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中国式英语是中国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因受汉语言和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语言变体。基于语言模因理论并从模因论的角度,探索中国式英语的本质和成因。研究目的在于从全新的角度更加科学地对待中国式英语现象,也为二语习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英语是中国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因受汉语言和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语言变体。基于语言模因理论并从模因论的角度,探索中国式英语的本质和成因。研究目的在于从全新的角度更加科学地对待中国式英语现象,也为二语习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将模因论运用到大学英语口译教学,可以从中发现模因传播的四个阶段与口译的过程非常相似,模因传播的四个阶段周而复始,符合口译能力培养发展的规律。以模因论为基础,分析探讨其在英语口译教学中的作用,可以帮助教师采取更有效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译能力。  相似文献   

4.
张婧 《英语辅导》2014,(4):72-75
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它利用同化、记忆、表达和传输四个循环往复的生命周期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对于大学英语教师来说,把语言模因应用于写作教学中,利用模因复制和传播的特点,结合模因基因型与表现型的两种传播方式,能为英语写作教学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语言模因解释了语言发展的规律,国内很多学者从模因论的角度探讨了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该文从语言模因的角度对40篇大学英语四级写作范文和40篇学生期末考试四级模式作文进行了分析,并将其中存在的各种模因进行归类,进一步指出写作教学中应该强调语言模因现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语言模因解释了语言发展的规律,国内很多学者从模因论的角度探讨了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该文从语言模因的角度对40篇大学英语四级写作范文和40篇学生期末考试四级模式作文进行了分析,并将其中存在的各种模因进行归类,进一步指出写作教学中应该强调语言模因现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英语的出现由学习者的母语负迁移所引起,在学习过程中,母语的模因被学习者带入目的语。负迁移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语际负迁移和文化负迁移。要避免模因负迁移的影响,必须多读英文原著,加强英语语感;适量背诵,有效模仿;对两种语言从词、句、篇以及文化等方面进行对比。只有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严格训练,才能抛开对原语言的机械模仿,加强我们的英语表达能力,使英语学习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8.
模因论对大学英语听说课堂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因论(memetics)作为语用学的一个新理论,基于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的规律.从模因论的角度看,语言模因揭示了语言发展规律,为外语教学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在大学英语听说课堂中,模因论启示我们促进知识输入和输出之间的有效衔接,加强同化、记忆、表达和传输四个阶段之间的过渡,重视朗读、背诵、模仿和联想等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收效甚微的根结就在严重忽视了语言的工具化特征。写作归根结底是一项运用语言工具进行思想输出的表达能力,所以,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就必须在教学中及时穿插大量的语言输出训练。模因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完整有效的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训练过程,特别是模因的复制和传播理论为“仿写”训练模式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听说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涛 《考试周刊》2009,(12):91-92
模因论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语言模因的复制、传播为语言的发展进行了诠释.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着重阐述了语言输出与模因论的关系.以及大学英语教师在模因论的指导下如何就听说教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1.
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促使我们意识到长期以来我国外语教学中存在着文化教学的单一性与片面性。对这一现象及其产生的根源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受到了重视,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文化教学成了目的语文化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本土文化输入,即"本土文化缺失",并由此导致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频显中国文化失语症。本文认为我们应当从大学英语教学要求,教材,师资,课程设置,教学评价等方面着手,加强大学英语学习中的本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向世界更好地传播我们的民族文化,使英语真正成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沟通中国和世界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在世界发展的舞台上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中国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急需将将自己文化介绍出去,而世界也需要也解中国的文化。中国英语,渗透着中国独有的文化传统,将有效地解决国人在跨文化交际中所遇到的尴尬问题,即文化“失语”现象。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咸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1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测试卷与访谈为研究工具,调查了地方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现状。调查发现由于文化输入失衡、高校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等原因造成地方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针对这一现状,笔者提出了提高地方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双向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校英语教学过分强调西方文化的介绍与传播,忽略了中国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导致学生普遍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症,不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本文界定了"中国文化失语症"的概念,分析了高校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症产生的原因,并以宁波某高校的教学实践为例,提出了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强化中国文化渗透的教育对策和推广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琼 《甘肃高师学报》2012,17(4):92-93,120
针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本族文化缺失"的问题,在分析大学英语教学中需要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从教学大纲改革、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第二课堂四个方面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探究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和途径,从而改变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培养具有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英语人才,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8.
近十年来,众多英语教育工作者已意识到我国英语教学中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并就此展开了一系列调查研究。但针对高职英语教学中此现象的存在状况等问题涉猎不足。本文意参照教育部高教司推荐的《中国文化概况》中包含的文化知识,着重对高职院校学生及英语教师的中国文化知识掌握情况、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及其对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态度和对改进这一状况的期望等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对中国文化知识的掌握较好,却难以用英语表达,而高职英语教师翻译部分中国文化内容等能力也略显不足。中国文化知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涉猎不足是导致“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高职院校学生及英语教师对克服这一状况怀有足够的信心和期待。  相似文献   

19.
Susan Blackmore提出的谜米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有以下几方面启示:谜米学意义上的利他行为理论对教师素质提出了要求;谜米复合体理论启示我们公共英语教学要和学生的专业背景、文化背景相结合;谜米的长寿性特征启示我们在单词语法教学中要运用多种策略;谜米的传递方式也对听说教学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20.
外语教学中“目的语文化”的导入已成为业界共识。但现行的英语专业教学中却几乎忽视了本族语文化(中国文化),于是在跨文化交际中屡屡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不但要树立“知彼”的文化现,更要培养“知己”的文化意识。因此,中国的外语教学(特别是英语专业教学)必须补上中国文化这一课,才能使它真正成为传承中外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沟通中国和世界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