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忆颂华师     
今年是我们的老师俞颂华先生诞辰九十周年,他离开我们已经三十六个年头了。尽管时光流逝,却不能冲刷掉对他的怀念和记忆。他那和蔼长者的形象,教诲我们时的音容笑貌,在我们头脑中总是那么清晰而长在,思绪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我们有幸成为他的学生,是在1945年秋进入社会教育学院新闻系后。该院是在1941年创办的,后来鉴于国内高等院校设置新闻专业者寥寥,遂于1945年创设新闻系。颂华师是国内著名报人,院长陈礼江与他有旧谊,他们都曾任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教授,陈礼江就到重庆张家花园去看颂华师,要他出任新闻系主任。俞师正在主编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国讯》,且有病,答以不能应聘。陈只是借重颂华老师的声誉,说;“只要你把新闻系的教师请好,安排好课程,并请一人帮你办理系务,你  相似文献   

2.
永远的怀念     
"文革"之后恢复高考,1978年我考入北大中文系新闻专业。从那时起,在我的心目中,蓝鸿文教授就是最令人敬佩的老师之一。实际上,我报考北大学新闻专业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借助学习的机会,深入了解我父亲范长江先生上世纪30年代的新闻生涯。在北大读书期间,我曾协助  相似文献   

3.
永远的怀念     
今年的11月24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之一刘少奇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作为一名档案工作者,值得骄傲的是,我曾新眼目睹了少奇同志的风采,并把一束代表丹东人民对少奇同志的爱戴之情的鲜花亲手献给了少奇同志.  相似文献   

4.
永远的怀念     
2011年10月30日上午,我突然接到系里老主任张琪玉教授的电话,他用极其沉痛而缓慢的语调说,我的恩师黄宗忠先生已于当日凌晨仙逝。惊闻噩耗,不禁为中国图书馆学理论界失去了一位领军人物、为我将永远见不到敬爱的学术导师和精神导师了而悲痛万分热泪潸潸。仅仅7天前在参加他的八十寿庆暨学术思想研讨会上,我们刚刚见过面。  相似文献   

5.
假如,你曾把梦的种子播入初春的泥土;假如你曾破夜的魔咒啜饮黎明的珠露;假如,你曾背负如火的烈日伸展疲倦的筋骨;那么,当天堂的风驱动命运的车辇降临时,你成熟的灵魂,定会以薄公英的姿态驭风而舞动.  相似文献   

6.
张晓龙 《海南档案》2009,(3):7-7,19
今年,敬爱的爷爷张云逸离开我们已经35周年了。在我参军之前,我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了近十七年,爷爷一直是我心目中最崇敬的人。几十年来,他的音容笑貌总是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他的谆谆教导常常在我的耳边回响。  相似文献   

7.
我与《新闻爱好者》交上朋友,多亏了尊敬的段向理老师。段老师生前是淮阳县鲁台镇通讯专干,曾多次被上级评为优秀通讯员。1987年3月的一天,段老师去鲁台营业所采访时,我们相识了。后来,我向他求教写作知识,他拿出厚厚的一册合订本说:“这是咱们的共同老师,  相似文献   

8.
“748工程”使我与王选老师相识相知三十年,是战友,也是朋友。我知道王选老师身体一直不好,后来又身患重病,但治疗的效果很好,王选老师担任国家领导人以后虽然见面少了,但每次报道国家领导人出席会议的时候,我总是在看或听有没有王选老师出席,看到了王选老师心里就感到塌实,心里总会念叨:看米身体还不错。今年新年时我又看到了王选老师出席了一个会议,心里很高兴,万万没有想到噩耗传来王选老师突然离我们而去。王选老师的离去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当代杰出的科学家,改革家和社会活动家,使我国新闻界痛失了一位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9.
在我步履维艰的文字生涯中,不知得到过多少让我铭心刻骨的帮助。有的帮助出现的时候,是让我非常意外的。20年前的一天,当我突然接到下面这封信,真是有点儿做梦的感觉:  相似文献   

10.
有些人和事,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地在记忆中淡漠了,遗忘了。有些人和事正好相反,时间越久,记忆越深,思念愈切。邓拓同志在我心目中就是这样。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侵略者战败,无条件地投降了,中国的革命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当时在晋察冀边区工作,被派往东北。但当我于十月赶到张家口时,形势发生了变化,国民党在美国的援助支持下,把大量的军队运往东北各地,占领了沈阳、长春、旅大等大城市和主要铁路线,山海关也失守了。我们原来设想的解放东北,以东北为依托进而解放华北的战略决策,不得不改为加强华北、支援东北的方针了。在等待分配工作的过程中,一天在街上偶然遇见了胡开明同志,他是我和我爱人的老领导,我们都在他直  相似文献   

