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近年的高考历史试题出现了对文史常识的考查,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素养。如2007年全国文综Ⅰ卷帝王谥号题;2008年全国Ⅰ、Ⅱ卷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题;2008年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基本能力测试对“中国”别称的考查:2008年宁夏高考历史试题对十二生肖的考查;2008年上海高考历史试题B组对端午节习俗的考查:  相似文献   

2.
从命题技术的层面看,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I历史试题最突出的特点是“学院派”风格和“原生态”特色。 一、“学院派”风格 全国文综卷I历史试题与其他自主命题省份的历史试题相比,规范、严谨、专业,体现了比较明显的“学院派”风格,命题专业水准之高,也是其他省市高考历史试题望尘莫及的。  相似文献   

3.
史学范式的更新与高考历史试题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的高考历史试题(包括历史单科试题、“文综”卷和“大综合”卷中的历史试题)明显地具有前进与后退、改革与守成对立统一的特点。从后退和守成的角度看,主要表现在对历史知识记忆(含机械记忆)要求的大幅度提高,题目表述和参考答案有向“以本为本”回归的倾向等方面。而在前进和改革的步履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和新的史学范式的多方面的影响。本文集中研究史学范式与高考历史试题的关系,重点讨论新的史学范式对高考历史命题改革的影响,以及范式理论对高考历史复习教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如何回答“为什么”RUHEHUIDAWEISHENME●刘泽民一、高考试题往往以“为什么”提问1994年高考历史试题,3大问题就有2个问题用“为什么”提问:中、法启蒙思想作用为什么不同的问题;恩格斯为什么修正原先结论的问题。1995年高考历史试题,3...  相似文献   

5.
“能力立意”是近年高考历史试题命制的基本指导思想之一,2009年福建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也不例外。不过,若从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出发,对2009年福建高考历史试题加以分析,则不难发现,其所内含的学科能力要素,存在着明显的缺误。笔者不揣浅陋,试举两例,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6.
一定时期的文艺作品必定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诗歌作为文艺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不仅含有大量的历史典故,而且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吟咏王朝兴替、世事变迁。2008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中引用中外诗歌近10处,分布在第Ⅰ、Ⅱ卷。新颖的诗歌为高考历史试题注入活力,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以诗歌为载体命制历史试题的做法,符合“文史不分家”的传统。  相似文献   

7.
四川高考自主命题始于2006年,2008年因大地震情况特殊,真正称得上自主命制的高考试题有3套,即2006、2007、2009年高考文综四川卷历史试题,下面就这三年的“川味题”作一番品读。  相似文献   

8.
从2009年安徽省高考历史学科首次自主命题至今已经有四个年头。四年来,“平稳过渡、推陈出新”,是大家对安徽文综卷历史试题的总体印象。其命制思路在“变”与“不变”中逐渐走向了成熟与稳定,逐渐契合了新课程理念.自主命题的“徽派”特色基本形成。本文拟对四年来安徽文综卷历史试题进行比较分析,尤其是对2012年历史试题的特点进行...  相似文献   

9.
2008年陕西省中考试题中“历史”部分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符合“考试说明”。中考历史占40分,而基础知识及其运用则占到30分左右。下面就陕西中考历史试题来说明:2008年是如何考查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全国文综历史试题中,仍然存在“超纲”现象。怎么看待试题的“超纲”现象?为什么几乎每年高考后都会有老师尖锐地指出这一问题,而来年依然会出现命题“超纲”?面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笔者认为,我们应该结合新课程改革进行深入、冷静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综观2008年全国文综卷I历史试题,笔者用“艰难的‘变脸’”来形容,也可以说是自己对这份试卷的认识和理解。 就题目所渗透的史学观点来看,全国文综卷I的历史选择题部分,大多是以近代化史观为主题命制的。政治近代化方面:第16题考查陕甘宁边区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2.
高考历史试题中,都有“简要解释历史名词”一项。从1952年开始设立这一考试项目以来,中间虽然有几年中断,但是1957年以后,基本上形成高考历史试题的一项专门栏目。1978年全国恢复统一命题,历史名词解释更被重视。  相似文献   

13.
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历史试题尽管评价不一,但笔者认为:重视“研究性学习”——这是这套试题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为了鼓励学生灵活学习历史知识,现今高考历史选择题中出现了许多被“包装”的试题,聂幼犁先生从2002-2006年的上海历史试题中找出了十几道考题,分析了适度“包装”的可行性及“底线”,并对过度“包装”提出了“瘦身”意见。  相似文献   

15.
2007年高考历史试题的一个新变化,就是开始注重对文化常识的考查,如全国文综卷I第12题(“谥号”题),它给了只关注课本知识而忽视课外常识的考生一个“下马威”。2008年高考历史试题则涉及到4题,即全国文综卷Ⅰ、卷Ⅱ的第12题(“阴阳”题)、宁夏文综卷第24题(“生肖”题)、海南卷第1题(“干支”题)。由2007年的1题增加到2008年的4题,这类试题涉及的绝大部分是考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它给人们的启迪是:重视课外常识,重视文化常识题,注意中华文化中传统性常识的学习与把握。  相似文献   

16.
2008年重庆文综历史试题给我的感觉是,命题者态度谨慎,“不求创新,但求无过”。整套试卷从知识上看没有明显的失误,各板块比例合理,内容也较丰富,但缺少了2007年大胆探索的势头,有所退缩,导致试题设计平庸。 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与所测试能力单一的反差  相似文献   

17.
2008年高考历史试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加大了对民生问题的考查力度,立意高远。 一、何为民生问题 民生问题,即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2007年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说:“我们改革和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这就需要解决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全国文综历史试题中的“科举制度”题,集时代性、人文性、实用性于一体,可谓匠心独运。然而,考生的得分普遍较低。究其原因,除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阅卷环节存在一定问题(如采点给分与采意给分的问题)之外,也与目前历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有关。  相似文献   

19.
在刚结束的一次全州教学质量检测考试的历史试题中.有这样一个选择题:中国古代地名的命名方式多种多样.如“南昌”因方位而名.“锦州”因特产而名.“福州”因祥愿而名,“绍兴”因年号而名。由此推论,宁波因何而名  相似文献   

20.
2004年“文综”历史试题在总结近年综合能力测试命题经验的基础上,成功地树起了真正意义上的“问题立意”和“能力立意”的里程碑。今年的历史试题时代感、基础性、科学性、实践性、导向性都很强,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