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迪 《广西教育》2008,(20):42-42
一、优化环境,发挥移情作用 移情,就是把自己的感情倾注到他人身上。学生的感情正处在发展阶段,倾向性很强,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主动创造一种温暖和谐、充满爱心的成长环境,用优良的环境来熏陶学生,以利于培养他们的助人意识。如笔者发动班干在教室后墙设置了标题为“让关爱在这里成长”的公告栏,将每天的好人好事张贴在上面,并在周会课上大力宣传和表扬。仅用三周时间,学生争做好人好事便蔚然成风,学生体会到了真诚地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快乐,把自己体味到的爱移置到他人身上。  相似文献   

2.
张湘锋 《考试周刊》2008,(25):191-192
移情作用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审美现象,对于理解和进行审美活动有好处,正因为主观感情的加入,使得美学在自由体验中形成的对新生的东西的阐释呈现出丰富的、各种各样的形态.而情人眼里出西施,这是审美过程中移情作用的表现,审美主体将自己的感情向审美对象方向转移,从而使审美对象在审美主体心目中就带上了主观感情色彩.而这一点恰恰证明了移情审美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3.
移情,即“感情移入”。指想像自己处于他人境地,并理解他人的情感、欲望、思想和活动的能力。阅读活动指主体对文本思想、情感的审美认同和共鸣。而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移情能力的有效途径。一、从品读入手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是培养学生移情能力的重要途径。品读是体验课文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第一,品读文中的精彩片断。指导学生反复感情朗读课文精彩片断,能培养学生语感,提高移情能力。如《再见了,亲人》一课中,“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这样…  相似文献   

4.
移情是情绪智力的组成部分,是有效地推断他人情绪、分享他人感情的能力,在品德形成中,移情对道德认识的深化,促进道德动机向道德行为转化起着关键的作用.移情能力产生有特殊心理条件及形成的关键期,据此探讨移情能力训练方法,对儿童移情能力的培养,完善良好的品德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产生于十九世纪的西方移情说,强调的是在审美欣赏活动中,审美主体将感情移入客体,作对象化观照,从而使审美欣赏成为一种客观化的自我享受。从移情的基本含义来看,我国古代也有移情理论,但与西方相比,在研究倾向、研究对象以及内容上都有着其独特性。  相似文献   

6.
移情研究给学校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移情是个人对他人情绪、情感状态的感知与体验。研究移情,对学校的德育、心理教育和职业指导工作均有实际意义。移情有3种含义:作为心理学的一般用语,移情(共情)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彼此的感情相互作用;作为精神分析学说的用语,移情是指患者把自己在儿童时期对父母的情绪依恋关系,按照重复和被动强迫性等原则,转移到精神分析治疗者的身上,治疗者成了其双亲的替身;作为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用语,移情(共情)被看成是一种治疗态度与高超的治疗方式,是远远高于治疗技巧的“充要条件”。调查与分析为了探讨中学生移情的性别差…  相似文献   

7.
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使我们更加重视创设一种愉快、和谐、安全而又充满感情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这种心理气氛的建立需要教师多方面努力,如教师角色的转化、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移情地理解学生、自我评价的提倡以及安全的心理环境的形成等等。这种努力必将使教学活动更加有效,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一、霍夫曼移情理论的内涵"移情"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来自希腊词"pathos",意指类似痛苦的深刻而强烈的情感。1909年由铁坎纳(Titchener)翻译为英文"empathy",意为能够用心灵去感受他人的情绪情感,与同情、同理性、感情移入、情感共鸣等相似。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那么,如何让"对话"有效呢?本人结合《水》这一课教学谈谈自己感想。一、换位移情,生本对话"换位移情调解法"是法院一种创新办案的方法。这种方法调处一些民间纠纷,收到明显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在教学"雨中洗澡"片段时,我采用换位移情的方法让学生品读文本,体会作者感情。  相似文献   

10.
在咨询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随着咨询的深入,某位异性求询者对心理咨询师的产生了“爱慕”之情。其实,这种“爱慕”是一种假象,它只不过是移情而已。移情,就是指把对某人的感情投射到另一个人身上,比如,一个失恋的女孩看到一个长相酷似自己前男友的男  相似文献   

