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7世纪中后期,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取得政权后,立即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三次英荷战争、与西班牙和法国争夺欧洲霸权。英国通过这一系列行动改变了旧欧洲的国际关系格局,为英国夺取世界霸权奠定了基础,说明新生的资本主义制度比封建制度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也体出了资产阶级的侵略和掠夺性。  相似文献   

2.
香港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是鸦片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最严重的创痛之一。英国为什么要在19世纪40年代发动那场目的在于奴役中华民族的鸦片战争呢? 首先,就英国本身来看,19世纪40年代,英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实现了资本主义生产从手工工场阶段向大机器工厂阶段的飞跃。正是这个飞跃促使了英国统治集团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资产阶级逐步成为英国政治,历史舞台上的主要角色。资产阶级的本性之一就是不断地对外进行侵略扩张。我们知道在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由于新贵族是从旧贵族内部分离出来的,具有特  相似文献   

3.
英国早期工业资产阶级在政治民主化和社会民主化两个方面推动了英国民主化进程。英国在工业革命以后,形成了工业资产阶级,从而改变了其阶级结构和社会资源的占有。在工业资产阶级的推动下,英国通过1832年、1864年和1888年的议会改革,实现了政治的民主化。正是在他们的促使下,英国通过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会立法,开创了社会改革的先例,政治民主扩大为社会民主。  相似文献   

4.
英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并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在革命后独掌政权。英国资产阶级化地主掌控政权期间,在维护本阶级利益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工商业资产阶级的要求,不自觉地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导致英国率先爆发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把工业资产阶级推向前台,他们经过几次社会改革终于取代资产阶级化地主而成为当权者。  相似文献   

5.
试析“九·一八”事变中英国对日本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汪文军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9.18”事变,拉开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序幕,日本的侵略扩张不仅威胁着中国的生存,也威胁着英国在远东的利益。对此,“英国采取了软弱的和解...  相似文献   

6.
现代印度当权的大资产阶级,是印度资产阶级中的反动派。这一部分资产阶级,同国际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印度大资产阶级对内残酷剥削压迫和镇压一切进步力量、对外实行侵略扩张的反动本性,现在已经图穷匕见,原形毕露,早已为世人所共见。本文拟对近代时期印度大资产阶级血腥的发家史和它同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血肉关系,作简要的论述,以说明这个阶级反动本性产生的历史根源及其在近代时期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在清教运动的掩饰下发动了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革命。清教运动实质上是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意识形态领域内为资产阶级革命做舆论和组织准备的思想运动。  相似文献   

8.
二战以前法国在老挝的殖民统治及老挝社会性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后,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历届政府对外采取侵略扩张政策,尤其到了19世纪下半叶,随着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过渡,法国政府加紧了对亚非国家的侵略扩张,在中南半岛上,继完全控制越南、柬埔寨、建立“印度支那联邦”以后,又把侵略的矛头对准了地处半岛腹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和自然资源丰富的古老王国老挝,通过一系列有预谋、有步骤的政治和军事行动,于1893年占领了老挝,并以“保护  相似文献   

9.
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家、戏剧家、诺贝尔文学获得者约翰·高尔斯华绥以象征、心理分析以及社会讽刺等手法刻画英国中上等资产阶级人物以及他们的生活而著名。他通过对资产阶级人物生活的描写 ,性格的刻画和心理分析 ,达到了批判和讽刺这些资产阶级人物、揭示资产阶级腐朽堕落和最终衰败的原因这样一个目的。在这一方面 ,短篇小说《日本》比较好地体现了其创作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16世纪英国宗教改革导致了英国历史发展的重大转折,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在其中举足轻重,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论述了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特点与影响,揭示其历史必然性,指出亨利八世宗教改革是16世纪国家宗教改革完成和英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中极为关键和必要的一步,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笛福在其现实主义杰作《鲁滨逊飘流记》中,通过鲁滨逊这一典型的艺术形象,揭示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精神面貌。从鲁滨逊历尽艰险的经历中,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不断进取的冒险精神及坚韧不拔的毅力。说明了鲁滨逊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资产者,又是个典型的殖民者。  相似文献   

12.
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革命。革命的目的是要在英国确立资产阶级政权,使它适合于已经产生并且得到发展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盟是这个革命的领导者;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是这个革命的主力。人民群众的积极参加,保证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为什么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是革命的领导者?为什么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是革命的主力?这就要看一看革命前英国的阶级关系和透过这阶级关系反映出来的斗争形势。英国资产阶级的起源英国的资产阶级起源很  相似文献   

13.
国内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专家历来把霍布斯判定为代表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利益的思想家。作者认为,霍布斯坚决反对英国革命,支持和歌颂封建专制王权,因此他决非代表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思想家。他之反对和批判天主教,不过是要以国王的文化专制主义取代教皇的文化专制主义,他要建立的是一个宗教与政治合一的集权专制主义国家,这决不是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所期望的。  相似文献   

14.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保守性"的几点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保守性”问题。以科学的态度对新贵族与资产阶级因同质而结盟,革命前以清教运动为特色的舆论准备,革命中摧毁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土地革命以及最终确立资本主义政体之一的君主立宪制等方面作深层次的探讨,认为这些方面都适合英国国情,英国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很好地完成了革命的任务,保守性之说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15.
17~18世纪中国的外交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7~18世纪中国与英国、俄国、荷兰、葡萄牙、基督教和罗马教皇、亚洲邻国都有较密切的关系。中国当时外交政策的特点是:捍卫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对任何外国进行侵略扩张;抗击任何外国对中国的侵略;维护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和法律原则;和世界各国建立柔远睦邻的友好关系。这一外交政策在当时的世界上独放异彩。与对外侵略扩张的西方殖民主义国家的外交比较,中国外交有进步性,也有落后性。  相似文献   

16.
香港问题是近代英国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政策强加给中华民族的耻辱。百年来,为洗雪耻辱中国历届政府做了不同程度的努力和斗争。国民党政府的几次努力都以失败告终。在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努力下,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特别是在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香港问题得以完满解决。  相似文献   

17.
<正>英国1688年政变实现了两个妥协,一个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妥协,一个是资产阶级、新贵族与王权的妥协。前一个妥协,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一百多年以来长期结盟的继续与必然结果。这个联盟构成了英国政治生活的基础。后一个妥协,与革命的起伏和革命的结局有着密切的关系。历来,英国学者和苏联史学界对这场妥协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在英国辉格党自由派史学家马考莱的笔下,1688年政变是“世界上存在的最出色的事件”。据此,他得出结论说:“我们还不知道有一次绝对不能以及时的友好妥协来预防的大革命”,“温和的让  相似文献   

18.
任何伟大发明的诞生,都应从三个方面来考察:当时社会环境,人类文化智慧的积累,发明家的天才努力。蒸汽机的发明就是如此。18世纪中后期,英国资产阶级专政已确立近百年,资产阶级政权的确立极大地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农村,圈地运动从非法成为合法。这个时...  相似文献   

19.
<正>英国的资产阶级通过长期与王权的博弈,最终以“光荣革命”的形式取得了胜利,王权得到种种限制。在不断限制王权的过程中,英国的资产阶级逐渐主导了国家政治生活。英国政体带有典型的封建特色,归因于“光荣革命”并不彻底,它是资产阶级和封建主集团相互妥协的产物,但不可否认的是,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后,对其他地区和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亚当·斯密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他所处的时代正值英国资本主义在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工业革命已经在英国开始。但是,当时封建势力和重商主义的保护关税政策还在束缚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清除封建残余和重商主义的影响,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斯密作为英国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