11.
2007年初冬,我从天津专程去探望恩师戴文葆先生.他在电话里说,最近身体不大舒服,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 我心慌,急急地赶去.一推开门,戴老正在笑眯眯地等着我.他高兴得很,两手推着我的双肩,硬把我按到客厅里的旧沙发正座上."这几天学校怎么样?"老人忙不迭地问.我知道他时时刻刻都记挂着我们,每隔几天,总会有他的信或电话到天津.多少年来,我一直想,老人家这个南开的特邀教授真是当到家了--我们的一举一动他都牵挂.  相似文献   

12.
尽管一生中经历了不少坎坷,我却自认为是一个幸运的人。我甚至相信,世间像我这样的幸运儿,实在不多。说自己幸运并非别的原因,而只是我一生中有过许多的好老师和好朋友,而我在南大学习德语和做文学翻译的启蒙老师叶逢植更叫我不能忘怀,因为他不仅和冯至先生一样都被我视为自己的恩师,而且还是与我有着深情厚谊的知心朋友。大约1960年,在一般报刊上已经发表十来篇长长短短的译文以后,我开始考虑是不是该译一点正儿八经的文学作品。其时正值困难时期,父亲“自觉”下乡改造后家里断绝了主要经济来源,靠母亲做一点小生意实在是度日惟艰,为了帮助母亲和妹妹,也需要多挣一点稿费。这时已对我另眼看待的叶逢植老师  相似文献   

13.
认识羊枣,是40多年前的事;羊枣牺牲,已38周年了。每忆起羊枣,我的脑海中就浮现出这样一幅图景:湖南省衡阳市南门外,湘江西岸,灌木丛生的回雁峰上,被日机炸毁的古庙——雁峰寺里,微弱的煤油灯光下,几个青年人围坐在一个中年人的四周,议论当天发生的国内外大  相似文献   

14.
乍闻杜克老师遽然病逝,顿时惊呆了,一股深沉的哀痛袭上心头。20多年间与恩师的交往,宛然在目,令人无限惋惜,无限怀念! 我常常称杜司长为杜老师,因为我一直把他当作我的老师。1983年,我有幸参加文化部组织的外语培训,也是在那个时候我认识了杜老师。在培训班结业典  相似文献   

15.
2004年7月30日上午10点,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的礼堂里,哀乐低徊,白花含悲,人们怀着沉痛的心情,送别一位为新中国广播事业奉献一生的播音艺术家——夏青。送别的人群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稚气未脱的青年,他们是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赶来的,有的刚下火车还没有来得及放下手中的行  相似文献   

16.
那是一个悲痛的日子,当我向翁少峰同志的遗体鞠躬告别时,我在心中默念:“一位看着我长大的老首长走了……”翁少峰同志是原《河南大众》报的社长兼总编辑.从1951年到1956年,我作为一个参加工作不久的“记者娃”和“编辑娃”,曾受到这位老首长的亲切关怀和培育.  相似文献   

17.
题记:我含泪仰望蓝天,那里有一座闪光的墓碑. 那天下午,像往常一样,杨奇老师摆好装订的报刊和工具,下班时,向大家道声"明天见",随即点头一笑,便匆匆离去.谁也不会想到,他这临去的一笑,竟是诀别.  相似文献   

18.
忆王中老师     
王中老师是中国新闻界的著名人物。一则,他几十年从事新闻教学工作,弟子满天下;二则,他的新闻理论,比如党报具有两重性:工具性和商品性、报纸不是阶级斗争斗出来的、办报要有读者观念等,在中国新闻理论界曾经引起过大讨论和大批判;三则,他是被中央最高领导层点名而划为右派的,特别引人注目。我在没有进入复旦大学以前,已经久闻其大名了,1978年考入复旦新闻系后,听到的关于他的传说就更多了。有人说,刚解放他一身戎装进驻复旦,担任复旦大学党委统战部长。复旦大学的统战部长可不好当,一些全国性的学术权威和民主党派的领导都在复旦任教,戎装者在台上作报告,台下就有条子递上来,一看,是一首诗,王中当即提笔,和诗一首,传回去,教授们服了!有人说,上海市一个系统拉  相似文献   

19.
有次我在翻阅历史档案资料时,偶然发现了有关我读小学时期的任课老师刘仁泰的一条史料。这条史料如实记载了他支持中国革命的事迹:1936年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中国工农红军一军团二师驻防甘肃省宁县早胜镇一带。部队为了照顾贫苦农民,没有平均摊派而是向富户借粮。刘仁泰当时积极借给部队60石粮,成为全县初次借粮最多的富户。[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忆宓浩老师     
时间在无情地逝去。尊敬的师长,中国新时期图书馆学的著名学者,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系主任宓浩老师已经离开我们整整二年了。他怀着对图书馆事业的激情和深深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