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刁立艳  刁立政 《考试周刊》2012,(39):126-127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锻炼习惯的概念入手,着重阐述了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两个关键因素,以及如何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2.
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教育中有着重要的现实地位.使学生养成锻炼习惯是终身体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要把终身体育教育摆在首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终身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3.
孙大伟 《成才之路》2011,(23):85-85
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一种习惯,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注重学生运动专长的培养,尤其要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培养,加强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体育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5.
课余体育活动是在校大学生健身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课余体育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加强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有效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运动锻炼的习惯,使学生锻炼不辍,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6.
围绕培养提高学生良好习惯的认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把握形成良好锻炼习惯的两个因素进行了探讨,旨在阐明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欲望和满足感、努力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注意课堂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加强体育教师素质的自我提高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习惯,从而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志,而且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成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于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本^经过多年课堂教学探索,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体育的目的是要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态度、体育行为习惯和体育意识,树立起终身体育观念。从思想转变开始,充分重视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重要性,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加强引导,逐步养成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用辩证法的观点分析、解决好教师和学生这两个重要矛盾之间的关系。就是让学生将来走出校门,也能有终身锻炼的意识,从而推动以全民健身运动为目标的社会体育的发展。我们的体育课堂,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体育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阶段是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不仅有助于加强体育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的教育,使学生产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而且还能发挥体育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帮助他们养成各种学习习惯,从而培养起他们坚强的意志、毅力和终身锻炼的意识.  相似文献   

11.
论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体育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  相似文献   

12.
终身体育观是现代人生活方式的理想追求,高校体育不仅要让学生增强体质,而且要使他们养成锻炼的习惯,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观。高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高校体育要高度重视终身体育观的建构,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提高对体育的认识,主动学习,实现终身体育从高校到社会的接轨。  相似文献   

13.
刘军超 《陕西教育》2011,(12):70-70
由“臆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过程中.在体育数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课堂教育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体育教师柞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14.
罗吉跃 《成才之路》2011,(18):94-I0023
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15.
孙得军 《甘肃教育》2013,(24):47-47
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外在监督的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于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16.
范兵 《职业技术》2007,(4):37-38
高校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本文着重研讨高校体育教学应怎样改革才能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使之与社会体育,终身体育相接轨,真正达到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18.
章创 《快乐阅读》2011,(8):85-87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这是每位体育教师的职责,也是体育教学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项重要任务和研究课题。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对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增强体质等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为学生终身体育和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奠定基础。体育教师应考虑如何通过教学过程来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也就是将能力教育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19.
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是体育教学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体育教学是学生接受正规教育的起点,其教育质量不仅对少年儿童未来的教育具有重大影响,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的提升。在体育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20.
苑伟波 《新疆教育》2012,(11):181-181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这是每位体育教师的职责,也是体育教学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项重要任务和研究课题。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对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增强体质等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为学生终身体育和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奠定基础。体育教师应考虑如何通过教学过程来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也就是将能力教育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