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就高校德育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德育内容应增加具有反映时代特征的创新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多样化的内容,采取课堂教育、生活渗透、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实施途径,用科学的德育工作机制保证高校德育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2.
增强高校社会实践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实践教育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新形势下应认真总结、研究,做历史性思考:制定社会实践教育的教学大纲,筹措经费,与专业相结合,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开展理论研究,使社会实践教育日益课程化、日常化、项目化,以此推动高校社会实践教育向更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逐步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本文提出了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心理素质教育新体系,充分利用理论教学课堂和实践教育课堂,全面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4.
建国几十年来,为了适应社会形势和高校德育工作的需要,几代德育工作者不断地在实践、探索,积累了许多德育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形势的飞速发展,德育工作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突出表现在德育工作者和广大师生不象五、六十年代那样容易在德育工作中产生共呜。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相似文献   

5.
论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它与其他教育方式一起,共同促进高校的人才培养,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基本方式,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6.
高校形象德育是高校德育工作创新的理论成果,是对传统德育方式革新的新探索。高校形象德育是教育者依托和运用生动具体的形象对大学生开展德育工作的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形象德育的生成既是适应高校传统德育困境提出的新尝试,也是从大学生认知特点出发进行的融合创新。从其价值来看,高校形象德育具有理论维度、实践维度和育人维度的多重价值。为推进高校形象德育实践的有序展开,需要从德育形象的对象化构建、德育主客体形象素养的整体提升以及社会德育共同体建设着手,共同推动形象德育理论向德育实践转化,形成完善的德育工作体系,丰富德育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7.
实践德育指通过一整套的制度安排,以促使学生在德育课堂教学之外尽可能多地参与德育方面的实践活动并从中获得思想品德与政治理论素养的提升从而实现高校育人目标的活动.实践德育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德育包括日常生活德育实践和社会德育实践.生活德育实践体系的完善以主动关爱与无声感化相结合为原则,包括营造良好的校园德育环境和德育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两个方面;社会德育实践体系的构建可以从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多环节多部门密切协作、建设实践基地与建立多层次的激励机制等四个方面来推进.  相似文献   

8.
探索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的新路径,需要面对时代背景,依据研究生群体特点,从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者的视角,分析研究生德育工作的现状与成因;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目标和研究生群体成长成才的动机,论证有效的研究生德育工作对促进研究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指明研究生德育工作与研究生学术活动相结合的必要性;找出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如何与研究生学术活动相结合的方法,提出"学术引领,德才并育"的工作路径。  相似文献   

9.
感恩教育在当前高校德育工作中有重要地位,它对大学生个人、教师、高校及和谐社会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感恩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家庭教育、网络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是提高大学生感恩教育实效性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0.
人本原理是现代组织管理遵循的基本理论之一。新时期高校的德育工作也应该遵循“以人为本”这一现代德育观的基本原则,充分肯定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使德育目标与学生全面发展相结合,运用“适应性育人”思路,研究学生的实际需求、动机和行为,从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的日常管理等方面构建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的高校德育工作新机制。  相似文献   

11.
简论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德育实效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德育是大学课堂德育的必要补充,是高校德育的重要途径,这已为绝大多数学者认同并被各高校普遍接受。但是,要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德育的深入发展,让社会实践真正成为大学生德育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就必须要正确认识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德育的重要地位,高度重视其德育实效,不断探索提高其德育实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社会实践是高校实践育人的第二课堂,是强化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功能的重要载体。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及教育引导方面具有天然的功能优势,关乎思想道德建设及教育引导的成败。新时代赋予了高校社会实践新的使命,也提出了新的教育引导任务。着重分析高校社会实践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及其影响因素,解析高校现行社会实践活动及思想政治育人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提升高校社会实践的成果转化及教育引导实效,进而全面提升高校社会实践育人成效,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3.
社会实践是高校实践育人的第二课堂,是强化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功能的重要载体。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及教育引导方面具有天然的功能优势,关乎思想道德建设及教育引导的成败。新时代赋予了高校社会实践新的使命,也提出了新的教育引导任务。着重分析高校社会实践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及其影响因素,解析高校现行社会实践活动及思想政治育人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提升高校社会实践的成果转化及教育引导实效,进而全面提升高校社会实践育人成效,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4.
社会转型期需要重视道德冲突研究。这是由于当代社会变革冲击了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念,而且道德冲突是道德教育不可避免的议题,漠视道德冲突还导致了道德教育的低效;同时,道德冲突的研究有助于明晰道德教育的目标,有助于反思道德教育实践,道德冲突的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成人”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小学德育存在德育地位边缘化、德育课程知识化、德育内容泛政治化、德育方式规训化等问题。以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的"三结合整合式"教学模式,是指将知识积累与价值观养成相结合、课堂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授导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并且将传统课堂教学、网络平台上自主探究和任务驱动下的社会实践活动融合为一体的完整教学模式。该模式通过根据实际积极开拓教学实践体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等具体措施与当前中小学德育课程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16.
德育何在——走出当今高校德育的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德育工作遇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困惑,这种困惑的实质是长期以来高校德育被视为一种孤立的系统存在,一方面使德育陷于形式化,另一方面德育在实际上显得无效。而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让德育重新回到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即“德育在社会实践中”。这个命题在理论上澄清了“德育何在”的问题,在实践上为“如何德育”提供了一种价值指导。  相似文献   

17.
张謇、黄炎培、陶行知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极为重视。他们在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培养学生良好公民素质、社会国家意识等德育目标,涵盖个人品德修养、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德育内容。他们强调道德常规教育、文化熏陶、实践磨练和自治教育的德育方法,对当前我国的德育实践仍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国学教育越来越热门,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国学作为大学德育教育重要的文化内涵,对高校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文化自信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等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在高校德育教育实践中,应积极发挥立德树人教育功效,注重国学教育对高校教育尤其是高校德育教学环境、高校德育教育环境和高校德育教育生态环境的有机融合渗透,进一步提升高校德育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9.
学校德育面临着复杂的环境和严峻的挑战,从社会视角审视学校德育的价值取向,应树立科学的德育价值观。主要包括:德育社会观、德育功能观、德育素质观、德育效益观、德育层次观、正确的学生观。学校德育应对青年学生进行价值引导,注意在德育实践中避免道德教育上的绝对灌输和相对主义,最大限度地实现德育价值,实现对学生精神人格的真正提升。  相似文献   

20.
王毅 《成人教育》2007,(8):68-69
当前成人高校德育理论与实践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德育实践面临着时代挑战,如市场化进程中的物化倾向及其带来的精神困惑、教育的功利化趋向、社会价值观多样化、生存方式的虚拟化和数字化等。要提高成人高校德育实效,德育理论必须进行反思和创新。要深化对德育本质的认识,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观;确定成人高校德育目标,保证和促进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改进成人高校德育的方法,推进学校德育的现代化、科学化,以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