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作者以简洁、准确的语言,介绍了蝙蝠的嘴和耳朵的特殊作用以及对于发明雷达的启示,揭示了蝙蝠和雷达的内在联系,介绍了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向我们介绍了某些仿生学的知识.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科学家三次试验的过程及揭示的秘密。2.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科学家三次试验的过程及揭示的秘密。  相似文献   

4.
《蝙蝠和雷达》介绍了科学家通过对蝙蝠飞行情况的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保证了飞机夜间安全飞行。课文逻辑性强,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是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好教材。同时,课文叙述思路清晰,七个自然段之间联系紧密又层次分明,又是进行分段训练的良好凭借。 本组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是“练习给课文分段”。本课的教学目标可确定如下: 1.读懂课文内容,练习独立给课文分段。 2.弄清蝙蝠和雷达的关系,了解课文中介绍的…  相似文献   

5.
《蝙蝠和雷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 1 7课 )是一篇讲述科学常识的说明文。教学中如何走出传统分析课文的窠臼 ,避免过多过细的讲解 ,让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获得科学知识 ,并且受到创新意识的熏陶 ?笔者认为 ,这篇课文的教学 ,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来进行设计。一、抓住文章题眼 ,理清课文思路《蝙蝠和雷达》这篇文章的题眼 ,就是一个“和”字。这个“和” ,就包含了两者的相互联系 ,相互沟通。弄通两者的“和” ,也就读懂了课文内容。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 ,而雷达则是一种探测仪器 ,为什么把两者联系在一起 ,为什么“和…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目标分解表二、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词句,弄懂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蝙蝠飞行的奥秘的,深入了解蝙蝠与雷达之间的联系。三、教学设想这是一篇讲述科学知识的课文,介绍了科学家通过对蝙蝠飞行情况的研究找出了蝙蝠能顺利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以保证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捕捉文眼,精问多读,抓重点词句、重点段落的教学,突出中年级的重点。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模拟画面,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继续给自然段分层、归纳层意和自然段…  相似文献   

7.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讲述科学常识的课文,介绍了仿生学的应用——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而加以研究,从而发明了雷达。教学时我们抓住重点,从文入手,因文悟道,引导学生从学习语言文字中去领会文章所阐明的科学道理。一、析题意激发兴趣我们先让学生读题,并帮助他们认识蝙蝠、雷达各是什么后,再启发思考:①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雷达是一种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仪器。  相似文献   

8.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全文富有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和逻辑性,是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典范之作。教学时,教师应依据教材特点,突出素质教育,引导学生自主乐学,实现文道统一。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科普知识短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的事.本组教材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发现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以及自学的能力.这两个训练项目在本课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落实.  相似文献   

10.
陈逸飞 《贵州教育》2008,(22):30-3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以及飞机夜航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  相似文献   

11.
学习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弄清蝙蝠的特殊本领与雷达的工作原理的关系,了解仿生学知识;朗读课文,品味精炼准确的语言,把握课文每自然段内容与要点;激发学生认识和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情感。学习重点: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难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预习导学单:1.我能准确地把课文读3遍。第一次读正确,第二次读流畅,第三次读得有感情。边读边标出自然段,了解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相似文献   

12.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其教学重点是搞清蝙蝠的嘴与耳朵的作用,了解蝙蝠与雷达之间的关系。从板书中可清楚地看出蝙蝠嘴与耳朵的作用,蝙蝠与雷达的探路原理。带箭头的虚线表示雷达是在蝙蝠的启示下制造出来的。另外,利用板书亦可阐明夜航的飞机为什么能安全地飞行的道理。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蝙蝠和雷达》这篇科学小品文时 ,我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电脑辅助语文教学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电脑引入设置悬念古希腊生物学家、教育家普罗塔弋说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 ,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一上课我就用电脑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 ,并设置悬念。电脑演示并配音朗读 :晴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 ,越来越近 ,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接着传来了隆隆声 ,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在漆黑的夜里 ,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蝙蝠就是在夜里飞行的 ,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 ;而且无论怎么飞…  相似文献   

14.
唐峰 《教学与管理》2002,(10):69-70
(大屏幕出示蝙蝠静态图) 这是什么?(蝙蜗,正音)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种动物? (大屏幕出示雷达静态图) 这是什么?谁知道雷达有什么作用呢?  相似文献   

15.
说明:《蝙蝠和雷达》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其教学重点是搞清蝙幅的嘴与耳朵的作用,了解蝙蝠与雷达之间的关系.从板书中可清楚地看出编幅嘴与耳朵的作用,蝙蝠与雷达的探路道理.虚线箭头表示了雷达是在蝙幅启示下制造出来的.另外,利用该板书亦可阐明夜航的飞机何以安全地飞行的道理.  相似文献   

16.
《蝙蝠和雷达》一文,在1995年第一版时,再次被选入,但编者做了一定的修改。据统计,共修改二十六处,改后的文章取得了以下三个效果。一、增强表达效果文章的表达效果往往影响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知识的吸受,譬如: 原文: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绕开。  相似文献   

17.
18.
一、设疑开讲,激发兴趣(大屏幕出示蝙蝠静态图)这是什么?(蝙蝠,正音)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种动物?(大屏幕出示雷达静态图)这是什么?谁知道雷达有什么作用呢?师: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要弄清这个问题,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第7课《蝙蝠和雷达》。(出示课题,齐读)二、直奔重点段,组织学习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飞行的?(3—6自然段)2.指名读第3自然段,问:蝙蝠夜间飞行有什么特点?(借助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安全,引起学生思考。)3…  相似文献   

19.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普小品。在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方面,多媒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良好的教学情景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产生强烈探求欲望的  相似文献   

20.
娱教结合教学《蝙蝠和雷达》一课刘洁涵小学《语文》第七册《蝙蝠和雷达》一课中所说的超声波和无线电,摸不着看不见,十分抽象,无法进行生活体验,学生很难理解。我在教学时充分利用全动画录像教材展示情境,激发兴趣,释疑化难。学生兴致勃勃,自始至终保持着饱满热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