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乡村生活是泰戈尔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经历,书信集《孟加拉掠影》是泰戈尔对这一时期乡村生活和情感的记录。该文以《孟加拉掠影》和泰戈尔在乡村生活期间的创作为依据,梳理了泰戈尔对自然的情感态度,从泰戈尔对大自然的亲近、赞美及运用诗歌这一艺术形式对其情感态度的表现三方面论述了泰戈尔对大自然的情感态度及特点。  相似文献   

2.
瞿秋白论泰戈尔(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秋白赞赏泰戈尔的“森林哲学”。在瞿秋白早期“爱”的哲学里,也可以说带有泰氏思想的某些影响,由于斗争情势的需要,瞿秋白与东方化派论战之际,写成两篇专批评泰氏作品和言论。本着重论折他《太戈尔——过去的人》一对泰氏长篇小说《家庭与世界》的论评。  相似文献   

3.
李莹 《现代语文》2005,(11):37-39
前言 《背德者》、《窄门》和《田园交响曲》被列为纪德的代表作,国内也发表了很多研究这三部作品的成果。大部分论文、著作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对这些作品进行了精辟的论述。但国内还没有人对这三部作品的文学价值作一个确切的定位。笔者认为《背德者》、《窄门》和《田园交响曲》三部小说对纪德成为文坛上令人瞩目的作家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首先,这三部作品的创作时期正值纪德的文学生涯由失望、沮丧转向成功的过渡阶段。这三部作品对他走向成名之路,有特殊的意义。其次,纪德的故事体小说是对欧洲文学传统的承传,它与中世纪的宗教文学有相当大的渊源关系。再次,在这三部作品中,还体现了纪德对纠缠19世纪作家的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冲突问题的态度。此外,在这三部作品中已经呈现出纪德小说的那种独特的文学风格的雏形。  相似文献   

4.
本文围绕小说《家庭与世界》中三位主要人物关系的讨论,从男人对女人的态度这一性别问题切入,展开作者泰戈尔所认同的印度民族主义的解读。Sandip and Nikhil对Bimala的不同态度,即两位情敌对同一女性的态度,象征了印度民族主义的两种思想内涵。在Nikhil身上,泰戈尔寄托了自己的民族主义的理想。  相似文献   

5.
纪德《从苏联归来》一书发表后,影响波及世界各地。与其他国家的多种声音并存不同,该书在中国的反应比较单一。由于当时中苏关系的复杂性,以及1930年代左翼文学的强势,中国知识界对纪德该书描写的真实性普遍表示出质疑,并持批评态度。即使有少数同情理解纪德者,其声音也迅速淹没于抗战之中。《从苏联归来》一书在中国的传播史,显示出个人主义、艺术自由和批判精神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史中的匮乏。  相似文献   

6.
《赤都心史》是瞿秋白1920年以北京《晨报》记者身份访苏期间所写的散文集,共四十六篇,是我国新文学史上最早介绍和宣传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情况的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郑振铎在《记瞿秋白早年二三事》里写到当时的情景:“我们几乎不断地读着他的游记和通信那充满了热情和同情的报道,令无数读者们对于这个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崭新的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无限的向往之情。”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心史》不愧为五四时期最响亮的战鼓,代表了时代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7.
茅盾是中国杰出的文学巨匠。《子夜》是他光辉的代表作品。《子夜》在三十年代的出版,曾引起中国文坛的巨大震动。瞿秋白同志誉之为“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并且断言:“一九三三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纪录《子夜》的出版”。(瞿秋白:《子夜》和国货年)鲁迅先生在日记、书  相似文献   

8.
瞿秋白狱中所书《多余的话》能够反映出其在无产阶级革命中所作出的个人兴趣、乃至生命的无畏牺牲。更进一步,对于荣誉的第三重牺牲,是瞿秋白革命精神的独特部分。一切为人民的初衷,革命与责任高于生命以及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革命态度的无产阶级英雄观。深刻体现了瞿秋白一心为革命志业争取主动、争取进步、争取胜利,为人民幸福奋斗终生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9.
1931年,瞿秋白受王明一伙的打击被排挤出党中央政治局后,来到上海养病。1932年夏天,瞿秋白通过冯雪峰来到鲁迅家与鲁迅见面。从此两人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鲁迅曾三次接待前来避难的瞿秋白,瞿秋白则对鲁迅在翻译、编印出版《毁灭》《铁流》  相似文献   

