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一、以啮人,无御之者。 (初中语文第五册《捕蛇者说》) 对“以啮人”中“以”字的理解,历来颇多分歧。归结起来,主要有下列三种: ①“以(这种蛇)咬人。”《古代散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63年版中册) ②“如果人被它咬伤就无可救药。以,如果。”(《柳宗元诗文选注》,辽宁人民出版  相似文献   

2.
一、共工之战,铁括短者及乎敌。(新编高三册《五蠹》) 其中、“铁铦短者及乎敌”一句,,课本注释为:“短武器亦能及敌人之身。极言战争激烈。铦,锸一类兵器。”此注值得商榷。 细审文意和课文注释,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出“极言战争激烈”的用意,难免有臆测之嫌。韩非用“铁铦短者及乎敌”这句话的目的是强调“武器短的(装备不好)就被敌人占了上风(刺及),而不是“短武器亦能及敌人之身”,因而课本注释有悖文意。“铁铦短者及乎敌”和下句“铠甲不坚者伤乎体”的语意是一致的——都是说明“在战争中如果装备不好,就会被敌人杀伤”的道理。若按课文注释,前一句“短武器亦能伤敌人之身”与后一句、“铠甲不坚固就会被敌人刺伤身体”的语意就不一致了。要准确理解这句话,关键在“及乎”二字。及,《说  相似文献   

3.
<正>一、烛之武退秦师以乱易整,不武。注解⑥的翻译是: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这个翻译值得商榷,理由是,这是一个解说复句,前一个分句与后一个分句,没有内在联系,推不出"不武",只能推出"不知",和"失其所与"同类。用混乱取代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笔者以为,这样翻译似乎更好。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4.
5.
生活在“过去”———读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  人类历史就像一条环环相扣、绵延不绝的链条 ,有过去 ,有现在 ,有未来 ,不断交替 ,永远向前。人类历史也像一条既浑浊又深厚的大河 ,河水分上、中、下三层 ,分别代表着现在、未来、过去 ,三者纠缠在一起 ,互相制约 ,同时并进。人类历史的这种不断递进性和相互交错性 ,决定着人的思想、言行的复杂性。绝大多数人受现实的制约和支配 ,生活在现在 ,而又面向未来 ;也有不少的人沉湎在旧的“套子”中 ,生活在“过去” ,总是同现在发生抵触 ;还有一些人是理想主义者 ,人在现在 ,但却生活在未来…  相似文献   

6.
7.
一、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新编高一册《游褒禅山记》)其中“盖音谬也”一句,课本注为:“大概是由于读音错误.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有大概的意思.”此注值得商榷.其中“盖”字.课本说是“承接上文、解释原因”,极是;说“有大概的意思”,则是不正确的.因为这句话是肯定判断,不是或然判断,故根本不应有“大概”一层意思.文章先说“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提出了音谬的确证,怎么反说他的判断只是言其大概、自打折扣呢?而且后文中王氏再次断言“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并且文章由此引出另一个主题:“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音谬的判断是这一主题的立论基础.若讲为“大概”,仅作或然判断,就削弱了论点和论据之间的严密逻辑关系.“盖音谬也”意思是:(这是)由于音读错了的缘故.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要教会学生自学 ,而课文注释是自学的拐杖 ,注释中的错误更直接关系到教材的质量。现将现行初中语文课本中的错注与不妥不严密之处列后与同仁商榷。错注 :初三册《核舟记》注【船背稍夷】:“船的顶面稍平。背 ,脊背。”把船背解为船的顶面不对 ,应是船底面。初五册《范进中举》注【馆】:“这里指教书的地方。”不对。理由一 ,课文原话是“明年在我们行事里替你寻一个馆 ,每年寻几两银子 ,”其中“在我们行事里”就是指与范进读书中举不同的、他的杀猪卖肉的行事。这个行事里能有什么馆 ?只能是杀猪卖肉的店铺而已。理由二 ,各辞书里…  相似文献   

