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文福 《钓鱼》2006,(17):48-49
乐在动脑谋钓,法常言有道,干啥务啥,玩钓鱼钻钓鱼,自在情理之中。闲了这么长时间没钓鱼的大脑,储存的还是往日的如何钓黄黑鱼的钓技.到了海上一时半回无鱼咬钩或有鱼咬钩空钩而返,必然要逼迫自己放弃旧的观念、开创新的钓法。这也是我当年当日玩海钓的又一乐事。而新钓法的摸索和成熟,又脱离不开天时、地利的客观条件变化。否则,便难以在应用中奏效。归纳这整日的钓法,大致是贯穿于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金城 《钓鱼》2007,(10S):70-71
我平时酷爱钓鱼,以前以玩为主,钓技很差,常被钓友笑称:“瘾大水平低”自从2005年加入南京“垂钓乐”俱乐部并订阅了《钓鱼》杂志以后,通过高手的引导,加之我勤学苦练,钓技终于有了较大提高。出钓后的鱼获量明显增多,同时也摘掉了被人笑称的外号。[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沈阳 《垂钓》2004,(12):9-10
窗外已是寒风凛冽,雪花飘飘,人仍然甩竿,上饵,忙得不亦乐平——您一定没有见过这样的情景吧?自从有了室内钓鱼场,钓友们冬季就不用再休息了,可以玩得和夏天一样开心。在室内钓鱼还有一个好处,这里没有阳光和风等不利因素的干扰,正是台钓观标,练竽的好去处。  相似文献   

4.
杨毅 《钓鱼》2009,(20):24-24
野河钓鱼时,玩台钓还可能遭遇到很多池钓中没有的情况,我也愿意结合自己和其他高手的经验,与大家交流一下。  相似文献   

5.
蔡国清 《垂钓》2013,(8):9-9
2013年5月9日,我与几位钓友来到黄陂梅店水库钓鱼。由于同来的几位钓友都是玩台钓的,而我喜欢玩抛竿,为了不干扰到他们,我便独自来到~个较为明显的深浅水域交界处。  相似文献   

6.
菜鸟出钓     
林志强  董方 《垂钓》2004,(6):59-60
在没接触钓鱼之前,我真的很难想象钓鱼会有如此魅力,让众多七尺男儿为之疯狂。但是,自从年前我放假回福州随朋友去罗源湾垂钓后,我就深深地迷恋上这项运动了。  相似文献   

7.
沈永兴 《垂钓》2006,6(3):21-23
我学钓鱼起步很晚。起初我胡乱地买了根钓竿、一副预制好的羽管散标钓组,便把自己“武装”成了钓鱼人。之后我又购买了钓鱼书籍,订阅了钓鱼杂志,学到了很多钓鱼方面的理论知识,知道了什么是传统钓组、什么是台钓钓组,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也终于明白了我买的是传统钓钓具,用的是传统钓钓法,于是我把自己归类为“传统钓钓者”了。  相似文献   

8.
张巧真 《钓鱼》2007,(6X):29-30
五一长假刚开始,正当我为去哪里消磨时间而发愁的时候,钓友小平打来了电话,约我去长江钓鱼。这下有地方玩了。可看着窗外的骄阳,我心中又悄然打怯,钓上一天鱼,回来肯定晒爆皮,便委婉地想拒绝小平的邀请。小平一听我不愿意去,又忙告诉我,上周有人在长江钓到了8.5千克的江鱼。  相似文献   

9.
田中文 《垂钓》2006,6(5):22-22
我是1991年开始迷上钓鱼的,但那时只是偶尔玩玩,对于钓鱼的理论并不是很懂,只知道坠子的重量须把浮标完全压入水中。因此,那时根本谈不上灵钝,鱼获也就很少,十次有九次都是空军。看到别人上鱼,还认为是自己的饵不对,从来没有在钓法上想想。后来我买了很多钓鱼方面的书籍,通过学习我才了解一些钓鱼的理论知识,同时还知道有一种不同于传统钓的钓法——悬坠钓。  相似文献   