10.
我是在近20岁的时候,才开始认真阅读泰戈尔的诗的。那时候,为了锻炼我的英文写作能力,我的英文老师让我用英文记日记,并且要求在每个周一的下午把上一周的日记带给他看。之后没几天,他送了我一套书,是泰戈尔的诗集,10本左右,小32开,很精致,中文版本。他告诉我,外文图书室的哪一行哪一排有英文版  相似文献   

11.
五四时期,由于西方各种社会思潮大量涌入,中国思想文化界非常活跃。但究竟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人们却没有真正弄清楚。在各种思潮中,瞿秋白最初是受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特别是受托尔斯泰的泛劳动主义影响的,后来又转向憧憬社会主义学说,然而也是朦胧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当时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还处于“隔着纱窗看晓雾”的阶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较晚,绝大多数革命知识分子没有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是从一些报刊杂志上学得一些马克思主义的观点。1920年12月18日到苏俄的赤塔后,瞿秋白第一次得以接触俄文的马克思主义文献与俄共(布)的政治理论读物。所以说,五四时期,瞿秋白的政治信仰不是社会主义,而是包括社会主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思想在内的各种思想的大杂烩。瞿秋白是在赴苏俄考察之后才最终选择并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  相似文献   

12.
瞿秋白从文艺与政治功利、阶级本位、哲学观念等维度出发,围绕客观主义、象形论、不充分的辩证法等论题,深入批判了普列汉诺夫文学理论,其主要成因是现实斗争的需要、苏联风潮的误导、研究视界的影响。瞿秋白的批评服务于具体历史语境,推导逻辑的基础是政治立场、阶级身份,客观促进普列汉诺夫文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运用,参与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的话语实践与价值建构。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三十年代,法国著名作家安德烈·纪德依据访问期间的所见所闻,撰写了《从苏联归来》一书。在书中.他既描绘了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取得的诸多成就,又描绘了其所存在的个人崇拜、僵化的舆论宣传等诸多不足。而其不足的存在与官僚阶层的存在及盲目自大的心态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4.
瞿秋白与许地山是青年时代的朋友,他们的友情是真诚、纯洁和高尚的。瞿秋白给予许地山的进步影响也是明显的、深刻的,他是许地山“心灵的挚友”。  相似文献   

15.
瞿秋白曾对中国知识分子的特征、作用、分类作过一些分析评价,形成了他关于知识分子的思想。其中有很多真知灼见,但有时也表现出历史局限性。对瞿秋白的知识分子思想做一些分析和思考,可使我们更全面认识瞿秋白,认识中共党史的一些问题。而且由此与现实问题结合,可使我们进一步理解知识分子与当前知识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以及文艺大众化问题,是瞿秋白文学批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认为瞿秋自在这两个问题上的观点,具有明显的“工具论”色彩,而贯穿其中的政治血脉则是“阶级斗争”,它反映了当时革命文艺队伍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立场和态度。瞿秋白也以此建立起一套具有典范意义的文学批评模式。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以来的瞿秋白文艺思想研究,是伴随着瞿秋白就义后的相关纪念活动展开的。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基本上呈现出从政治评价到政治纪念性评价再到文艺思想史观照的转变路径,而且整体系统的瞿秋白文艺思想研究仍有待开掘和建构。  相似文献   

18.
从1931年5月至1934年1月的三年时间里,瞿秋白是“左联”的核心领导人之一。首先,作为党内首席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瞿秋白为中国左翼文坛译介、输入了一系列马列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原理,对纠正“左联”时期相当一部分左翼作家中存在的把世界观与创作方法机械等同起来的“左”倾错误,提供了极有说服力的理论依据。其次,瞿秋白与包括鲁迅在内的大批“左联”作家亦师亦友的革命同志关系,以及他参与起草的“左联”一系列重要决议和创办的刊物,扩大了左翼文学的阵地,团结了大批进步作家,使“左联”逐渐摆脱了“左”倾路线的影响,开始走向成熟,标志着“左联”的“一个旧阶段的结束和一个新阶段的开始”。  相似文献   

19.
瞿秋白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开拓者,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的形成做出了突出贡献。结合上世纪20年代俄国的理论状况,将早期瞿秋白客居俄国时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接受及回国后对马克思主义的直接传播活动进行梳理,从源头和环境方面,考察瞿秋白的理论构成和理论传播活动,这能使我们更准确地确立瞿秋自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光辉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