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稿要求短。在很短的篇幅中,要把事情写得很吸引人,确实很难。我同本报经济部主任董显增合写了一篇不足千字的短稿——访“菏泽地区沙发家具厂”,竟三易其稿。这里边有选角度的问题,也有写作技巧的问题。通过采访,要写这个沙发家具厂至少有三个角度:自力更生,由小到大;办好福利广,发挥残疾人一技之长;注重质量,生意兴隆。在当前激烈的商品竞争中,角度当然要选中后者。这个角度包括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篇广播稿,题目叫《第一千块石碑》,是陇县广播站去年12月7刚播出的。怎样看待当前形势? 怎样进行形势教育? 这篇稿子可以帮助我们作出回答。对十年改革的成就,可以说有口皆碑。此稿作者巧妙地抓住了这一点,抓住了一个真真正正、实实在在为改革树立了一块高大石碑的生动事例。它以小见大,歌颂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歌颂十年改  相似文献   

3.
某君投来一篇稿, 奇字怪字知多少; 编辑查改整一天, 稿上还有六十三康熙字典找两遍, 稿中怪字没见面; 简化字表看三番, 再翻辞海辞源看, 稿中怪字难寻见。想求作者来解急, 通讯地址还不齐; 编辑一看犯了难, 只好让它靠边站。  相似文献   

4.
今年1月6日,《四川日报》一版刊登了我采写的稿件《西昌成为普及初等教育市》。这篇稿子发表后,在我市引起很大反响。回想这篇稿子的写作经过,要感谢《新闻与写作》杂志的指导。我1988年7月才开始学写新闻稿件。1989年7月月,订了《新闻与写作》,它对我采写很有指导作用。《新闻与写作》1990年第9期,发表了四川省汉源县委宣传部龚儒全同志写的《要主动出击》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个业余写作爱好者,近年来在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了11篇文章,首届中国改革建议大奖赛中两个稿件获奖,新近《延安精神求学路》又获奖。4月份,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邀请我参加“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作品将编入《在新形势下弘扬延安精神》一书。现结合新近获奖的此作品,我谈点体会。 对事物感受要深,写稿要起点高立意新。开始写《延安精神求学路》时,我几晚上没睡着,回忆往事就  相似文献   

6.
那是1993年12月,我刚从编辑岗位调到采访上跑教育口,情况不熟,没有线索,我就骑车跑遍各区县教育局和各高校宣传部联系接头。在西安矿院(现西安科技学院),宣传部的牛迈程同志给我介绍了学校的概况,提到市委程书记(程安东时任西安市委书记)常来矿院,还担任矿院研究生导师,而且这个导师不是“虚”的,常给研究生作具体指导。这话引起我的兴趣,就让他讲细一点。  相似文献   

7.
辛秦 《新闻三昧》2005,(5):36-36
4月15日《中国教育报》第八版,在右角上登了题为《宽容的台阶》一稿。这篇不长的稿子却写错了两个成语。  相似文献   

8.
浙江日报今年10月14日头版刊登的《“脉”准“招”高》一稿,被报社评为甲级稿,这是和编辑精编精改精加工分不开的。 浙江日报工交经济部负责人陈晓薇看到记者写的原稿基础不错,但按精品要求,还要精心修改,于是,她在编辑过程中作了三方面的努力。 一是紧扣主题,删除可有可无的事例以及场景描写。记者原稿的开头一段,对华电房地产公司开发的“南都”公寓的环境描写,形象、生动,且文字也美。这一段共有156字,该不该删,编辑起初也有点犹豫。她深知这段文字是记者心血之笔,但是她站在突出报道主题的高度一衡量,顿觉它有难以与主题紧密衔接的缺憾,于是下狠心予以割舍,使见报稿能够开门见山,紧扣主  相似文献   

9.
新华社国际报道中的大部分稿件都有着很强的时效性。为了抢时间,前方记者写稿一般来不及字斟句酌,来稿中有时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因此,从事国际报道的编辑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来稿进行多方面修改,以保证所播发稿件的质量。这里我们提供一篇经过编辑加工的“成品稿”,并附上原稿,供读者参阅和比较。需要说明的是,这篇稿件是夜班编辑在截稿之前  相似文献   

10.
《“干毛巾”是怎样拧出水的?》这篇重点稿是报道国有大型企业实行两个根本转变的重大主题,原稿内容扎实,材料具体。但也显得松散、冗长、枝蔓多、水分大。经过新华社国内部经济编辑室编辑姜军精心删改加工,提炼主题,削剪枝蔓,挤掉水分,播发稿比原稿精炼、精粹多了。 一是通讯题目和小标题简洁、生动、形象,同主题扣得更紧了。原稿的题目《七亿元成本是怎样降下来的——武钢以降低成本为突破口转变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记事》,编辑改为《“干毛巾”是怎样拧出水的?——武钢1995年降低成本7亿元纪实》,这一改,虚实结合,深入浅出地表达主题,而且寓意  相似文献   

