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体育”究竟作何解,这在今天成了令体育理论家们头痛的一个问题。大概可以借用中世纪一个神父曾讲过的话来表达这种窘境和对司空见惯而又说不清楚的事物的一种感受:你不问尚清楚,一问则反倒糊涂。其实这情景何尝仅是体育,稍纵眼量,从形而下到形而  相似文献   

2.
选“老师”     
刘荣和 《阅读》2008,(3):27-28
什么?选老师?你们也忒狂了吧!嘿!你别不信!这事一点不假,就发生在我们六(4)班,只不过选的是小“老师”。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听我慢慢道来。  相似文献   

3.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有一位大学生手持 1999年 6月出版的陈洪主编的《大学语文》走到我面前 ,要和我讨论该书中李商隐《锦瑟》诗的问题答案。该书在其〔简析〕中写道 :“此诗有别解多种 ,均可自圆”。我想 :“如果这样 ,答案也有多种了 ,老师怎么判分 ?’我认为诗人作意只有一个 ,那容别解多种 ?为此 ,我查了七本有关的书 ,书中认为这首七律是李商隐的代表作 ,甚至是千古名篇。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首难诗 ,自宋元以来 …  相似文献   

4.
林丙程 《阅读》2011,(4):24-25
豆粒:作文三十六技,选材要独特美丽,自己掌握遥控器……虾米:别唱了,铃铛老师来了。铃铛老师:豆粒唱的有一定道理。俗话说“文好七分材”,作文的选材是否新颖典型,对一篇文章的好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请看——  相似文献   

5.
旅游者道德感弱化倾向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 ,寻求“解脱” ,“跟着别人走” ,社会角色的冲突 ,三个“自我”等心理因素是旅游者在外出旅游时产生道德感弱化倾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同学们,你们知道阿城吗?他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由于某些原因,阿城连中学都没读完,但他为什么能写出那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呢?阿城在他的小说《孩子王》中,通过一位老师教孩子作文的故事,多少给我们透露了一点“秘诀”:“作文不能再抄(社论)。不抄,那写些什么呢?你们自己写,就写一件事,随便写什么,字不在多,但一定要把这件事情老老实实、清清楚楚地写出来……比如,写上学,那你就写:早上几点起来,干些什么,怎么走到学校,路上见到些什么——”(学生有人叫起来“:以前的老师说那是流水账!”“)流水账就流水账,能把流水账写清楚就不错了。别看你…  相似文献   

7.
一位高一的学生在国内时被其老师称为没有“学习头脑”,而到美国以后,则被其老师称为“学习天才”。同一个学生,中国老师和美国老师的评价截然相反。由此,这位学生的家长说出了这样一席话:“处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就像一杯没有倒满的水,在中国老师这里通常看到一半是空的,而在美国老师那里却总是看到一半是满的。”前者否定,后者肯定。我们暂且称这种现象为“半杯水”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不能不触  相似文献   

8.
在“人生三部曲”中池莉以直面人生的勇气和冷峻的叙述角度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进行仿真描摹。她笔下的主人公在婚姻这一“人生课堂”中成长起来,在“烦恼人生”中寻求解脱。其审美结构是一种多层次的,在于把读引入本的深层空间,启发读思考生存的困境、体验人生价值,从而实现现实主义学“为人生”的创作宗旨。  相似文献   

9.
幼儿往往争强好胜,喜欢得到别人的夸奖,特别是老师的夸奖。在游戏当中,他爱争当权威人物,在比赛中,他爱争“第一名”。为了博得老师的一声亲切表扬,他们竭尽全力,乐此不疲。有的家长竟发出这样的感叹:老师的话比“圣旨”还厉害。的确,在孩子的心目中,老师充当的不仅仅是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更应该是个示范者,老师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因为孩子常常视老师为他们心目中的“偶像”。为了激发每个孩子的上进心,我每天轮流让小朋友当“小老师”,让他们每个人都有在其他小朋友面前表现的机会。这样  相似文献   

