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平 《新闻导刊》2004,(4):53-53
对于参与奥运会采访的记来说,既是一种幸运,也是一次心理上的艰难跋涉。20天的奥运采访,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人数大概有10000人左右,采访奥运会的记超过10000人,可以想见,这其中是怎样一种新闻竞争。正因为竞争激烈,所以什么事都可能出现。  相似文献   

2.
冯勇 《声屏世界》2004,(12):41-42
8月中旬,第28届奥运会在雅典举行,宁波电视台体育部记者冯勇有幸前往雅典参加由我国部分省(市)级电视台组织的“联合奥运”前方报道组的采访活动,并把采制奥运赛况及时地通过卫星传回台里播出,获得很好的播出效果。下面是他的雅典之行采访札记。  相似文献   

3.
贾彧 《中国广播》2004,(10):6-8
采访奥运会回来,我一直想找张希腊的图片给电脑做屏保。然而,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过程。曾经有人说,如果只用一张图片代表希腊,那一定是帕提侬神庙;如果出一本图片集展示希腊,那帕提侬神庙一定是封面。然而,2004年的这个夏天,当雅典迎接久违的奥运回家,又将送她去北京的时候,在一个中国记者眼中,帕提侬神庙不再是希腊惟一的首选画面。  相似文献   

4.
2006年德国世界杯的硝烟已散去多日,但在被报社特派前往德国采访世界杯的一个多月中那些忙碌紧张的日子仍清晰印在脑海。虽然我此前也曾现场采访过世界杯、奥运会这样的世界大赛,但本届世界杯的采访经历尤其难忘——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最后一次世界顶级大赛.我在采访中经历的点点滴滴都将为我更好地采访报道北京奥运会积累更多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龚晓跃 《青年记者》2007,(22):23-23
对中国的媒体来说,北京奥运会的报道可能是自我们参加奥运会报道以来难度最高的一次,可能一些主流日报的同行也感觉到了。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难以拿到采访资格,难以获  相似文献   

6.
8月11日,遵照报社编辑部安排,我作为解放军报特派记者,单兵飞赴希腊雅典.参与采访第28届奥运会这场空前激烈的媒体大战。在后方强大火力的支援下。我顺利完成任务,8月31日回到北京。  相似文献   

7.
魏轶群 《新闻三昧》2004,(10):23-25
雅典奥运会已经结束,中国奥运代表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而这次奔赴雅典的新闻记,同样也有优异的表现,为报道好北京奥运会进行了一次成功的练兵。  相似文献   

8.
北京电视台为了充分报道雅典奥运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报道积累实战经验.做好准备,派出了60多人的采访和技术队伍.并率先采用了一些新设备和新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P2技术是松下公司在今年刚刚推出的新技术,用它P2存储卡取代传统的录像带作为存储介质,对新闻采、编、播是一种革命性的变化。北京电视台在2004年第28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赴希腊首都雅典进行比赛的转播、新闻专题节目的制作直播.获奖运动员的访谈;在雅典搭建移动演播室设备、后期编辑设备、并提供相应的前期设备。在雅典期间,北京电视台在世界上第一家使用P2技术的摄像机及录像机参与奥运会的报道。  相似文献   

9.
如果不是《军事记》编辑部约稿.我真的不敢在这里谈什么初上“两会”的体会。记得“两会”前记部通知我上会时.心里的感觉是既兴奋,又担心。对于我这位记队伍的新手来说,能参加“两会”报道,不仅是领导的信任,更是一次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机会。可我担心的是.自己常年从事基层部队采访,平时对时政报道了解甚少,第一次上会,写不出东西“砸了锅”咋办?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平面媒体的记者,我有幸成为一名北京奥运会的注册记者,在奥林匹克五环旗下,度过了二十多个难忘的日日夜夜。北京奥运会带给中国社会的影响无疑是巨大而深刻的,下面我仅就北京奥运会对平面媒体报道的影响,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11.
王学文 《青年记者》2005,(12):42-43
今年6月,我曾有幸采访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将军。迟主席是我几年记经历中采访的级别最高的人物。事情已经过去几个月了,事过境迁头脑静,得失愈加看分明,有必要总结一下。  相似文献   

12.
奥运采访拾零许勇今年7月19日至8月4日,举世瞩目的第二十六届奥运会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我受《成都晚报》编委会的派遣,有幸前往亚城采访了这次体坛盛会。在奥运会期间,我从前线发回各种体裁的稿件约150条近10万字,顺利地完成了这次采访任务。回来以后,不...  相似文献   

