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音壁     
《读与写》成都工作室:我第一次看到《读与写》这本书就爱不释手,很喜欢里面的一些文章,我投稿的主要目的不是在乎被选上,而是真的想看看自己的能力。特别是给了我们这些中学生一些展示自己的舞台。我很喜欢语文,特别是古诗词,我希望我能多给你们投稿,支持你们。  相似文献   

2.
放暑假了,我的女儿背着书包高兴地回到家中,手里高高地举着一个本子,兴奋地说:妈妈,你看!我接过一看,是孩子的《评价手册》,女儿迫不及待地给我翻开并指给我看:这是我同学给我写的;这是我自己写给自己的;这儿是我老师写给我的。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还给我们读了呢,老师写给我的评  相似文献   

3.
我的声音     
还记得我吗?我就是你们挑选的第一批小记者中的胡倩啊!由于转学的关系,我和《读与写》失去了联系,今天我是带着很大的希望来写这封信的,因为我渴望再次拜读《读与写》,弥补以前的损失。我给贵刊寄来两篇文章,请编辑部的老师们多多指教。如果我的作品没有选中,也没关  相似文献   

4.
<正>我之读书缺少批判性精神,基本是照单全收,对权威人士的著作更是如此。或者有疑也仅是存疑,根本不敢质疑,更不用说公开发表异议了。同事送我一本北京教育科学院王晓春老师写的《教与学的秘密》,这是王老师读佐藤学先生《静悄悄的革命》《教师的挑战》写的读书笔记,有些文章大胆质疑了佐藤学先生的某些观点。很是敬佩王晓春老师的批判性读书精神,也特别感谢我的同事能推荐这本书给我读,这不仅有助于我对佐藤学理  相似文献   

5.
都说网络是双刃剑,只有聪明地利用好网络资源,它才能为你的成功铺路。我上小学五年级时,写了一篇《家庭小鸟》的作文引起了语文老师的关注,课堂上老师把它连续读了两遍,还让我给大家介绍写这篇文章的思路。一下子,我成了班里的"文学少年",接着又被学校推荐给《小  相似文献   

6.
昨天,我收到了邮局送来的《中小学管理》第5期。我以按捺不住的急切心情研读了其中大部分文章,受益良多,并准备将其中的一些文章推荐给我的同事和亲友阅读。其中,沙培宁同志写的《一位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一文我连读了3遍,深深地感到: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像李镇西老师那样去全身心地关爱学生,了解学生,田满眸热血率培表一个个"最好的我"。读了此文,我特别想了解李镇西老师17年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全过程和他那"爱"的历程,更迫切地想得到一本《爱。心与教育》,但苦于我们这偏远小镇没有办法购到这本书,我热切地希望沙培宁同志…  相似文献   

7.
嗨,微起来吧     
"微团"召我去战斗经过几次"微会议"后,我忐忑的心平静了,因为倡导者彭校并没有给我们定下什么大的目标和条条框框,我们也逐渐领略了团队的"微"精神。一向不喜欢读教育类书籍的我喜欢上了彭校给我推荐的《全美优秀教师快乐学习课》,我还在办公室主动推荐给"非团队"老师,希望他们能分享其中的"乐教"精神。我重新开通了教育博客,开始记录教育中的点点滴滴。"哪怕写一句都可以,只要是你的真实感受。"彭校总是鼓励我们,还亲自指导我们如何写"微文章",并用"小纸条"的温馨方式为我们加油,驱逐我们身上的惰性。我每天晚上开始关注我们团队的文章,甚至更广阔的教育博客,从他们身上吸取正能量,改变自己的  相似文献   

8.
一封来信     
我是一位学生家长,《课外阅读》伴我们母女走过了三年多的快乐时光。女儿上小学起,我就尝试给她订阅过许多杂志,但没有让我们中意的,直到孩子上四年级,我咨询了一位高中语老师,她向我们推荐了《课外阅读》。开始,我从学校的阅览室借回来自己看完后给孩子讲,母女俩都觉得获益匪浅。我干家务时,孩子就自己拿起来读,读上就爱不释手。借了两期后就强烈地想长期拥有,于是全家一致决定自己订阅。  相似文献   

9.
正过了不惑之年,我总爱回忆和总结自己以前经历的故事。从小到大,我学过的作文课不少,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却并不多。但有三堂作文课,如同三幅珍贵无比的国画,深深刻印在我记忆的脑海。我读县高一的时候,记得于秀申老师教我们语文,他让我们写一篇家乡变化的散文,题目自拟,我就写了一篇《我村的荷塘》。没想到,作文课上,于老师把我的这篇文章作为范文在全班朗读,并且批语这样写着:妙  相似文献   

10.
今天老师留给我们一项特殊的作业,给自己的爹娘写一封信。我想把这封信永远珍藏,所以就写了这篇《想说给爹娘的心里话》永远珍藏在日记中。我想和爹娘说的很简单:自己的梦想。  相似文献   

11.
来信     
你们好!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给报刊社写信,其实在心里,我和《中学生阅读》初中版已经是老朋友了。我知道你们会认真地读每一个读者的来信,所以我也非常认真地写这封信。我很感谢《中学生阅读》初中版,它不仅让我体会到阅读的快乐,而且让我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作文。以前老师让我们写作文,我是在不得不写的情况下写  相似文献   