10.
武术哲学,是武术研究领域的理论基石.文中假设存在一种“滥用者多,探究者少”的武术哲学悖论,然后通过三次不同范围及程度的检索与逻辑分析,逐步论证并揭示出这一悖论存在背后所隐藏的“非理性”大众心理——“盲人摸象”式的盲目顺从、“掩耳盗铃”式的自欺欺人与“饮鸩止渴”式的急功近利.在描述了目前该研究领域所处的窘境之余,更冀希于武术哲学的研究应回归到原本“理性”下而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11.
“乌台诗案”对苏轼影响很大。他在黄州所要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如何化解这件事情给他带来的消极影响?作者是如何从苦闷中解脱出来,把自己对人生对社会对宇宙万物的哲思妙想小心翼翼地吐露出来的,求得解脱的?本文就围绕这一中心话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与和谐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和谐理论。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但人们对它的认识,可以因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别,有一种认识把它归结为“仇必仇到底”的斗争哲学,另一种认识把它归结为“仇必和而解”的和谐理论;还有一种认识,仅就事物发展的某一阶段来说,认为有“和而解”,也有“裂而解”或“灭而解”,归结为“反有多式演,演有多样解”。其实,马克思认为辩证法的实质应该包括“共存”、“斗争”、“融合”三项内容。  相似文献   

13.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这些耳熟能详的佳句,不得不让人对教师产生敬意,可是,“工程师”要塑造“灵魂”不是一件易事。在当今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学校教育中,如果说班主任是班级的顶梁柱的话,那么科任老师则是他身边必不可少的支架。怎样作好科任老师这一角色呢?这就是要谈到的科任老师的“三心二力”。一、“三心”即信任心、爱心、责任心(一)信任心信任:指相信而敢于托付。充分相信学生能做好,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和激励。在这点上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有较高的教育管理艺术,使教育者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日前,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的以“推进高等教育信息化,构筑学习型社会平台”为主题的“2003中国高等教育软件展”,充分展示了中国网络教育的成果,同时也显现出了网络教育发展的三大趋势。趋势一:利用技术优势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副院长郝成义说,为了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把老师分成了四大部分:学科老师、主讲老师、网上教学老师和各个站点的老师,前三者的老师是在网络上服务  相似文献   

15.
李明敏 《阅读》2010,(9):24-25
我们的语文老师姓张,他的头很大,就像个地球仪。 记得上课的第一天,他笑着对我们说:“别小看了我这个大头。上面可是有着‘七大洲’的。”我们顿时哄堂大笑。可是不久后,大家就被他的魅力折服了,天天伸长脖子等着他的课。也许你会感到奇怪,这老师有什么魔法不成?啊哈,秘密就在他的那个大头里。  相似文献   

16.
我以前曾看过晚清学者俞樾写的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富翁的儿子问老师:“‘一’字怎么写?”老师说:“一划。”“‘二’字怎么写?”老师说:“二划”。“‘三’字怎么写?”老师说:“三划”。他恍然大悟:“原来天下的字是这样一划一划地连下去的!”这时,他父亲正好要聘请一位能抄抄写写的人,他连忙阻止:“何必要花钱雇人呢?这事儿我完全可以干好。”他父亲听了当然很高兴。一天,他父亲要他写请柬请一位娃万的人来做客,等了好久.他也没写好。他父亲几次派人催他,  相似文献   

17.
“互动探究”教学模式是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学生的自主参与活动为中心,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相互合作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增长学生创新能力,获得学习方法和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民主平等的思想。师生关系是一种新型关系,他们之间是一种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的民主关系。老师不再是无所不知,不所不晓的“智者”,改变了过去老师占据课堂“满堂灌”、老师所讲的一切成了“圣旨”,  相似文献   

18.
解惑之我见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有副自题联,上联是:小疑必问、大事必闻、才算学生;下联为:小疑必解、大事必知、才算老师。这两句话令我感触颇深。何为师之道?古人云:传道、授业、解惑也。一直以来我们尤为重视“传道”和“授业”,却无形中将“解惑”置于一个相对次要的位置,殊不知这会导致教与学的效果大打折扣。一、学生有疑面面观勤学而不好问是目前学生中普遍现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调查了解,站在学生的角度体会分析,其实他们存在诸多顾虑:一怕问题太简单,在老  相似文献   

19.
郭沫若小时候,一次和同学一起偷吃了和尚庙里的桃子,被老师发现,老师在对学生大加训斥之后说:“我出一上联,能对出下联者,免罚。”他出的上联是:“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略一思索,马上写出下联:“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老师看了很高兴,认定郭沫若日后必是奇才。 1962年秋天,郭沫若到普陀山游览,途中拾到一个笔记本,见扉页上有一联:“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要努力探求“充分读”的良方,不断追求“读充分”的良效。针对读的薄弱处,我对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读”有以下几点思考。一、“三个体现”,即体现以人为本,以读为主,以身示范。以人为本。就是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听老师讲懂”和“在老师指导下自己读懂”,绝不是一回事。前者,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后者,则能体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克服当学生回答一时不理想时,就急不可耐地端出答案的现象,始终要把着力点放在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