13.
一名运动员一生能参加一届奥运会就是件十分了不起的事情;而对于体育记者来说,一生能采访一次奥运会,也是足可引以为幸的。2000年9月,有16名浙江记者在悉尼采访第27届奥运会,其中我一人申请到了组委会颁发的正式采访证;比起其他15位同行来,我因此而拥有更多的工作便利条件,这就更让我感到荣幸。 但是到了悉尼,这种荣幸便很快化成了压力。因为,即使有了这张证,在全球奥运会的正式记者  相似文献   

14.
我国电视媒体对雅典奥运会报道的缺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秀丽 《新闻知识》2004,(10):12-13
在雅典奥运会期间,我国新闻媒体各展所长,多方面、多角度的对这次体育盛会进行了报道,尤其是电视媒体,更是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央电视台(以下简称央视)在这17天的全程直播中很好的满足了受众的观看需求,并且在很多方面都较以往的奥运会报道有了明显的进步。各地方电视台也在自己的相关栏目中关注奥运、宣传奥运。褒奖之余,仍感到有几点不足: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平面媒体的记者,我有幸成为一名北京奥运会的注册记者,在奥林匹克五环旗下,度过了二十多个难忘的日日夜夜。北京奥运会带给中国社会的影响无疑是巨大而深刻  相似文献   

16.
王二龙 《新闻前哨》2005,(2):100-101
2004年雅典奥运会报道对国内媒体是次大考,更是北京奥运会报道的一次预演。从本次国内媒体雅典报道的成效上看,提升媒体奥运报道的关键,在于提高媒体的专业性报道质量,而聘用昔日奥运冠军做记或主持人的方法,则是提高奥运报道质量的一种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凡采访过世界杯足球赛的记者都会认为,这是一个艰苦的旅程。要敢于吃苦,这也许是最明显的感受。回国后,同事见到我的第一个印象是:瘦了、黑了,像是掉了10多斤肉。但在这吃苦中,更多的还有难以忘怀的收获,如业务水平的提高、超越自我的快意,这些是一个体育记者应有的追求。此前,当了10年体育记者的我,除了采访过一些区域性的、单项的运动会,还采访过全运会、冬运会、亚运会、世界大运会、奥运会。而世界杯足球赛还是第一次采访,虽然这是一个单项的体育赛事,但它的规模和影响力仅次于奥运会,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考验和挑…  相似文献   

18.
对于很多电视记者来说,2006只是职业生涯中平常的一段,大家每天都在采访拍摄、后期制作的流水线上周而复始;对我来说。2006实现了梦想、收获了光荣——因为一次采访,我有幸随中同第二十二次南极科考队远赴万里之外的绝域蛮荒,有幸和十几名同伴一起穿越了红军长征这条精神的长廊。这两次不同寻常的经历把理当属于南极人的荣耀,本来负载在红军先辈身上的光环映射到我这个普通记者的身上,我所服务的媒体,我侧身期间的大连新闻界给了我很多荣誉。面对这些纷至沓来的意外荣誉,我感到惶恐;面对亲人朋友同事的调侃,我觉得尴尬。现在回望南极之旅,回望长征报道,回望2006,我仍然认为,自己参加这些此生难再的活动原因不外乎三方面:首先,我是一名职业记者,理应对新闻事件的召唤、自己为之服务的媒体的期望产生回应;其次,我是个男人,走遍天下、丰满人生应该是男人的风格和本性;再次,我是个父亲,我希望自己的选择成为儿子的标杆,让身教胜于言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由于相对远离意识形态,体育新闻报道在中国新闻界受到的约束最少,也是中国的新闻报道中最具有市场化色彩的领域。基于此,体育记也就成为目前中国记当中人数最多而且也最为活跃的一个群体。现在,凡是世界上影响比较大的赛事,就都少不了中国体育记的身影。而在国内,仅向中国足协提出申请采访国内足球联赛的体育记,每年都有万人之众。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中国的体育新闻报道势必又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高峰,不少体育记从现在开始就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在我们自己国家举行的奥运会上有一番大的作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青记 《青年记者》2005,(11):41-41
冯有真:第一次采访奥运会的中国记 我国记第一次采访奥运会,当追溯到1932年的第10届奥运会.当时担任中国官方通讯社中国中央通讯社南昌分社社长的冯有真因为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而且学生时代曾经是足球健将,又曾随中国运动员前往菲律宾参加远东运动会,遂被选派随团采访.可悲的是,当时中国体育水平极其落后,国际地位低下.冯有真无奈,留着一小簇胡须,佯装外国记,连其身份也不敢暴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