11.
[升格导语] 一些同学学习移情写景,动不动就直抒胸臆,不能将自己的感情自然而然地移入所写的景物之中。既不能使自然景物成为表情达意的载体,也不能创造美好动人的景物形象。要真正掌握移情于景的方法,应该尽可能让景物替作者“说话”,替作者抒发感情;应该尽可能让主观感情在景物形象中自然而然地流露  相似文献   

12.
洪方煜 《考试》2003,(6):6-8
一、借景抒情诗借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相似文献   

13.
以心理学方法研究美学有4种观点:立普斯移情理论认为审美欣赏实质为移情过程,偏重由我及物;谷鲁斯内摹仿说认为审美核心是“内摹仿”,偏重由物及我;巴希的同情象征主义说认为美存在于心灵与对象发生同情共鸣之际;伏尔盖特移情说认为审美是超越自我的“客观感情”。  相似文献   

14.
成人教学移情艺术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即感情”①,艺术的本质即美,我们也可以说,感情(或情感)即美。因为有了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传递与移情理解,才使教学成为一种特殊的审美过程,成为一种创造美的活动;因为有了情感在师生间交流,才使得教师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情感对于教学犹如画之神韵,曲之起伏,水之浪花。缺乏情感的教学不但全无美感可言,而且教学效果无法保证。成功的教学离不开情感的介入,理性的知识之光需要用充满情感的双眼去感受。在成人教学中这一环节长期被忽视和冷落,这不利于成人教学的质量提高和效果保证。一何谓移情?心理学上把移情作…  相似文献   

15.
“对写法”是古代诗歌中一种独特的抒情方法,诗人常用想象怀忆结合、画面交相融合、直接落笔他处、移情于物等方式,运用想象虚设对方情形,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相似文献   

16.
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有感情地朗读,是低年级朗读教学的一大难点。文章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通过兴趣激情、范读共情、情境入情、体验移情、评价导情等策略,突破难点,有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提高其语文学习的兴趣与效率。  相似文献   

17.
移情是对别人在某一特殊情景中情感体验的理解和分享。它包含三个成分:1.辨别和命名别人的情绪状态;2.能将自己放在别人的位置上并懂得从别人的观点看待事物;3.分享别人的情绪反应。如见到一个病人,从他的精神状态或别的什么线索断定他很痛苦(成分1),进而假想自己是病人,也会痛苦的,因为这种病很讨厌等等(成分2),这么一想,就产生了与病人相同的感情,自己也感到痛苦了(成分3)。这是一个典型的移情过程。心理学家认为,移情是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基础。一个人越能感受别人的痛苦,就越能激发帮助不幸的人的动机;善于感受别人的积极感情(如高兴等)的人,  相似文献   

18.
人们在艺术思维和审美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主观的感情移入客观的自然景物或其它审美对象之中,从而使本身没有情感和知觉的审美对象,在审美主体的情感作用下,仿佛也具有了感情、思想和行动,——这种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的情感完全“合二为一”的现象,在美学中即称之为“移情”(“移情”一词从德文中译出,亦作“移感”)。移情是一种大量存在于人类日常生活和审美过程中的很普遍的现象。比如,人快乐时,会觉得花欢月笑;人悲哀时,则会觉得花泣月惨。在文艺作品特别是诗歌中,移情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诸如:“山花向我笑,正好衔杯时。”(李白《待酒不至》)“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槛菊愁烟兰泣露”(晏殊《蝶恋花》)等等,这类例子,真是举不胜举。  相似文献   

19.
移情说强调外物的生命化,即把人的主观感情挪移到外物中去,使原本无生命的客观外物好像也有了感觉、思想、情感、意志等活动,从而产生物我融合的境界。在中国诗歌意象的选择、提炼过程中,在诗歌意境的营造过程中,"移情"手法起到了重要的媒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廖立元 《考试周刊》2011,(18):182-183
历史知识的获取其实就是积极创设各种情境,将历史"复原",以鲜明的导向烘托气氛,营造情境,寓教于"情"于"境"。学生要学会与前人在思想上交流、认知上切磋、感情上交融,并且能够感情移入,移情传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