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陈应 《考试周刊》2013,(53):49-49
"小班额"教学已成为农村教育的主题,短时期内一个班级学生数成为个位数的局面难以扭转,小班额教学方法理论的探索成为农村教育工作者的第一要务。新学年开始,学校通过教职工大会、校园网络、教研组活动等不同形式组织全校教师学习"小班化"教学理论。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作者基本掌握了"分层—合作—交流"的小学"小班化"语文教学模式。在小学实施"小班额"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作者引入了小组合作学习、分层教学、主题教学、分类辅导等模式,就此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
以不同班额的班级为研究样本,以学生课堂回答教师提问为研究视角,向教师提出如何分析大班额与小班额的学生课堂发言质量,如何实现理想状态下的小班化教学。引导教师更多思考“在新课程下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这一课堂教学的中心话题。  相似文献   

3.
从缩减班级规模的研究方法、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等方面概述了国外缩减班级规模问题的研究状况;就缩减班级规模与学生发展、与教师教学实践、与教育过程中其他因素的关系及其存在问题等方面介绍国外在缩减班级规模研究方面探讨的热点问题。 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小班化教育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即缩减班级规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小班化教育体现了当代教育观念的变革;小班化教育是以“小班”为载体。宏观和微观相结合,各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形成的整体优化效应;小班化教育的效果与各个国家的实际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4.
小班并不等于“小班化”,“小班化”的关键是利用小班班级规模的资源优势,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经验,构建了“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即增加有效互动、提倡做中学、鼓励大胆猜想。  相似文献   

5.
小班化课堂教学指在较少班额(不超过30人)的教学班级之内,按照其特有的内在价值和教育教学规律采取的一种新型的班级教育形式。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形式。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其核心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笔者在近年的小班化教学中,致力于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认可。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从北京市14所小班化教育试点小学分别抽取了2所城区试点校、2所郊区试点校,在这4所学校中又抽取了220名低、中、高三个年级的学生,从学生在小班额环境中情绪、学习、评价、小组合作学习四个方面开展了问卷调查,从而为北京市小班化教育政策的制定、实施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小班化的最初出现是因为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有机会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而班额过大无疑减少了这种可能性,于是管理上和常规班级有所不同的所谓小班化实验出现了。从一定意义上说,小班教学是基础教育在努力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 2000年5月,九江市教育局为了改变高成班额的小学办学现状,决定并开始在市直长虹小学进行小班英语教学实验。长虹小学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克服建校时间短、底子薄和各种教学设施都很缺乏的困难,坚持不懈,积极探索出了一种孩子向往、家长期待、老师欢迎的小班英语教学模式。[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小班额,大空间"的小班化教育在空间上、形式上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了有趣而且高效的学习环境。那么,在小班化物理教学当中,如何利用小班人少之优势,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摸索出一套具有特色的现代教学模式,这才是小班化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胡进 《教学与管理》2014,(12):56-59
文章从班额的界定入手,分析了我国班额划分的主要类型。从全国和北京市两个层面分析了基于政府公布的班额统计数据,对全国与北京市的大、小班额的现状进行了细致描述,从政策层面与研究层面阐述了关于班额的规定、研究与评价。指出班额是影响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班额直接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效,为此迫切需要加强班额与学生学习成就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逐步减少大班额班级数量,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班额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提高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育理论的深入发展,以自主、合作等教育理念为支撑的小班化教学开始在中国大地试点。而小学入学人数的锐减、教育投入的增加,为小班化教学的全面实行,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均提供了现实的可能。一、小班化教学的内涵小班,从字面意义上看,就是班级人数少。虽然班级人数在不同的国家、不同时期、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有所不同,但小班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它的理念却是一致的。这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密度、强度和效度以及师生交往互动的频率得以加强和…  相似文献   