10.
邹卫平 《垂钓》2006,6(12):29-29
钓大鱼得用大饵钓,这个结论是与弟弟卫邦一起钓鱼时相比较而得出的。我们兄弟俩从小都喜欢钓鱼,而且是两个流派的:我喜欢玩精细的,钓组能小则小。打窝也能少则少。弟弟则相反,喜欢用粗线大钩,打窝往往也很重。他说这样能钓大鱼,我对他那套理论不以为然,认为鱼见食就能吃,无论大小,只要是口味合适,就没有不吃的道理,自然界里哪有那么多的食物供鱼挑拣?  相似文献   

11.
徐亮 《垂钓》2004,(12):63-63
我是一名业余的钓鱼爱好者,如果按年头来算也有个十五六年了,在钓鱼的技术上始终没有很大的提高,总是停留在传统的钓法上。自从阅读了《垂钓》,我开始接触“悬坠钓法”,终于创造了我个人的钓鱼纪录。  相似文献   

12.
姜丙利 《垂钓》2012,(6):70-71
与老伴结婚三十年了,历来都是钓完鱼我将家什往屋里一扔,由老伴全权处理,我拿筷子吃饭。老伴对钓鱼不感兴趣,有时间她就找“麻友”玩。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健康状况大不如前。我和女儿劝她在家多调养身体,为了解除她的寂寞,我一有时间就拽着她去公园钓鱼散心。  相似文献   

13.
钓鱼三态     
说起钓鱼,我经历了陪钓、钓钱和钓鱼三个过程,其间的苦乐差异甚大,在此略说 “陪钓”的烦恼 80年代中期,为解决市民吃活鱼难的问题,北京市政府采取了贴息贷款等诸多的政策和措施,因此养鱼业迅猛发展。当时我们农场系统净增养鱼水面8千多亩,相当可观。渔场除了卖鱼,又创造了钓鱼的经营方式,为了解、推广及完善这一生财之道,我常常陪领导出没各渔场,而且每次都要钓鱼。我是搞畜牧业的,当时畜牧和水产归一个口管,可我对鱼特别是钓鱼,丝毫没有兴趣,看着领导钓鱼,从内心感到烦。偶尔我也钓两条,除了自己提竿,其他事有人服务…  相似文献   

14.
沈永兴 《垂钓》2007,7(4):31-32
通过这次钓鱼,我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对低温大风天气里钓鱼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有一次,一个初学钓鱼的朋友问我如何选择钓位的问题。我告诉他,刚学钓鱼最好找老钓位,也就是别人常钓鱼的地方,这个地方有明显的特点:地势平坦,有放凳子的痕迹,石块多,食品袋多,烟头多等等。  相似文献   

16.
长江南京段地形多变,对钓具钓法要求较高.近几年我常在长江钓鱼,对不同地形钓位选用适合钓具钓法有了些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7.
猫猫 《垂钓》2008,8(4):74-75
猫猫是个长得很可爱的女孩子,几年玩路亚的经历,让她对钓鱼乃至生活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猫猫热爱路亚这种平等的钓鱼生活!猫猫喜欢路亚给她带来的自由感觉!  相似文献   

18.
文四清 《钓鱼》2004,(17):44-44
钓鱼与看足球比赛足我的两大爱好。每当有精彩的足球赛事,我便进入了如醉如痴的疯狂状态,情绪特别亢奋,激动、紧张异乎常人。而钓鱼更是我闲暇之余最大的爱好,静坐水塘河畔,抛却一切烦恼,自在忘我。  相似文献   

19.
王建明 《钓鱼》2006,(17):69-69
我是一名钓鱼爱好者,同时也是《钓鱼》杂志的忠实读者。多年来,我一直都订阅《钓鱼》杂志。从这本杂志中,我学习到许多知识,掌握了更多的钓鱼技巧,也了解了我国以及国外钓坛、钓具行业的发展态势。世上的万物总是存在着两个相对的方面,我说这话并不是讲《钓鱼》杂志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但看得多了。也就总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觉得有些地方还存在着不足。如我在该刊中看到。一些钓鱼大师们就钓友提出的钓鱼方面问题专门撰文予以回答,还有民间钓鱼高手写的关于鱼在不同季节里不同的钓法等。  相似文献   

20.
王绘宏 《垂钓》2013,(11):58-64
爱上路亚钓法以后,探索新钓场便成了我每次出钓的主要目的,那种整天朝一个钓点抛竿收鱼的玩法已经不再是我所追求的。钓鱼究竟要怎么玩?当钓鱼与探险、旅行的界线越来越模糊的时候,我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探寻大自然最美的钓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