11.
工作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内容比较平淡的稿子,比如交警严格执法抓住几个酒后驾车的、几个人打架上了医院……一般说,这些稿子也就两三百字,可用可不用,如果当天大稿、好稿多,很可能会被挤掉.但是如果用心做标题,抓住新闻眼,换一种方式来表述,或许就可以将这些稿子"救活".下面请看一篇出自<城市商报>记者之手的小稿子的"复活"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一篇新闻性、针对性强的好稿读罢大连磷肥厂《化肥袋里有张“保险证”》这篇不足300字的报道,深感它的新闻性和针对性都比较强。记者深入实际,用脚板踩,眼睛寻,写出具有特点的短新闻。此稿以鲜明的态度,宣扬热心、真心支农的好典型,无形鞭挞了制造假冒伪劣产品行...  相似文献   

13.
我写的第一篇,至今难以忘怀,每当想起它,一股复杂的感情便涌上心头。1982年,我在部队服役。一天晚上,班里开茶话会,备有糖果糕点,大家边吃边唠。战士刘长江一直没到会,熄灯时才回来,他向班长大发火气,问为什么不等他。班长耐心等他发完火,把给他留的一份糖果递过去,作了解释,刘长江满面惭愧作了检讨。我想,报纸上经常表扬好人好事,班长耐心做思想工作不就  相似文献   

14.
每当我翻开《剪报本》,总是不忘浏览一遍那篇2002年2月25日《解放军报》刊发的头版头条稿件:《沈阳军区某装甲团用一个光盘取代6个现场会》。想起3年前那个难忘的日子,我的思绪难平,心潮涌动。  相似文献   

15.
章子圣 《出版参考》2004,(18):17-17
本刊讯从2004年第七期开始,全国第一家期刊集团--家庭期刊集团出品的核心刊<家庭>杂志将实行全新的稿酬制度:每月(上、下半月版)由读者评出"最佳纪实稿"共两篇,每篇含税稿酬达2.25万元(税后稿酬折合为2万元)!<家庭>杂志每期用稿,每篇最长不超过7000字,根据此比例,<家庭>杂志单篇文章的稿酬最高可达3000元/千字;如果是一篇3页的文章被评为"最佳纪实稿",稿酬则达4000元/千字,再创中国单篇稿酬新高!此外,作者一年内三次在<家庭>上刊登"最佳纪实稿",<家庭>将重奖轿车一辆!  相似文献   

16.
前一段,一些出租车上,都插着一面小红旗。我以为出租车在搞服务竞赛,而这些插红旗者是表现优秀的。觉得这个办法值得赞扬。于是凭着“推断”,很快写就一篇文章。第二天,我恰巧有事坐了一辆这样的车,顺便和司机聊起来。司机说:“插红旗是为了我们公司的车子联络方便,每个车上都有……”  相似文献   

17.
一篇批评性稿件,在即将付梓的最后一刻,副总编断然决定,撤稿退部送审。围绕对稿件事实的重新调查,引发出一段曲折而令人深思的故事。欲知故事原委,先看稿件原文(摘录): 标题:《重病老人盼卧铺,贪财车长太黑心) 我是一个临时工,我父亲是位老工人,一年前,他受单位委派,14国外参加工程建设,不幸患重病回国治疗。今年8月底,单位通知我们家属到北京接人。  相似文献   

18.
本刊第二期“争鸣录”专栏刊登了镇江人民广播电台《青年之友》节目的新闻性专稿《大学校园里的“圣诞热”》之后,许多读者踊跃来稿。参加争鸣的有编辑、记者、台长,还有大学生。他们就此稿以及由此稿生发开去的问题开展讨论,透出一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鲜气息。这期,我们选登了五篇观点不同的文章,希望大家深入一步,继续在与此稿相关的报道思想、新闻观念、新闻改革、舆论引导、记者任务、题材选择以及形式运用等方面各抒己见,参加争鸣。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兰考县因有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而闻名全国.如今物换星移.在这块充满神奇色彩的大地上.竟酝酿出因"一元钱"引发的血案.探寻其深层次内幕.叫人不得不掩卷沉思.中国社会的基层法制建设关乎着和谐社会的实现.而执法人员的秉公无私或贪赃枉法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两元钱     
我书桌上的玻璃板下,压着一张破旧的两元钱,每当我看到那两元钱的时候,我就想起小时候的事。那天是星期天,妈妈带我去看望姥姥。在路上,我只嫌车开得太慢,恨不得长出一对翅膀飞到姥姥家。终于到了姥姥家,我飞快地跑进姥姥的家门,走进屋子,一把抱住姥姥。吃过午饭后,姥姥把我喊到屋子里,从枕头下拿出一个手绢,从里面拿出一张两元钱。这张钱又脏又破,“哼。”这张钱扔在地上都没人捡,别人的姥姥都是上百的给,哪像我姥姥那么小气。我越想越气,把钱揉成一团,扔在地上。妈妈把我拉到另一间屋子,深情地说:“你姥姥在乡下,连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