11.
“小班化”教育模式是近年来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构建的一种新的班级授课模式。“小班化”教育模式的实验中,由于班级学生数采取“小班”数额,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都作了相应的改变和调整,课堂教学结构得到全面优化,教师可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速度加剧,导致城区学校生源膨胀,而农村中小学生源锐减,规模逐年缩小,纷纷呈现小班额现象。面对现状,农村中小学如何才能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是困扰每位农村教育工作者的难题。笔者认为,如果我们能客观辨证地看待这个问题,就会有柳暗花明的前景。一、小班化教育特点及发展趋势小班化教育研究始于70年代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对于"缩减班级规模"所进行的大规模的研究,他们从班级师生比到小班额教学的影响范围、效果以及效果持续程度等方面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在我国,从1996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小班化教育在美国、英国、日本、中国等国家迅速发展起来。我国的上海市更把小班化教育作为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作为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一个发展趋势。“小班额。大空间”的小班化教育也为英语教学提供了语言学习更充分的环境。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英语课堂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14.
小班化的最初出现是因为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有机会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而班额过大无疑减少了这种可能性,于是管理上和常规班级有所不同的所谓小班化实验出现了。从一定意义上说,小班教学是基础教育在努力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2000年5月,九江市教育局为了改变高成班额的小学办学现状,决定并开始在市直长虹小学进行小班英语教学实验。长虹小学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克服建校时间短、底子薄和各种教学设施都很缺乏的困难,坚持不懈,积极探索出了一种孩子向往、家长期待、老师欢迎的小班英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美两国小班化教育研究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小班化教育是近几十年来世界教育教学领域内一项具有强烈反响的革新措施.美国是较早试验并推广小班化教育的国家,我国当前也正积极探寻小班化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但中关两国在小班化教育研究的背景、方法、倾向与规模等方面具有不同表现;同时在对待诸如小班班级规模、小班化教育最佳阶段、小班中的师资以及小班与教育公平等基本问题上也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16.
<正>小班,即学生数量较少的班级,一般班额在25人左右,这样的班级我们称为小班。也有少数地方因为条件的限制,将此数值提高为40人。小班化,是一种班级人数较少(最佳为25人左右)、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基础教育发展模式。所以说,小班不等于就是小班化,准确地说,小班只是一种班级形态,而"小  相似文献   

17.
周雪萍 《小学生》2013,(10):28-28
这几年我一直在农村从事着小班教学,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我对小班化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原来我认为小班化教学只是因为班级的人数少,现在理解小班化教育指的是以促进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教学活动形式。小班化教学注重对学生的个性、能力和自信心的培养。在实践中我体会到小班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以下优势。  相似文献   

18.
“小班化”一路走来:悄然改变着教育小班额、围坐式、环境布置、师生互动、个别化指导……正日益成为上海小学课堂教学的常态。在近日举行的上海区域推进小班化教育现场会上,长宁区率先宣布区域内所有公办小学已100%实施小班化教育,并同时承诺.到2007年.实现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小班化”教育全覆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小班化教育实践蓬勃发展,但在实践过程中,认识的偏误和准备的不足阻滞着小班化教育的深入发展。推进小班化教育改革需要明确以下几点:小班化教育不应只作为应对入学人数减少的工具,而应指向个性化创新人才的培养;小班化教育的实质是小班额的小班化教育,而不是小班额的大班化教育;小班化教育的实施是一个积极的人为过程,而不是一个由于班级人数缩减而自动、自为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朝阳区1999年启动小班化教育实验,现有100所学校的1125个教学班,32095名学生参加,学校数量占全区小学的51%,学生数量占全区学生的38.5%。小班化教育已经成为促进朝阳区小学发展的一项基本举措。在推进小班化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对小班化教育的认识逐步加深。小班化教学由于学生数额少,生均占有的教育资源比大班教学充分,因而客观上小班学生成长条件优于大班。小班额是小班化教育的必要条件,但不能等同,关键是可能条件下过程的转化。小班化教育是利用小班的优势进行的教育模式的探索。“小班额一定优于大班额,无需实验”的观点在理论上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