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改革开放初期,武汉的民营书业企业应运而生,使武汉成为中国民营书业的发祥地;1994年在武汉召开的第六届全国书市,民营书业首次登堂入室,开创了中国民营书业与国有新华书店和出版社同台竞技的先河;2002年6月18日,湖北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民营书业工作委员会;2000年以来,每年在武汉举办的“华中图书交易会”,成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图书盛会……到目前为止,湖北省民营书业发行网点5000多家,占全省发行网点的90%以上;从业人员3万多人;一般图书销售份额占50%以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新闻出版局组织我市书报刊出版发行单位,将此次全国书市当作出版物展示、订货、展销和与全国书业界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和一项重大社会文化活动来参加,转变观念,积 相似文献
3.
4.
第十七届全国书市(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重庆市“文化立市”的战略下,有了5000万元的资金投入,办得可以说是风光无限。繁花之下,置身其中的民营书业却有些低迷。经过20年的发展,曾经的辉煌已经远去,摆在面前的是现实的困惑。今天的民营渠道市场游戏规则,也成为民营渠道营销面临的瓶颈。本期“焦点故事”推出《民营渠道营销在突围》,提出在产品、体制和理念三个方面颠覆市场规则。 相似文献
5.
6.
7.
8.
9.
有一种声音说这一届书市是旧书当道,新书不多,想想也有道理,随着交通条件的便利,通讯手段的发达,订货越来越便捷了。着急赶在书市前出书,达到订货目的的参展单位已越来越少,而通过参加展会达到展示形象,沟通交流等目的的单位已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0.
一年一度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和全国书市,随着书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出版社市场营销管理的常态化,其订货功能已经退居次要位置,但并未因此而受到业界的冷落,出版商、新华书店、民营书店等各路人马依然奔涌而来,热情不减。为何?因为这里是物流、人流、信息流汇集的大舞台。出版商、发行商纷纷登台亮相,展示自己的形象和实力。而且,这里有着采集不完的信息资源。对编辑来说,要能充分利用订货会上的信息资源,开阔视野,强化市场营销意识,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外国一些出版公司开始在中国设立办事机构,开始其在中国的版权、期刊代理或合作出版等业务.1995年,贝塔斯曼中国代表处在上海设立,次年,英国DK公司在北京建立了代表处,之后,1998年汤姆森科技、1999年汤姆森学习出版社、1999年培生教育分别在北京设立了代表处.2000年之后,更多的外国书业公司或版权代理公司在中国的北京、上海等地建立了代表处或办事处. 相似文献
12.
权贸易,是中国书业走出去的最主要方式.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出版界开始尝试与国际出版界包括版权贸易在内的多种合作方式.1990年9月和1991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颁布与实施,为版权贸易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3.
图书版权贸易已成为我国图书出版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中国出版走向世界的桥梁。逐渐增长的图书版权贸易额和十年的图书版权贸易总额均显示出我国图书出版产业正稳步走向世界,对外图书版权贸易已初具规模。但是,从图书版权贸易中成功获取出版资源,还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全面配合,严格准确的市场分析、完备的营销策划和高效的生产安排对于图书版权贸易的成功运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15.
16.
肇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间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和全国书市,经过将近20年的苦心经营,不断发展,已成长为中国书界最具规模和最具影响力的大型综合活动,成为全国出版人心中的“书业奥运”,成为中国书业市场化发展进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每当其时,全国各地出版社汇集一堂,各路出版精英聚首一处,大家展示成就,共话市场,预测热点,剖析问题,纵论出版大事,演绎书业神奇。而那些三五成组,七八成帮,十数结队,于人头攒动处不时闪现着忙碌、疲惫、兴奋、满足的编辑们,成为每一届书市和订货会上最具活力和影响的群体之一。那么,编辑去书市到底为了什么? 相似文献
17.
18.
第十二届全国书市在云岭高原胜利闭幕了.与历届书市相比,本届书市规模宏大、特色鲜明、成果丰硕、组织严密,在全国新闻出版界、在三迤大地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面向新世纪、实施"西部大开发"和"科教兴国"的时代特色;体现了我国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体现了新闻出版业不断发展壮大、欣欣向荣的前景,并取得丰富的硕果.十二届全国书市的成功举办,对促进我省形成爱读书、读好书的尊重知识、尊重科学的良好风尚,提高全省各民族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主面也必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作为参与承办书市的图书发行单位,我们深感欣慰.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