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岁至七岁是孩子脑部成长发育的黄金时期,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注意力急速发展;智力、心理和生理发展也达到一个高峰。这一时期养成的习惯、个性往往影响孩子的成长发展。三岁定八十七岁看老,这些俗语就是指这个意思。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处于幼年期的孩子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根据“首因效应”机制,其幼年时期(尤其在七岁前)是实施灌输教育的最佳时期,容易先入为主,且不易出现抵触和逆反.同时,“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家长应注重充分利用孩子成长中对周围世界的巨大好奇心,在回答孩子的提问中巧妙地实施正确观念的家庭灌输教育.  相似文献   

3.
张永梅 《时代教育》2015,(4):261+263
三岁和七岁,正是婴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抓住这两个关键点,就能够使孩子的教育取得很好的效果。学前教育应该在三岁到七岁这个阶段多下工夫,抓好早教,让孩子在起跑线上就具备征战一生的能力和资本。  相似文献   

4.
“婴儿成长纪述”已发了6期。作者以母亲的情怀描述了自己孩子的成长,又从幼教专业学者的视角阐释了婴儿的成长规律和教养方法。以这种形式来介绍一个婴儿的成长,引起了读者的兴趣。从本期开始,作者将以“法法的世界”、“理解篇”、“教育、发展篇”三个方面来描述法法1岁至3岁的成长过程。应作者要求,总题目改为《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5.
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相信“手”之家教理念会带给每一位家长以深刻的启迪。大拇指:表示赏识,意味着教育孩子要有恰到好处的赞扬。很多孩子什么都不缺,就是缺信心。要培养孩子的信心,就要学会赏识和表扬。赞扬能开启孩子迈向成功的大门。食指:表示指引,意味着父母要做孩子成长的指引者。我们喜欢说“:孩子是父母的未来。”笔者认为这句话应该倒过来说“:父母是孩子的未来。”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高度”影响着孩子的“高度”。“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父母正确的指引决定着孩子成长的方向。父母自己首先要不断地学习,才能成为…  相似文献   

6.
三岁看到老     
本栏目主持人婴音“三岁看到老”虽是民间谚语,但内涵却很深刻。这期“家教话题”,董炳新先生就要和大家谈谈有关“三岁看到老”的话题。希望年轻的父母们重视孩子零岁到三岁这段最佳教育时期,让孩子在“人之初”阶段接受并拥有优良品质,健康、快乐地成长。欢迎来信来稿。  相似文献   

7.
尹君 《山东教育》2003,(23):87-87
当前早期教育中,有一种倾向认为“教育越超前越好”,早期家庭教育中出现了任意超越儿童年龄阶段的教育现象:“超早期”进行行为能力训练,“超早期”进行智力开发。比如,在孩子能力还很弱的时候就进行某些“高难度”动作的训练,刚出生几个月,就教孩子走路,孩子两三岁时,就教识字、算题,四五岁时就把小学的算术、语文课本拿来教孩子攻读,有的甚至提出“零岁识字,三岁扫盲”等。这样的教育超前是否合乎科学?是否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我认为孩子的成长不能离开适宜的生理成熟度,我们成人应该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8.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就意味着,幼儿时期是孩子成长的最关键时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都是从这个阶段养成的,并对日后学习、生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对此,就需要幼儿教师在日常教育中向学生渗透一定的品德教育,让幼儿在最关键的三到四年的时间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每个小朋友都能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本文就“幼儿教育中渗透品德教育”谈谈自身的一些粗浅看法,希望能为同行教师提供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发现。对于三岁以下的孩子来说,在他们成长的每个阶段、发展的每个领域,都深藏着我们所  相似文献   

10.
江彬 《家长》2024,(4):43-44
<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想让孩子成为优秀的人,父母就要起到榜样作用。因此,父母只有不断学习,孩子才能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小朋友喜欢嬉戏玩耍,因此在“学中玩、玩中学”可以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在游戏中理解知识的含义,并且开动脑筋进行思考,促进思维的发展。在学习与玩耍中只要抓好三点,孩子的成长就会更轻松愉悦。  相似文献   

11.
代保民 《上海教育》2006,(6B):54-54
有一个孩子四岁才会说话,七岁才会写字,教师给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有一个孩子考了三次艺术院校都未能通过,父亲抱怨他是“白痴”,叔叔说他是“孺子不可教也”。还有一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呵斥,教师和长辈们都认为他资质平庸,愚笨无为。可就是这样的三个孩子,最后都成长为举世闻名的伟人,他们分别是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  相似文献   

12.
有一个孩子四岁才会说话,七岁才会写字,教师给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有一个孩子考了三次艺术院校都未能通过,父亲抱怨他是“白痴”,叔叔说他是“孺子不可教也”。还有一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呵斥,教师和长辈们都认为他资质平庸,愚笨无为。可就是这样的三个孩子,最后都成长为举世闻名的伟人,他们分别是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  相似文献   

13.
怎样对一年级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我们小学教师经常探讨的问题。孩子童年时都是天真纯洁的,可塑性很大。这时如能培养他好的习惯、好的作风、好的思想,对孩子的一生成长是很关键的。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必须重在童年,严于小事。  相似文献   

14.
幼儿教育要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对于孩子身上存在的一些毛病或问题,需要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疏导和训练,为此,父母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要遵循孩子发展的次进规律,使教育目标符合“最近发展区水平”;要遵循孩子心理规律,使教育方法与孩子的心理脉膊合拍;要遵循孩子发展的个性规律,区别评价和对待每一个孩子。  相似文献   

15.
尊重幼儿的成长规律,让幼儿园的教育为孩子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就要有效地防止和克服“小学化”倾向.立足教育实际、更新理念,推进幼儿园学前教育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才能有效防止“小学化”倾向,实现做专业的学前教育,促进幼儿快乐成长,成就孩子幸福的童年.  相似文献   

16.
在日本的传统社会中,有"七岁以前的孩子都是神"的说法。反映了日本人非常重视七岁以前的婴幼儿。过去由于医疗水平的落后,婴儿的出生死亡率一直很高。人们将新生婴儿视作从灵界来到人间的使者,魂魄尚处于极不安宁的状态,所以家长对待七岁以前的孩子格外小心翼翼。为了保全孩子的生命,他们进行了各种人生礼仪。而七岁对于孩子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标志着他的灵魂从神的世界彻底来到了人间,是人生成长的另一个起点。故本文的考查对象即从孕妇怀胎开始至孩子七岁这个阶段的人生礼仪,由此来探讨日本社会的传统儿童观。  相似文献   

17.
《学语文》2005,(6):F0002-F0002,F0003
宣城时代学校是2004年8月经市、区两级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创办的一所民办学校,学校现有七年级、八年级12个班600名同学。学校以“关注每个孩子的心灵,使每个孩子成人,让学生成长,终身受益”为目标,以“用书本传递知识和文化,用心灵演绎思想和情感”为办学理念,努力营造“健康、友善、诚实、协作、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减少学校心理危机事件发生,提高学校心理健康管理水平,四川省德阳市第七中学校探索出“综合预防、精准预警、有效干预”的学生心理健康“三预”策略,形成“学校、家庭、医院”三方协同推进心理健康管理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您听说过有这样的三个孩子吗?一个孩子四岁才会说话,七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  相似文献   

20.
看着某家的孩子三岁能背100首唐诗,四岁能认500个汉字,五岁钢琴通过四级,我也曾倍加羡慕,可我始终不忍对自己的孩子“下手”,在孩子的成长上,我更主张顺其天性,顺其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