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惠金融作为我国金融发展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同时,普惠金融也是京津冀金融一体化和京津冀协同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津冀普惠金融协同发展既能促进三地金融一体化的进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京津冀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依托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建立京津冀一体化普惠金融平台,共同防范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为三地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协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立足于京津冀三地科技创新现状,从三地资源差异、合作意识、支持力度等方面分析金融支持三地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探讨长三角、珠三角和台湾地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经验,以及从政策法规、金融支持机构、风险投资方面对比分析美国、德国、日本和以色列等发达国家关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经验和做法,提出京津冀三地金融应从加强区域顶层设计、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强化京津冀科技创新和金融支持的匹配与互动、构建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双中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如何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合格人才,是广大教育家应该认真探讨的科学问题。创建较为完善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综合高级人才的有效途径。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就广义的范畴可以包括三部分内容,即师资梯队、实验设备、科研基地。三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4.
科创人才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使用京津冀地区2000-201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别从经济发展水平、教育与创新能力、宜居程度以及社会保障四个维度,分析了京津冀人才集聚的影响因素,总结了北京、天津以及河北三地的科创人才集聚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地区的人才集聚模式为"经济-宜居主导型",天津为"经济-社会保障主导型",河北为"经济-教育-宜居主导型".人均GDP、平均工资水平、产业结构和高等教育资源、医疗便捷度以及社会保障水平对科创人才集聚水平有显著的正影响.从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改善环境质量以及搭建人才平台三个维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智慧城市是新时代城市建设的新模型,加强智慧城市建设能全面优化城市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便于城市快速、高质量发展。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战略首次在2014年提出,要从产业、交通、教育以及医院等多方面,率先实现三地协同发展,并做好京津冀智慧城市协同发展,以智慧城市建设模型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因此,要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应该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核心,通过建设京津冀智慧城市群,将大数据、互联网以及云会计等技术逐步应用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逐步实现京津冀智慧城市群的城市基础设施、轨道交通和医疗体系城市联动,从智慧城市建设角度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提供高效的基础设施、互联网服务以及医疗教育系统支撑。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京津冀制造业转型升级也需要金融支持。选取2010-2020年京津冀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和面板回归法实证分析金融支持京津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效果。结果显示:金融规模能够显著促进京津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金融效率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负向影响。此外京津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与直接融资占比呈正相关,而与中长期贷款占比呈负相关,说明目前京津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金融需求并没有得到充分满足。结果结论有助于提高京津冀地区的金融支持水平,为推动该地区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区域一体化、金融稳定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可能会对金融稳定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包括制度、市场、人才等),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2000-2019年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2661名高层次科技人才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这一高端人才群体从出生地、教育地到成就地的流动轨迹总结出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城市群的科技人才流动模式。研究发现: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的科技人才流动分别呈现为“单核吸引”、“自产自销”和“创新吸引”模式。三个区域的科技人才均存在程度不一的在地化流动现象,区域内部人才流动不平衡、不通畅。为实现各区域人才的一体化发展,本文建议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将科技人才流动模式分别转变为“单核辐射”、“内循环”和“合力吸引”模式。  相似文献   

9.
宋杨  董弈彤 《科学中国人》2014,(22):136-137
在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发展不平衡现状以及学生生源区域性等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就业也随之具有区域性特点。本文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结合河北省区域经济改革及发展特点,剖析了河北省大学生的就业困境,并依此提出了破解策略,为解决河北省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2008-2018年间京津冀地区颁布的普惠金融政策进行文本量化,构建指标体系对京津冀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京津冀地区普惠金融政策是否通过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来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对普惠金融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2008-2018年间,京津冀地区普惠金融政策得分和普惠...  相似文献   

11.
12.
基于协同学的序参量原理和役使原理,构建京津冀区域“金融结构—技术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利用1995-2015年京津冀区域金融结构与技术创新的面板数据,对京津冀区域金融结构与技术创新的协同发展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和理论解释。研究结果表明,从1995-2015年,京津冀区域金融结构与技术创新子系统向有序发展演化,有序度呈上升趋势,技术创新子系统与间接金融子系统的协同度高于其与直接金融子系统的有序度,据此文章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金融危机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金融理论的发展与金融实践密切相关,与此相应,其金融人才培养模式也具有显著的特征。梳理了西方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逻辑,分析金融危机背景下西方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性和弊端,得出对我国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在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实现电网调度业务与运行监控业务的融合,强化电网运行管理,使电网集约化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文章论述了需要对电网调度运行和设备运行监控人员进行电网调度、设备监控业务的综合培训,达到适应调控一体化运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2014年7月1日,京津冀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率先在北京海关和天津海关启动;自9月22日起,石家庄关区也正式启用该方式,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全面实现。在这一现实基础上,将京津冀通关一体化与传统的口岸清关、转关、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属地申报、属地放行四种方式进行比较分析,有利于各界人士理解京津冀一体化通关的优势,也将促进报关单位的规范自律,同时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层次人才培养也就是博士、硕士生的教育和培养,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各环节。研究生教育的多元化、研究生培养和教育体制存在的缺陷、研究生思想教育理念的陈旧等都给高层次人才的思想政治工作构成了挑战。文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地发现新情况、探索新特点、研究新问题、创造新方法,摸索出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将为首都经济圈的三大城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在三地不断推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大气污染的严峻考验.近年来饱受雾霾天气困扰的京津冀地区,不得不规划雾霾治理一体化的宏伟蓝图.秉承从源头入手治理污染的理念,制定京津冀一体化的大气环境标准体系,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有效管控污染源头、扭转末端治理的方式方为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8.
欧家明 《科技风》2014,(10):186-187
对传统理论与实训分开授课的灌输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技工教育的发展要求,必须加以改革。一体化教学作为创新发展的新教学模式、与企业用工标准相吻合的新教学方式,正在技工院校中大力推进。创新技能人才的培养,立足于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基础之上。本文从培养高技能人才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进行分析,并给出了创新技能人才的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19.
自2016年,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提出在京津冀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重点围绕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以促进创新资源合理配置、开放共享、高效利用为主线,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进一步促进京津冀三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深度融合,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推动形成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的支撑带。  相似文献   

20.
如何深入推进科技创新是促进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当前不断深化的区域一体化能否驱动科技创新以及如何提升科技创新?首先从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作用机制和组织机制剖析了区域一体化驱动科技创新的作用机制,并将经济韧性的中介效应纳入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基于2003—2021年中国28个省、直辖市和291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双重差分法对区域一体化影响科技创新问题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区域一体化显著提高了科技创新能力。(2)作用机制的研究发现,区域一体化显著提高了经济韧性,具体地:政策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人才优势和市场优势表现出正向的区域联动性。(3)资源韧性对科技创新表现为倒U型结构,区域一体化要避免“资源诅咒”效应。(4)案例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京津冀城市在“区域一体化”政策事件之后,科技创新变动均值的差值显著为正。(5)分组检验发现,私营经济占比、东部城市、经济水平以及外商投资水平对科技创新回归系数为正,具有显著性,表明科技创新依托私营资本、外资资本的参与,在东部城市以及区域中心城市具有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