是具有真实性、客观性、新闻性、形象性和议论色彩较浓等. 熟练地掌握各类通讯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是作为一名记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之一,也是新闻采编一线工作的实际需要.为此,笔者结合多年通讯写作实践,对通讯的分类和基本的写作技巧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归纳,以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4.
王斌 《新闻窗》2014,(5):15-15
知识以及科技的迅猛发展,给新闻采编工作注入了更多新鲜的元素,但同时也使新闻采编工作面临更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全媒体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新闻采编已经不完全适应于当今的社会大背景。另外,全媒体环境下,新闻采编已经不单纯局限于新闻的初步加工和整合,而是更加注重对新闻素材的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这也就给新闻采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新闻采编工作在各媒体相互融合的基础之上焕发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5.
于雁 《中国传媒科技》2012,(20):140-141
社会新闻编辑工作者要想让社会新闻版面的采编更符合受众的需要,首先要具有新闻意识以及版面设计意识,要能从受众需求角度思考报纸社会新闻版面的编辑如何创新,同时对社会新闻的采编要具有实时性和互动性;要能针对公众的疑难问题进行报道,要具有贴近性.同时在社会新闻版版面设计上要有创新,要注意图文并茂.  相似文献   

6.
新闻节目制作中采编工作需要贯穿整个过程,而采编的效果与新闻信息采编人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关系。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播放的技术和水平要求更高,需要新旧媒体间能够互相融合,发挥合力作用,体现出更强大的优势,因此对新闻采编人员的能力要求也更高。本文结合媒介融合大背景,对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素养需求以及职业素养发展方向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当下的新闻传播业界有一种怪现象:一些长期脱离新闻一线采访实践的编辑在指导记者采访与写作时,对记者的稿件也大刀阔斧地删改,常常使一些新闻的价值与鲜活性大打折扣。这种大编辑、小记者的做法很不可取。要想提高新闻媒体整体的报道水平,当务之急是采取行之有效的系统化措施,使采编人员迅速提高自身水平,弥补自身缺陷,力争达到编辑记者化、记者编辑化。  相似文献   

8.
阮怡 《东南传播》2014,(1):90-91
突发事件具有极强的新闻价值和生命力,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主流媒体更应做到先人一步、先声夺人,关键时刻不失语,重大问题不缺位,形成“首发效应”.本文探讨了广播媒体面对突发事件时,所要建立的快速反应机制、报道原则和方法以及新闻采编人员所应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9.
一 新闻立台一直以来都是各个县级广播电视台的重要发展战略.但近几年来,很多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队伍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困境,直接影响了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新闻立台的根本.当前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力量偏弱,主要表现在采编队伍专业技能不高、专业人才流失严重、自办节目采编力量不足、采编业务交流学习偏少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在读图时代,新闻摄影如何在新闻性较强的报刊上获得创新、发展,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一直是新闻摄影工作者思考的问题.老的新闻照片的采编模式和运作程序迫切需要改革、创新,以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领域发展的需要.虽然新闻摄影在大众传媒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我国社会各领域高速发展与进步的今天,如何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新闻照片的采编,并创新制定出一个更切合实际的新闻摄影采编程序却没有真正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1.
周薇 《采.写.编》2016,(3):102-102
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新闻采编工作也需要“众人拾柴”,加强新闻采编团队的团队精神建设,有助于每位队员发挥聪明才智,提高新闻采编效率,制作出更优秀的新闻作品。新闻采编工作是一项重复且复杂的系统工作,它的完成需要充分依靠新闻团队通力配合。而队员间的团队精神对于新闻采编具有特殊的意义和重要性。只有加强团队精神的构建,才能提高新闻采编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新闻采编由于有了大数据技术的支持,相比于传统的新闻采编手法具有投送更加精准、新闻具有预测性等优势。新形势对于新闻采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大数据背景下新闻采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技术不断成熟,移动终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普及,利用网络终端进行多媒体的新闻采编成为新闻采编行业的发展趋势。本文借助多媒体背景,对新闻采编系统的特点、结构、技术要点、应用和网络安全体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任何新闻事实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环境和历史条件,都有其产生的原因,这些与新闻主体及其相关的事实,即称之为新闻背景.虽然大量的新闻简讯和一些现场新闻在其发表时并不一定交代背景,但每一位新闻采编人员在其采编业务实践中,都不可避免地要触及到新闻背景,并考虑到背景材料的搜集、选择和运用等问题.因此,新闻要有背景,新闻离不开背景.那么,新闻的背景如何来掌握?一是来自采编人员对基层情况的深入广泛地了解,对某一地区、某一部门或某一行业的历史的宏观的洞悉;二是来自采编人员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了解.此两点,都离不开新闻资料的积累和善于运用图书、报刊资料.善于使用图书报刊资料和积累资料,是新闻采编人员的一个重要基本功.采编工作和科研工作一样,在工作中是离不开资料的,对新闻背景的清晰了解是确保报道成功的先决条件之一.美国新闻界流行较广的一本书  相似文献   

15.
电视专题节目以娱乐、新闻等专题事件为核心,能够深度挖掘节目内容的深层含义.其节目整体结构、人物形象塑造以及对事件背景的介绍等方面内容具有突出性特点.电视专题节目的特点决定了它在采编方面需要更科学合理,因此,本文对电视专题节目采编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对现阶段的电视专题节目采编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一个时期以来,“新闻民工”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特殊群体。说其为一种社会现象,是指涉及的新闻单位空前广泛前所未有;说其为特殊群体,是指他们在新闻单位虽然与其他正式采编人员一样承担采编任务,但所在的新闻单位却不与之订立规范的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没有用法律的形式确定,因而享受不到正式采编人员享有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合法权益,只能按双方口头协议从用工单位领取一定数量的底薪或者按发稿量多少领取报酬,具有非常明显的临时从业性质和编外人员色彩。这个群体具有较为明显的两重性:一方面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所在新闻单位因事业发展带来的采编人员不足的压力,一方面为个人利益驱动成为随时可能引发损害媒体公信力新闻事件的高危区。  相似文献   

17.
伴随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时代的不断进步,当前社会早已进入媒介融合时代。媒介融合不只是单一的媒介合并和沟通交流,更对原有新闻采编工作形成巨大影响。本文简要阐述了媒介融合对新闻采编内外部环境的改变,分析了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呈现的新特点,并提出了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人员的应对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舆论监督新闻是广播电视新闻当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部分,编辑者在舆论监督新闻的采编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立场和价值观,对新闻进行客观的报道,不添加自己的个人情感,要具有客观性。但是舆论监督新闻的监督效果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从事新闻采编工作的人员要重视新闻采编的方法技巧,提升舆论监督新闻的监督效果和节目的价值。本文就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中的舆论监督新闻的采编方法、技巧进行简单的研究,以期能得到更好的新闻采编方法来提高节目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一个时期以来,“新闻民工”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特殊群体。说其为一种社会现象,是指涉及的新闻单位空前广泛;说其为特殊群体,是指他们在新闻单位虽然与正式采编人员一样承担采编任务,但所在的新闻单位却不与之签订规范的用工合同,享受不到正式采编人员享有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社会劳动保障和福利,只能按双方协议从用工单位领取一定数量的薪水或者按发稿量多少领取报酬,  相似文献   

20.
新闻采编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写作、采访、电视广播节目策划等的专业能力。作为新闻采编人员应当具备的素质:良好的政治素养、灵敏的新闻洞察力、优秀的专业素质、高尚的职业操守。采编人员的素质影响颇为广泛,本文对于如今采编人员的素质问题,以及素质提高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