12.
这期的“封面故事”,我们请照片上的“一家子”分别来讲述。父母讲述的是——《写在孩子十四岁时》,孩子讲述的是——“我将永远珍藏这份厚礼”。我们之所以想到让家长参与我们的杂志,是因为上海市徐汇中学初二年级组组长程国萍老师的推荐。读了程老师推荐的这封家长写给孩子的信,我们于是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为我们的家长开一个栏目,让家长和学生纸上交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使书面交流显得格外珍贵,我们想为两代之间的交流创造条件。家长们,是否有意加入我们的作者队伍?如果你写过,或正准备给你的孩子写信,那么,希望你将信寄—份给我们。等到适当的时候,“两代之间”这一新栏目将在本刊面世。编者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6):F0002-F0002
因为是老朋友了,客气话我就不说。你们的《读写天地》真的是很好,我这几年一直是把它作为首选刊物推荐给学生,其中的很多栏目学生们非常喜欢,我们语文老师也基本是期期读,都说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4.
“随笔”带动我的作文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发表的四篇随笔,是周行同学读初一时写的。他以丰富的词汇、变化的句式、灵活的章法,表达了自己相当个性化的对生活的真切体悟,对人的细致观察,对历史的独特理解。一个初一的学生为什么能写如此有特点的文字?《“随笔”带动我的作文进步》给了我们答案。范永泉老师用“写随笔”的方法,彻底解开了束缚学生心灵的“八股”绳索,从而挖掘出了埋藏在学生身上的写作潜力。这种方法抓住了作文教学改革的“牛鼻子”,是打破陈旧的作文教学模式的一个“突破口”。范老师的改革看似简单,实则是以教学观念的转变为底蕴的。只要观念转变了,治标又治本的方法多的是。我们相信深圳不止一个周行,各地的周行就更多了。希望各个学校的老师、同学把你们那里的“周行”和“范老师”推荐给我们。  相似文献   

15.
技法导航一、选好写作对象在选好写作对象这一方面,与通过一件事写一个人相比,要求更高一些。如《我们的语文老师》和《我的另类老师》写的都是自己的老师,都通过了多件事表现了老师的特点。这是因为老师与自己朝夕相处,对老师比较熟悉,有许多可写的素材。二,选好典型事例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这"几件事"通常是"二三事"。如《我们的语文老师》一文。  相似文献   

16.
这学期,我新接了六年级一个班的语文课。第一次改到柳莹同学的作文《记一件难忘的事》时,我一眼就看出她的作文是抄袭的。思虑较有代表性的作文,加上柳莹的这篇,然后,先把前面的几个作者叫到了办公室,我对他们说“:你们的作文写得很有特色,老师打算推荐给大家,不过,这次不是老师来朗读,而是让你们自己来朗读。现在,你们就把作文拿回去读通读熟,明天朗读给全班同学听,让大家也点评点评。”接着,我又单独把柳莹叫过来,我对她说:“刚才老师已经叫了好几位同学去准备明天读他们的优秀作文了,老师感觉你的这篇也很不错,所以,你也准备一下!”她没…  相似文献   

17.
陶有刚 《文学教育(上)》2009,(15):F0002-F0002
晓苏主编: 你好! 因为是老朋友了,客气话我就不说了,你们的《读写天地》真的是很好。我这几年一直是把它作为首选刊物推荐给学生,其中的很多栏目学生们非常喜欢,我们语文老师也基本是期期读,都说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8.
《初中生》2002,(Z3)
浦南中学寄给我一本校刊,其中有不少是中学生的习作,翻看时,被一个新奇古怪的题目吸引住了:《“作文”救了作文命》。到底写些什么呀?我急切地看了下去,原来写的是这样一件事:读六年级时,新换了一位语文老师。开学没几天,老师就布置我们写一篇题为《一件难忘的事》的作文。我平时最讨厌的就是写作文,想了半天还写不出什么。后来灵机一动:“老师不是还不了解我们吗?抄一篇,老师未必看得出。”于是,趁中午回家,就抄了一篇交差。第二天,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他劈头就问:“这是你自己写的吗?”我鼓足勇气点点头。“不错!写得真不错!”老师高兴地说。我暗暗高兴,好,没被老师发现。可是,老师还要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读作文。  相似文献   

19.
陶有刚 《文学教育(上)》2009,(14):F0002-F0002
晓苏主编: 你好! 因为是老朋友了,客气话我就不说。你们的《读写天地》真的是很好,我这几年一直是把它作为首选进物推荐给学生,其中是很多栏目学生们非常喜欢,我们语文老师也基本是期期读,都说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20.
编读往来     
《阅读与作文》的所有老师们:你们好、我是一名普通的高中生,在高一前未读过《阅读与作文》,高二开学时同学推荐我读,怎么说呢?现在每天打完球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读《阅读与作文》,伴着东方的第一缕阳光,我便在精神的殿堂里遨翔。这是我第一次向你们投稿,还是在朋友的鼓舞下才有的信心,平常我喜欢读诗,读李白的明月酒愁,读杜甫的杜陵春伤,读李煜的亡国深秋,读李清照的黄花深闺……有时也写首小诗表达一下自己浅陋的体会。谢谢你们的辛勤工作,是你们让我在黑夜找到了天空中最亮的星,是你们让我在寒冷的冬季找到了世界最暖的火,是你们让我在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