9.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高中三册《孔雀东南飞》)课本将“守节情不移”注释为:“遵守府里的规则,专心不移。”我们认为此注很值得商榷。 守节者谁?所守何节?课本和目前通行的古文选本多从旧说,认为守节者乃府吏守当官之节,“言守当官之节,不为夫妇感情所移也。”这种说法,无论是从文字上看还是从情理上讲,都是极不妥贴的。因为诗一开头,从“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十八句,都是兰芝向府吏诉说自己心中的苦悲,自请遣归。既是兰芝诉说自己的苦悲,中  相似文献   

10.
现行中学语文课本文言课文的注释总的精神和原则是正确的,诠注一般准确简明,宜于教学。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还发现尚有若干应该指出、需要订正的问题。准确,这是注释的第一要义。从这方面看,课本的注释还不是无懈可击的。如:“离桓之罪”(《叔向贺贫》)注:“离,同‘(?)’,遭到”。这条注文中的“(?)”显然是“罹”之误。(?)(音luǒ)是“懡  相似文献   

11.
课文注释功能简说黑龙江/李健海课文注释,是中学语文教材特别是阅读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发挥课文注释的作用,可增长百科知识,掌握足够的字词,提高阅读能力及表达能力。一、题目注释它的注释内容有:指明课文出处,解释题目中有关词语,说明编辑对原文是否有所删...  相似文献   

12.
13.
一、“……只在《文艺新闻》上有一点隐约其辞的文章。那第十一期(五月二十五日)里,有一篇林莽先生作的《白莽印象记》。”(高中语文第三册《为了忘却的记念》) 课文注释《文艺新闻》时说:“一个综合性的文艺周刊。一九三三年在上海创刊,同年五月起接受‘左联’的领导。”如此说来,林莽先生作的《白莽印象记》刊登在《文艺新闻》上的时间应为一九三三年五月二十五日,而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却写于一九三三年二月七至八日,试问:鲁迅先生又从何处引到林莽先生的话?我们查阅了大量资料,请教了有关专家,得知《文艺新闻》是一九三一年三月在上海创刊的一个文艺周刊。创刊后就接受“左联”的领导。刊物注意对进步文艺运动的报道和对反动文艺思想的批判。一九三二年六月因国民党反动派查禁而停刊,共出刊六十期。可见课本将《文艺新闻》创刊时间注释为“一九三三年”是错误的,应予更正。  相似文献   

14.
15.
<正>语文课文的注释文字承载了大量的信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对正确有效地解读课文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词语注释藏玄机在长期的教与学的过程中,词语注释备受教师和学生的青睐。词语解释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在弄清楚词语的基本义,进行字词意思的记忆,完成字词积累的基础上,可以归纳掌握一些词语的用法和词语的解释方法。如:在多音字的辨识中,要知道"以义辨音";在合成词的解释中,可以将单音节词解释成双音节词;可以分清词语的比喻义和引申义;归纳出修饰性词语的解词  相似文献   

16.
一、谁“谢”人教社三年制初中《语文》第二册(1993年版)在吴晗《谈骨气》后,附了一则短文《不食嗟来食》:“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履,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 ‘嗟!来食!’扬其眉而视之曰: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课本对“谢”作注: “[谢]推辞,谢绝。”谁推辞、谁谢绝?当然是饿者啊。  相似文献   

17.
“坦荡如砥”一词,《白杨礼赞》中注释为“平坦得象磨刀石。砥,细的磨刀石。”我认为这条注释是不准确的。课文中的“坦荡如砥”是作者用来描绘黄土高原开阔而又平坦景象的。而磨刀石,一般说来则是不大而又方方正正有棱有角的,  相似文献   

18.
现行五年制中学语文课本的文言文注释,皆出名家之手,对语文教学立下汗马功劳。但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这块霞光四射的美玉,却似乎出现斑点。现就管窥所及,拟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种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课文注释部是其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不可缺少的课程资源,也是学习中容易被忽视的部分。从课文注释的内容来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1.介绍课文的出处、作者、写作背景。2.词语注音、解释。3.课外知识性补充注释。《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注释是为了帮助学生读懂课文,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发挥这些资源在语文课堂上的工具作用,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落实词语、拓展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能力。巧妙得当地运用这些注释知识,对提高深堂教学效率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20.
"华山洞者",真乃"华山之阳名之"乎?笔者在教授《游褒禅山记》一文时,对"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一句产生了疑惑:"华山洞者",真乃"华山之阳名之"乎?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