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针对以"国学班""读经班""私塾"等形式替代义务教育的非法办学行为,前不久教育部明确要求各地认真排查并严厉查处。此类伪国学班打着弘扬传统文化的旗号,实质上不过是在利益驱动下,一门只为赚取家长手中的真金白银的生意。揆诸当下,教育事业中的功利现象并不罕见。功利因子首先来自外部,其突出表现,便是各类商业行为对教育事业的侵蚀。在无数商家眼中,学校有着数量可观的潜  相似文献   

2.
冯兵 《中国德育》2014,(13):56-57
正据报道,河北邢台人张某开办"国学班",9岁女孩童童跟其学习国学。在学习过程中,童童被张某用木棍、锤子虐打,用针扎指甲,甚至被逼迫吃用过的手纸。目前,张某因涉嫌犯罪已被检察机关批捕。此前也有报道称,校外"国学班"近年来在全国遍地开花,规模大小不等,少则三五人,多则上百人。规模大的模仿  相似文献   

3.
"国学"一是称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二是指古代国家设立的学校,如太学、国子监(据<现代汉语词典>).国学班,自然是为那些有志于传统文化研究的学生做准备的.如果把开办国学班仅作为高招专业设置的一个新的变化来看待的话,那么,"国学班"的出现可以说是一个用新瓶子重新装盛的"陈年老酒".  相似文献   

4.
<正>国网牟平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依据各班组自身特点,命名代表班组团队精神的"雁名",如公平雁(计量班)、诚信雁(电费班)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雁之队"团队文化管理实践,在班组建设和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先后获得"全国模范职工小家""山东电力工人先锋号""烟台市青年文明号""牟平区十佳文明窗口"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国学热"在中华大地上蓬勃兴起。探究"国学",诵读经典,已成为摆在每一个中华学子面前的课题。做好这一课题,不仅对于广大高中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培育创新人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丰富世界文化宝库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一、国学是什么?"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周礼》中就有"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的记载。后来,汉、魏、晋、唐、宋  相似文献   

6.
门(节选)     
<正>(之一):命门西方有个诗人有首诗叫:"门"。他说他"手上随处有门一扇""开向四面八方"。有时听见门里边在"狂吠",在"嘤嘤哭泣",在"雨声淅沥";可是里边"没有狗""没有女人","没有雨水"。说得特别的是"钥匙儿灵巧可爱,像说谎者的舌头""像活着的心房那样跳动"。"甚至有时我自己敲了门,锁孔也接纳了钥匙,而我却没有找到我自己。"东方有个退休诗人——退休是  相似文献   

7.
也释"(堍)垣"     
<诗经·卫风·氓>中的"垝垣",有的古人释为"毁坏或倒坍的墙",今人也有沿袭此说者.其实,古代"堍""危"可通,均有高义; "堍"还指高处,也指垣墙或像墙的东西.从语言文字和全诗的思想内容来看,<氓>篇中的"堍垣"当指高墙.  相似文献   

8.
海心 《河南教育》2008,(1):53-54
近年,国学复兴,各地国学班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上海出现了专门教中国传统文化的"孟母堂"私塾学校,武汉大学还开设了天价"国学班",国学似乎成了当今"显学".面对表面的繁荣,我们应该冷静地思考一下国学复兴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亲,你的班级划分还是很多年前的"一班""二班""三班",以此类推吗?那可真的OUT啦!现在,各种特色班级已经占领众多校园,当然,不是所谓的"火箭班"、"实验班"这些以成绩论英雄的班级,而是……为军人做准备的——"国防班":培养创新人才的——"元培班"研究天文地理的——"张衡班"研究古风文化的——"古风蓝韵班"……  相似文献   

10.
<正>一、栏目设置2015年《新小读者》经过调整,将开设下列栏目:1.一缕阳光2.悦读故事3.书香校园4.瞭望窗外5.学会感恩6.国学书院7.史海泛舟8.哲理小径9.走进绘本10.读写向导11.开心语文12.良师美文13.优生佳作14.思维体操15.科技王国16.艺术殿堂17.仰望文化巨人二、征稿启事2015年向教师征稿的栏目主要有"读写向导""开心语文""良师美文",向学生征稿的栏目主要有"优生佳作"。  相似文献   

11.
<正>一、栏目设置2015年《新小读者》经过调整,将开设下列栏目:1.一缕阳光2.悦读故事3.书香校园4.瞭望窗外5.学会感恩6.国学书院7.史海泛舟8.哲理小径9.走进绘本10.读写向导11.开心语文12.良师美文13.优生佳作14.思维体操15.科技王国16.艺术殿堂17.仰望文化巨人二、征稿启事2015年向教师征稿的栏目主要有"读写向导""开心语文""良师美文",向学生征稿的栏目主要有"优生佳作"。  相似文献   

12.
<正>一、栏目设置2015年《新小读者》经过调整,将开设下列栏目:1.一缕阳光2.悦读故事3.书香校园4.瞭望窗外5.学会感恩6.国学书院7.史海泛舟8.哲理小径9.走进绘本10.读写向导11.开心语文12.良师美文13.优生佳作14.思维体操15.科技王国16.艺术殿堂17.仰望文化巨人二、征稿启事2015年向教师征稿的栏目主要有"读写向导""开心语文""良师美文",向学生征稿的栏目主要有"优生佳作"。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7期刊发了肖家芸老师的<<雨巷>教学实录>,作者自称是"活动化教学".从实录的名目上看有:"活动一:听读""活动二:交流""活动三:研读""活动四:品读"."听读",就是听配乐朗读课文,这样做的人很普遍,这种"活动"有新意吗?"交流",不就是师生进行互动吗?"研读"与"品读"有什么区别?"读",并不是"诵""念",本身就含有品味、琢磨、领会的意思."研""品"意思还是如此.在这些名目上做点儿新花样儿,其实质却没有什么真正的飞跃.这种课改"思路"就不对!  相似文献   

14.
小尘土 《语文新圃》2008,(10):38-39
汉语的难学难懂,堪称世界之最.我也算是个语文教员,还是越学越胡涂.   比如古汉语中有所谓使动用法,<三国演义>说"降曹",意思是投降曹操,也能解为"让曹操投降",因为<汉书>里的"降武",语意就是让苏武投降.古文说"食之",翻译成现代白话是"吃了它",但译成"给它吃""让它吃"都通,同一词语能代表相反的两种意思.只有看上下文才能理解.……  相似文献   

15.
中央十台有个很火爆的栏目,叫<百家讲坛>."明星学者"易中天、于丹等等皆诞生于此,一跃成为大众眼中炙手可热的红人.说不清是<百家讲坛>成就了学术明星.还是学术明星捧红了<百家讲坛>,总之,<百家讲坛>给大学教授们提供了展示"文本细读"成果的舞台--刘心武解读<红楼梦>;易中天解读<三国演义>;于丹解读<论语>;阎崇年解读<明亡清兴六十年>……一时间,全国兴起了"红学热…"三国热""国学热"……  相似文献   

16.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着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正是由于教师有这种特殊的作用,以至有些人误认为教师应该拥有绝对"权威",学生必须绝对服从.甚至连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在他编写的<教育学>中也如是说:"教师的每一句话和每一项指示,每一个学生都应当听取和执行""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中心人物",这种"教师中心论"误导一部分教师在课堂里形成以"自我"为中心,采取"填鸭式"的方式授课,出现了一方面是教师的"包打包唱""自编自演".  相似文献   

17.
<正>在清代末期最早出现"国学"一词,那个时候相对于被称为"新学""西学"的欧美学术,人们把中国传统的学问统称为"国学"。今天,我们对于"国学"一词的理解,在广义上可以说是我国固有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在历史进程中积淀下来的,对当代社会仍具有价值的传统文化。它不仅包含以佛、释、道为代表的中国文化整体,还包括文、史、哲、艺、医等诸多领域。随着国民对国家历史和文化认同感的增强,"国学热"自20世纪90年代兴起并延续至今,其影响遍及各个  相似文献   

18.
笔者曾发表<关于信的感慨>一文,谈我们一些大学毕业生乃至大学教师书信知识之缺乏,其中谈到有大学教师信封上收信人一栏写着某某人"敬收"或"敬启",博士所写之信和<瞭望>周刊(海外版)作为卷首语的"北京书简",开头的称谓竟然为"吾兄""贵刊".有些人甚至连信末"此致""敬礼"之类该如何写,也不甚了然.这些被认为是文化水平较高者写信时的种种差错,实在出人意料.而写信,古来乃中国文人最起码最实用的技能.对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接受甚少,连信也写不好的人,我们能说他是一个合格的大学毕业生吗?更不要说博士、刊物编辑、大学教授.对于这种现象,谁能不深感忧虑呢?  相似文献   

19.
<正>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正如没有人能把自己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一样,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谁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如果不能对文本成功进行解读,谈"创新思维""与时俱进""教法多样"等都是华而不实。近几年来,许多有识之士竖起了弘扬国学的大旗,以传承中华文化为己任。许多语文教师,也让四书五经、老庄哲学、史记汉赋等国学经典重返语文课堂。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机融合国学经  相似文献   

20.
<金瓶梅>作者研究久盛不衰,新说不断,成绩不小,但也有论者对<金瓶梅>作者研究持否定态度,甚至认为是一种"非常可笑的"、"不科学的""笑学".<金瓶梅>作者研究目前的确存在不少问题,但是,无论从考证"前提"还是考证方法来看,其研究工作都不是一条死胡同.<金瓶梅>作者研究的意义不仅限于作者本身,还在于以此推动了一系列相关领域、相关问题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